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坐在汽車裡的第一感受是怎樣的?你的第一感受就是車裡內飾給你帶來的一種內在的體驗,這種體驗是決定你是否買它的重要原因。

在初期設計內飾效果時,就要考慮汽車所針對的消費人群。(這,就是所謂的「產品定位」)接下來所有的工程師都是圍繞著這一目標來不斷努力。也許你會被大牌汽車的內飾所吸引,就拿奧迪來說吧,它給你的第一感覺就是很有科技感,中國有句古話叫「飲水思源」你是否有想過這種科技感背後,那些無數工程師付出的努力與艱辛。造型部門(造型設計師)進行效果圖設計,如果產品定位是年輕消費者,就要針對特定年代人群(比如90後)他們的價值觀、品味、個性、心理表徵進行調研、分析、構想。通過分析後,設計師一般要做三到五套效果圖,這時需要銷售部門、設計師、領導對效果圖選擇,同時提出建議。銷售部門主要是針對目前消費者及市場需求提一些建議,領導就以他獨特的品味及當時的心情看著選。而設計師在、前期分析、產品定義、設計構想、同時與各部門溝通、協調、配合,然後進行三維數據設計、小批量生產、產品驗證、裝車、3C認證、SOP等一直負責下去。

而我負責的是汽車內飾儀錶板與副儀錶板的工程設計,從圖片變為現實。在這個過程中,要經歷人機校核(95%的人群坐在車裡是否舒適、操作開關是否方便、視野是否寬闊),其次是對外觀進行工藝上的分析(為了生產出產品,要根據目前工藝水平的高低進行分析,能否加工出來)要分析不同的造型特徵及色彩紋理對工藝的要求,繼而反饋給造型進行修改,來達到設計的平衡,因為有時候製造與設計是相互矛盾的,不是所有造型師設計的炫酷造型都能做出來,同時也要平衡一輛汽車的成本費用。在這個過程中很難搞,要與國外設計師溝通的話,要寫得一手漂亮的PPT進行問題反饋,詳細說明做不出來的原因,還要至少給出兩套方案。別人的每個想法,你必須要論證能不能做出來,為什麼做不出來,原因是什麼?別人虐我千百遍,我怠他人如初戀??????。

再往下是與各個部門溝通,儀錶板大部分都是自身配合零件,主要的溝通對象就是電器部門,大眾有一句名言,大致意思就是溝通至上,因為同時要和很多部門打交道,你必須表達清楚你的意思,讓對方理解,這樣才可以進行配合,犯錯的幾率才會更小,你也要聽清楚別人表達的意思,不懂得要問明白。溝通總是漫長的,從項目開始直至項目結束。

方案制定:到了真正表演技術的時刻了。??????

儀錶板上有很多零部件,簡單的說,儀錶板總成就是很多小零件安裝在一個大的零部件,然後形成一個總成級別,整體安裝在車身上來。在設計時不僅要考慮工藝是否可能,也就是能不能製造出來,同時要考慮怎麼安裝、定位、限位、強度、低成本、輕量化、氣味性、碰撞吸能,安裝應該很好理解,就是怎麼把小零件安裝在大零件身上,定位說起來比較複雜因為我也不是很懂,我個人的理解就是在絕對空間的相對位置,而限位就是每個小零件之間保持的間隙、面差是否均勻,強度的理解是經得起歲月折磨,低成本這個是所有製造業中重中之重,它決定了能否大規模生產的很重要因素,輕量化不解釋,現在國家大力推出新能源,越輕越省電省油,氣味性的話就是塑料件所揮發的一些物質,當然這些物質是有害的,但要控制到國家標準要求以內才可以上市,碰撞吸能一般有的人不太了解,其實當汽車發生危險時你的身體是隨著速度的慣性向前移動的,這時你會撞到儀錶板上,如果它太硬會對人體造成傷害,適當的做一些弱化或者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潰縮會減輕成員的傷害。

都考慮好後,就要三維數據設計了。一般汽車設計使用的軟體是CATIA,目前比較主流,也有部分汽車廠用UG,這段時間很累也很無聊,主要是針對工程師自身對軟體的熟悉程度及設計能力有一些要求。(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