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癌細胞的不斷轉移是絕大多數癌症患者的主要死因。但是,烏普薩拉大學Scott Blanchard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帶來的最新成果,居然做到了讓狡猾的癌細胞不再轉移,其中關鍵居然在於核糖體!


這項研究於2019年5月8日,發表在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團隊首次證明,癌細胞高超的上皮-間質轉化(EMT)能力受到核糖體生物合成的調控。


在腫瘤模型小鼠中,研究人員利用核糖體的生物合成抑制劑CX-5461進行治療腫瘤竈不僅真的轉化成了非侵襲性病變,而且還重新恢復了對激素治療的敏感性。



讓癌細胞從良,不得不說,這項發現意義重大!這項研究有望爲晚期癌症的治療提供了全新的策略。


我們知道,癌細胞狡猾如狐,對自身所處的微環境十分敏感,稍有風吹草動,就立馬進入一種“隨時變身”的狀態,轉分化成爲不同類型的細胞。而實現這一過程,是因爲癌細胞具有高超的上皮-間質轉化(EMT)本領。


1960年,Elizabeth Havy第一次提出EMT的概念。2003年舉行的第一屆國際EMT會議上,將EMT正式定義爲:上皮細胞經歷多重生物化學改變,以獲得間充質細胞表型的過程。


 EMT/MET過程,幫助癌細胞轉移

值得注意的是,EMT對於胚胎的發育十分重要,在胚胎形成過程中,幹細胞通過EMT分化成爲人體各類細胞。此外,EMT在組織再生中也發揮着重要作用,如幫助傷口癒合等。

 

但是,癌細胞同樣也掌握了這一技能,來幫助自身實現侵襲和轉移。由於EMT的發生,癌細胞具有了類似幹細胞的能力,能夠轉化成多種類型的癌細胞,表現出極性喪失、黏附性降低、遷移能力增強,併發生遠端轉移。不僅如此,出EMT外,癌細胞還能逆向進行間質-上皮轉化(MET),更加如虎添翼。


在當前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首次發現EMT需要核糖體生物合成的推動。核糖體是細胞內生產蛋白質的機器,既往研究人員一直認爲核糖體在蛋白質產生的過程中發揮着被動的作用。


EMT過程中,rRNA合成加強

 

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核糖體可能具有更復雜、更加積極的作用,其生物合成可能不僅僅是一種促進增殖的過程。研究人員強調,核糖體在人體健康和疾病過程中發揮的細胞生理學作用應該受到更多的關注。

 

研究人員發現,通過抑制新的核糖體的形成,侵襲性以及激素療法不敏感的腫瘤可以部分的恢復爲良性以及非轉移性的類型。


他們利用了一種名爲CX-5461的小分子藥物來抑制腫瘤模型小鼠中核糖體的生物合成,結果發現原發腫瘤竈竟然重新轉化成了非侵襲性的病變,並重新恢復了對激素治療的敏感性。最終,這些人源腫瘤小鼠的病竈體積顯著減小。


 CX-5461抑制劑治療後腫瘤體積縮小


值得注意的是,CX-5461療法同樣導致了肺轉移數量的顯著減少。既往激素療法無效的個體或可通過CX-5461治療增強該療法的效果。


 CX-5461治療中肺轉移顯著減少


這項研究爲癌症患者的治療帶來了顯著的突破,研究人員表示,接下來的,他們將開展進一步的試驗,對這種療法的效果進行人體驗證。

 

參考資料

Ribosome biogenesis during cell cycle arrest fuels EMT in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DOI: 10.1038/s41467-019-10100-8

推薦閱讀:

1. 肝癌---靶向治療、免疫治療藥物彙總(2018年)

2. 上海發佈:大腸癌、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甲狀腺癌等14種惡性腫瘤篩查與預防指南

3. 深度好文!人類癌症與免疫治療發展史

4. 紀錄片 | 癌症:萬疾之王,長達6小時,值得精心細看

——本期完——

我們(醫世象,微信ID:medhealife)

致力於癌症、慢病、婦幼等領域的科研成果報道,以及科普知識的傳播;

關注於腫瘤、婦幼、病理、檢驗、內科等科室的最新資訊及政策指導;

爲醫生、患者以及相關科研機構人員提供最新的實訊;

爲醫學惠民貢獻一份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