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百度發佈“小程序”的時候,行業內充滿了觀望的氣氛。因爲在很多人看來,小程序已經在其他兩大平臺級app上運行了很久——微信深度綁定社交場景、支付寶深度綁定支付場景——這讓百度小程序理論層面的生存空間顯得實在有限。

並且當時還有另一個大背景。據說2018年第三季度開始,不少投資人就已經暫緩了對小程序領域新項目的投資,而轉投向教育、消費、深科技等領域。與此同時那些開發小程序的團隊,最終都將目標鎖定在來年推出一款獨立APP上。這些跡象充分說明小程序生態發展不佳——至少很難養活一支創業團隊。

這層觀望到11月則發展成了不理解。當時百度宣佈拿出10億人民幣創新基金投資有潛力的開發者,成立智能小程序開源聯盟的行爲,在行業內引起了人們的廣泛討論。

一部分人認爲小程序作爲近兩年來最有效率的一種建立生態的方式,是百度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快速超車的重要武器,選擇以開源的方式存在看上去太像自廢武功;另一部分聲音則猜測百度是不是用開源的方式“拉山頭”,抓住已經所剩無幾的市場份額……

而且如果你站在現在的這個時間線上來看,這個問題已經變得更加複雜:百度正在開放的生態已經遠遠不僅限於小程序,也越來越像中文互聯網世界裏的“基建狂魔”,不斷地挖掘新的地基。

百度爲什麼看上去像基建狂魔?

基本建設,又稱基建。原意指國家爲生產生活進行的必要物質基礎建設,如建設礦井,鐵路、公路、橋樑、農田水利,以及安裝機器設備,購置船舶,車輛,機車等。

近年來隨着一系列大規模基建建設和超級工程的落成,公衆輿論開始將“基建狂魔”這個稱號送給了中國,也將其視爲中國高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無論是多麼好的人才、資源、技術儲備,只有足夠的基建基礎才能完成串聯——而在中文互聯網世界裏,你很容易在百度身上找到這樣的影子。

在今年5月10日的百度聯盟生態合作伙伴大會上,百度高級副總裁、百度搜索公司總裁向海龍引用了習近平主席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峯論壇上提出的“共建”這個關鍵詞給今年的百度聯盟主題定了調,即“戶聯網”,用戶的戶。

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定位。因爲在此之前,當人們提到百度聯盟的時候常常會陷入慣性思維,認爲百度的基礎產品是搜索、搜索引擎的最大價值在於分發流量,因此形成了“百度聯盟=分發流量聯盟=增加點擊率”的簡單公式,造成整個生態呈現出低效的、高損耗比的成長模式。

那用戶思維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更好的服務和運營用戶。而爲了實現這個目標,百度選擇的方式是做一個開源生態,打通所有壁壘的開源生態,把我們的流量聯盟升級成用戶聯盟。因此我們在很多重要的領域或產業中,幾乎都能看到百度開源聯盟的身影,比如短視頻。

人們在使用短視頻產品時的一個常見的場景時,平臺雖然經常會主動推薦一些視頻內容,但這些視頻內容常常會是重複的——跨產品之間的重複機率還會更高——這讓產品好心的“推薦”變成了浪費,直接影響了用戶使用體驗。

而用百度“戶聯網”思維來理解,造成這樣的體驗下降的根本原因在於沒有做好用戶的信息串聯,用戶在A網站完成了視頻觀看行爲完全對B網站提供不了任何幫助,用戶的每次行爲都將變成孤立行爲,從而導致產品只能對用戶進行片面的理解。

所以百度提出的解決方案就是打通信息串聯,提供一個串聯的信息的入口,在獲得統一標識後合作伙伴可以得到更有價值的用戶而非流量分成,從而更好地提升用戶運營能力。

百家號也同樣如此。在人們的固有印象裏,百家號常常會被定位爲一款內容分發產品。而對於內容分發產品來說,只有當用戶主動訂閱、創作者主動發佈才能體現最核心的價值。簡單來說,侷限性很明顯,並且很難主動打破邊界。

