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在征服伊朗后于公元前323年去世,他死后他的部下便为争夺帝国的统治权展开了长期的斗争。由于没有一位继承者有能力把这个庞大帝国的统一维持下去,所以最终导致了帝国的分裂,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欧洲、亚洲和非洲分别建立了安提柯王朝(统治马其顿和部分希腊城邦)、托勒密王朝(统治埃及、塞普勒斯和巴勒斯坦)和塞琉古王朝(前波斯帝国在亚洲的大部分领土)。公元前311年塞琉古夺取了在伊朗地区的统治权,并建立了塞琉古王国。但是,这个王国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不久之后,雅利安人的另一个分支帕提亚人在伊朗东北部起义,他们向西扩张后重新掌握了对伊朗的控制权。公元前247年,帕提亚人在阿尔萨西的领导下建立了帕提亚王国(公元前247~公元224年),此王国亦称「阿尔萨西王朝」,也是统治伊朗时间最久的一个王朝,中国史书中的「安息王朝」就是对这一王朝的简称。

公元前239年,阿尔萨西占领了帕提亚全境和赫卡尼亚。阿尔萨西死后提尔达德(Tirdad或Tiridates)继承了王位,并定都尼萨城。后来,他们把首都迁到了哈喀土穆?普里斯(今天的塞姆南和古米斯附近)。提尔达德去世后阿尔德旺继位,阿尔德旺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法尔哈德一世和马赫尔达德一世(又译为「米特里达特斯」)相继成为帕提亚王国国王。马赫尔达德一世是帕提亚王国最伟大的国王之一,他在阿契美尼亚人垮台之后,能够再次把他的征服范围扩大到巴比伦和波斯湾,并将异性统治者赶出了伊朗,并建立了另外一个伊朗帝国。帕提亚王国的政权是建立在其它部落政权的基础上的,所以宫廷中存在著由世家贵族和王室成员组成的贵族议事会和宫廷贵族和大传教士们组成的马赫斯坦议事会两大势力,他们在国家事务中有决定性发言权。玛赫尔达德一世在塞琉西亚城附近修建了泰西封城后开始铸造货币。在东边,他收回了希腊人侵占的赫拉特城,并把国土扩张到了印度。公元前141年他攻占了两河流域重镇塞琉西亚城。公元前138年马赫尔达德一世去世。在法尔哈德二世统治时期,公元前130年,塞琉古王朝的国王安提阿古斯七世(Antiochus)发动了一次强有力的反攻,收复了此前帕提亚人夺取的所有土地。但形势很快发生逆转,公元前129年,安提阿古斯七世和他的军队被帕提亚军队全歼,帕提亚又恢复了对上述地区的统治。法尔哈德二世和他的叔叔阿尔德旺在与萨伽部落的战争中身亡,但是萨伽人也没有因这次战役的胜利而进入到帕提亚王国的领地。马赫尔达德二世继承王位后攻占了巴比伦、亚美尼亚、杜拉-乌鲁普斯(Dura-Europos,罗马古城)、赫拉特以及锡斯坦地区,并称自己为「大帝」。在马赫尔达德二世(公元前92年)继位后,伊朗和罗马第一次建立了外交关系。在法尔哈德三世统治时期(公元前70~公元前57年),帕提亚王朝与罗马为了争夺叙利亚、两河流域和亚美尼亚展开了漫长的斗争和对峙。公元前53年和公元前36年,帕提亚军队大败克拉苏和安东尼率领的罗马军队,遏制了罗马进一步向东扩张的势头,奠定了以后双方基本以幼发拉底河为国界的格局。

在此之后,伊朗和罗马再三相互争斗,在这些争斗中帕提亚王朝既有胜利也有失败。公元前40年至公元47年,帕提亚王朝的国王依次为法尔哈德四世、法尔哈德克、阿尔德三世、沃洛、阿尔德旺二世、古德尔兹二世,在他们执政期间,帕提亚王朝日渐走向衰落。与此同时,帕提亚王朝内部也发生了激烈的内战,各地的割据势力已使帕提亚王朝的统一名存实亡。在布拉什五世统治美索不达尼亚期间,在公元213年帕提亚王室中的一位名叫阿尔德旺五世的王子成为了帕提亚王国的国王,他经过努力强化了国家的统治权。在他统治期间,罗马帝国的国王卡尔卡拉发动了对伊朗的进攻(公元216年),但是这次进攻中罗马无功而返。与此同时,阿尔德希尔?帕佩克在帕尔斯和波斯波利斯地区发动叛乱并占领了克尔曼、艾赫瓦兹和米底后发动了对阿尔德旺五世的进攻,最终在公元224年打败阿尔德旺五世,帕提亚王朝宣告灭亡。此战之后,阿尔德希尔入主帕提亚都城泰西封,萨珊王朝开始。到阿尔德希尔去世时,几乎整个帕提亚王朝的领土都归入到了萨珊王朝的版图。阿尔德希尔不但统一了伊朗,而且还奠定了新帝国的基础。

帕提亚王朝遗留下了许多古代遗迹,如尼萨城、泰西封城、萨德门、胡尔玛地区、哈杰山、达拉-乌拉普斯、哈特拉以及其它名胜古迹。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