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青年文摘”

右上角“...”點選“設爲星標”

點擊加星 貼近你心 


去年徐悲鴻回顧大展“悲鴻生命”上,展出了取材自《列子·湯問》的巨幅彩墨畫《愚公移山》,造型精準、氣勢宏大,被譽爲中國現代繪畫史上的扛鼎之作。而在這幅畫的展架旁竟然還掛一張尺幅更大的油畫《愚公移山》。

 

原來,這張大油畫曾在動亂時期險遭損毀,直到去年才第一次公開展出。

 

六十年代破四舊時,紅衛兵準備在徐悲鴻紀念館放火。周恩來總理知曉這個消息後,急忙派出兩輛軍車搶救館藏藝術品。然而沒有人知道這批畫作被運到哪裏,只是聽說被“保護”了起來。

 

直到多年後,故宮南朝房的大門打開,巨幅油畫《愚公移山》纔在一個狹窄的木箱中被重新發現。可是,由於保管人員錯誤地把畫作顏色向裏卷,打開這幅畫時,顏色已經幾乎掉光,畫面的下部整條脫落。

 

爲了能讓大油畫《愚公移山》重現光彩,從2000年開始,一個年輕的80後不斷往返於北京和巴黎之間,和法國國家博物館油畫修復專家娜塔麗·賓卡斯一起進行搶救性修復。

 

這是一項艱鉅的工作,畫面一寸寸打開、固定。單處理顏料,要先將已脫離的顏料通過熱處理的方式放回原位,再從背面用可調溫的烙鐵融化蜂蠟膠,加固正面的顏色層,很多補畫的顏料還要專門跑到意大利定製……如此耐心細緻地一步步處理,一晃,就過了15年。

 

等到油畫界四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對成果進行鑑定時,這幅損毀嚴重的畫作得到了“幾乎看不到修復痕跡”的評價。

 

修復這幅畫的80後名叫徐驥。他曾在海內外各地舉辦十多場藝術展、個人畫展,還和法國盧浮宮專業團隊、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專家等頂級藝術大師合作,修復過世界各地的50多幅珍貴名畫。

 

《愚公移山》不僅是他修復的代表作之一,還和他有着一層宿命的關係。因爲徐驥的爺爺,正是畫作的作者徐悲鴻。




“我的爺爺”徐悲鴻


徐驥和爺爺的年紀相差六十多歲,沒有面對面相處過。


在他小時候,父母工作比較忙,有時就把他放在奶奶家。關於爺爺的事,很多是從奶奶廖靜文女士口中得知的。


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有次奶奶說,爺爺其實非常注重生活——他曾經爲了畫貓,在家裏養了九隻貓。


徐悲鴻《貓戲圖》


李宗仁聽說後,問他養不養馬,就派人送來一匹馬。當時徐悲鴻先生正在籌辦北平藝專,學生喫的糧食尚且不夠,養馬太過奢侈,就又給送還了回去。


據徐驥瞭解,爺爺奶奶的生活其實很拮据。因爲徐悲鴻先生是個從來都不留錢的人,“他發工資的那天,許多畫店老闆會準時上門賣畫”,買完畫,工資剩下的就不多了。


徐悲鴻先生愛畫,前後收藏了一千多張繪畫珍品,既有吳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鄭板橋的《墨竹圖》,宋畫《朱雲折檻圖》等古畫,也有李可染、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等近代巨匠的名作。


加上徐悲鴻的一千多張畫,廖靜文女士將這批珍藏捐給國家,成爲如今徐悲鴻紀念館的館藏。



徐驥畢業後到紀念館工作,從學徒做到典藏部的主任,已經過去18年。也正是靠着每天和紀念館裏的名畫打交道,徐驥對於中國繪畫史有了超越同齡人的理解。



繪畫背後的歷史,

沒那麼簡單


80後的記憶裏,處處都有徐悲鴻畫的馬的影子,日曆上,暖水瓶上,掛毯上……


而另一方面,公衆對徐悲鴻的認識很單一。很多人提到徐悲鴻,好像他只是一個畫馬的畫家。


徐驥說,這種刻板印象的形成,可能出自歷史的巧合


五十年代,藝術品收藏機構榮寶齋一度難以經營。


爲了幫忙救急,徐悲鴻先生出了個主意:讓榮寶齋用木版水印的技術,把自己畫的一幅馬和齊白石先生畫的一幅蝦印在同一張宣紙上。


在藝術品匱乏時期,這幅最早只賣給外賓的“出口品”非常暢銷,不僅挽救了榮寶齋的經營危機,也讓馬成爲代表徐悲鴻的符號。


可事實上,徐悲鴻不同題材的國畫、油畫、素描作品都達到了大師級的水準。只是公衆受制於傳播上的侷限,很難深入瞭解。


近些年,藝術品價格在拍賣場上屢創新高。2011年,徐悲鴻的作品《九州無事樂耕耘》以1.5億起拍,2.32億的價格落槌。2016年,吳冠中的作品《周莊》以2.36億港元刷新中國現當代油畫最高紀錄。2017年,北京保利以9.31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拍出齊白石的《山水十二條屏》……


經典藝術也在世界範圍內“回潮”,國外的很多博物館又開始把印象派、現實主義的作品從庫房裏拿出來展覽。國內的年輕人開始走進美術館,甚至許多西方的年輕人都跑到中國來看架上繪畫。