但在百度“戶聯網”思維的理解下,百家號並不是第一的內容分發工具,而是成爲擴充和深入接觸、瞭解用戶的一種方式。

首先百家號會主動去選擇最合適的分發方式,通過對用戶喜好的分析,提供給夥伴們用戶最關心的市場熱點議題、產品,提升夥伴們的生產效率。並且,通過用戶的行爲路徑、使用偏好,提供最佳的交互模版建議,讓用戶在百家號和小程序的模版上,享受到更加原生、更加舒適的瀏覽環境,讓用戶能更簡單、便利地消費感興趣的內容和服務。

也就是說整個過程中,內容生產者需要做的只是對內容生產進行更多把控,百度則提供了一個接口,讓內容產品進入更好地生長環境中,從而不斷地接觸用戶,激活用戶。

類似的例子的主角CRM、還有小程序、還有多番番。總之當你覆盤百度生態的建設時,不難發現“基建”的思維始終貫穿其中,甚至定義了百度生態建設的整個形態。

那麼新的問題又來了,百度爲什麼就願意“給別人做嫁衣”,在別人都在追求高樓大廈的時候專心打地基呢?

基建狂魔能夠讓百度得到什麼?

爲互聯網產業進行基建能帶來什麼?開源聯盟式的思路又能夠帶來什麼?其實2007年就有了答案。

那一年11月,谷歌正式對外公佈了全新手機操作系統Android。此時距離蘋果在Macworld大會上公佈iOS系統已經過去了10個月,而2006年第四季度的統計中塞班系統則佔領了72.8%的操作系統,市場上的潛在競爭對手還包括正在開發中的Windows moblie和擁有死忠用戶羣的BlackBerry OS,這意味着Android所面對的市場前景是標準的逆風局。

不過與其他的手機操作系統開發者不同,谷歌在Android系統發佈當天還同時宣佈,將建立一個全球性的聯盟組織,該組織由34家手機製造商、軟件開發商、電信運營商以及芯片製造商共同組成,並與84家硬件製造商、軟件開發商及電信營運商組成開放手持設備聯盟(Open Handset Alliance)來共同研發改良Android系統。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耳熟能詳:全世界絕大部分智能手機都選擇加入了Android陣營、或者基於Android陣營開發自己的生態,而Android也在共同開發的陣營中獲得了接近8成的市場佔有率,成爲智能手機的重要組成力量,不開源Windows moblie們則紛紛走向了凋亡。

推而廣之,道理也同樣如此:當技術存在彼此孤立的壁壘,人們往往會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無序的市場競爭中,技術落地和整個行業的發展往往會因此而變成“廝殺後的特權”,充滿了無意義的重複消耗。

而相對之下,無數次行業登上新的臺階,都伴隨着技術走向開源、個例成爲共性。

於是獨立生態向左,基建狂魔向右,無論是對於小程序這樣的行業新賽道,還是百家號、CRM這樣的傳統領域發展,或許都需要在一個更開放的環境裏,越來越高頻地對接大衆市場,獲得了足夠的用戶樣本,這種全新的產品形態才能迎來使之立足市場的根據地,才能更好地助推起進入新的發展層級。

本文來自微信訂閱號“互聯網指北”(hlwzhibei),專注於互聯網文化、營銷、產品。轉載必須保留作者、公共帳號信息,必須與本文嚴格一致,不得修改/替換/增減本文包含的任何文字和圖片,不得擅自增加小標題、引語、摘要等。文內所用圖片來自相關媒體報道截圖,爲非商業用途。如有疑問請聯繫作者微信:melodyfu


營銷千貨

《被標籤化的創業者們需要甩掉哪些鍋?》

《“工具必死”?工具類產品創業還有機會嗎》

《“營銷”不是你“負面”的擋箭牌》

公關傳播

《新世相賣課:當聰明人開始使壞》

《網易,一個“樂行僧”》

《海底撈公關滿分,粉絲負分》

《如何以正確姿勢解讀44歲的被告羅永浩的庭前自白?》

行業觀察

《人民不需要“讓水變油”的抖音》

《“不在一線”:成都脫口秀生存實錄》

《風波後的“太古裏”:知識付費的地下江湖》

《誰“殺死了”papi醬?》

產業解讀

《你的舊iPhone賣嗎?我們來談一下價值1000億的大生意》

《爲什麼中國兩大遊戲巨頭騰訊、網易還不撒幣?》

《小米“低燒”,OV“高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