中国时报【施施╱综合报导】

2015年,滕博尔挑战前任总理艾伯特,澳洲选民还记忆犹新,3年后,滕博尔自己也被逼宫下台。在澳洲政坛,执政党阵前换帅并不罕见。英国广播公司(BBC)形容,澳洲堪称民主世界的「政变」之都。

澳洲之所以频繁更换总理,要先从沿袭自英国的西敏制度(Westminster system)说起。根据这种制度,若有议员质疑党魁的领导能力,可随时发起不信任表决,党魁也可以发起表决,以重新巩固其地位,但表决结果不如预期,他就得下台。

澳洲属议会制国家,总理由执政党党魁担任,党魁若违背民意或能力不足,可透过换人方式,避免执政党这艘「大船」跟著不适任的「船长」一起沉没。与英国相比,澳洲更换总理的频率似乎过高,背后原因可能与澳洲民情有关。

首先,澳洲民众崇尚平等,对领袖权威不会特别敬畏;再者,选民更看重政党整体政策,他们相信,不论谁当党魁,该党都会保有政策延续性;最后,该国政治受民粹主义影响,过分看重民调结果。前总理艾伯特就曾抱怨,媒体在其支持度下滑时又不断渲染其负面形象,从而引发党内逼宫,他不得不下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