徐驥認爲這是一個藝術廣泛進入大衆視野的時代,但由於早年藝術教育的空白,如何辨別畫作的藝術價值,在公衆眼裏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爲徐悲鴻藝術的傳承人,他覺得自己有責任站出來和大家聊一聊。




跳出傳統看名畫


如今,在喜馬拉雅的邀請下,徐驥先生願意用音頻的方式,給大家講授100幅經典中國名畫。


“以往的美術史,都太過枯燥。我想通過自己的觀點,站在和普通80後、70後同樣的角度,講一部大家都聽得懂的美術史。”徐驥在採訪中說。



爲了這個初衷,他蒐集了許多國內外知名的歷史學院、人文學院的研究。但轉念一想,“門外漢”又可能比“門內漢”看得廣,更有特點。


綜合考慮下來,他先把目光聚焦在爺爺的收藏上。


一來徐悲鴻先生是畫家,他的眼光不會錯;二來諸如齊白石、張大千等著名畫家,和徐悲鴻是好朋友。他們的交往中,有很多大家沒聽過的有意思的事。


比如徐悲鴻先生的收藏中,有一張明人金農的《風雨歸舟》,被他稱爲“中國五千年繪畫史上的一個奇蹟”。但這張畫其實是從張大千先生手中“換”來的。


說起這幅畫,徐驥就陷入回憶:“在江西時,大千先生從我爺爺手裏借走一張董源的《溪硯圖》,特別喜歡,喜歡到後來就不想還了。我爺爺很慷慨,就把這幅畫送給大千先生。可事後大千先生覺得心裏過意不去,就用金農的《風雨歸舟》跟我爺爺換。所以這張畫特別有名,有人還把這個故事叫作‘瓦片’換‘金磚’。”


從爺爺的收藏出發,徐驥又挑選了許多國內外知名博物館收藏的名畫、藝術品市場上有過大額交易記錄的藏品,反覆斟酌,最終鎖定了65位大師級畫家的100幅代表作。


這些作品從魏晉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末,橫跨2000年,不僅在中國繪畫史上熠熠生輝,還反映出了中國文學、歷史、思想的變遷。


根據每幅作品意趣的不同,徐驥將課程分爲五個部分


1

仙人·帝王·朱印


《洛神賦》《千里江山圖》《八十七神仙卷》等,一系列美術史官宣的“流量”之作。


2

詩詞·書畫· 筆墨


《輞川圖》《富春山居圖》《風雨歸舟》等,寥寥幾筆勝卻人間繁華。


3

西學·愛戀·油彩


《九歌》《羣奔》《蝦荷圖》《荷蝦圖》等,近代大師們互粉互懟的日常。


4

眼力·饋贈·收藏 


《鬆蔭課子圖》《田橫五百士》《三峽風雨》等,悲鴻先生的寶貝們。


5

繼承·突破·異彩 


《青城煙雨冊》《護生畫集》《流民圖》等,新中國的美術風格擔當。


傳統的美術史中,大家只關注宏觀的題材或者繪畫的政治性,很少有人真正分析一幅畫的語言、色彩。


除了講述名畫背後的故事,“揭祕”歷史。憑藉多年的繪畫經驗,徐驥還會從畫家的角度揣摩作者的構思、下筆的意圖。


徐驥說:“好多畫家愛講黃金構圖、三角透視,但畫家動筆可能沒有考慮這麼多。我想講講畫家內心的想法,大家可能會更愛聽,更有實踐性,或者說,更接地氣一點。”


聽到徐驥在喜馬開課的消息,老一輩畫家、藝術史家們都很期待。



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範迪安先生、北京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吳洪亮先生、中國人民大學徐悲鴻藝術研究院院長徐慶平教授,都在課程製作過程中給予徐驥很大的支持和啓發。


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亞洲副主席江炳強聽過課程後,給予很高的評價:“聽徐驥講名畫,不但可以知道畫作的藝術價值,更能學習到如何挖掘一張具有投資意義的藝術畫作。



《徐悲鴻私藏:徐驥精講100幅名畫》

以藝術世家的視角,

顛覆傳統認知,

重新梳理講述千年中國繪畫史。

原價199限時七折

 

【你將獲得】

100期音頻:在名畫中讀懂中國藝術發展,升級鑑賞力

詳解文稿:100餘幅名畫高清電子版+精華筆記,邊看邊聽

專屬社羣:加入每晚8點VIP藝術羣,碎片時間持續學習

限時福利:前200名購買用戶有機會獲得新春周邊好禮

 

每晚8點VIP藝術羣:

每天1分鐘藝術小課堂,講解一幅名畫的局部

不定期直播鑑賞課、答疑課,與徐老師單獨交流

不定期舉辦同城畫展、名家講座等線下活動

結識志同道合的藝術愛好者,共同學習

 

【適合誰聽】

對中國傳統文化感興趣,

希望快速理清中國藝術脈絡的你

想提升鑑賞力與審美力,

在工作、生活之餘陶冶情操的你

渴望瞭解書畫投資、收藏鑑賞的你

想要培養孩子藝術素養的你


掃描圖片右下角二維碼即可購買課程

▽▽▽

廣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