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印象之中,清世宗雍正帝能繼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的兒子弘曆深受父親康熙的喜愛,所以康熙立他為繼承人,有著隔代指定繼承人之意。

甚至還有各種說法,比如說康熙第一次見到12歲的孫子弘曆之時,都驚得放下了酒杯。

爺孫兩個第一次見面,就有這麼大反應?

從此以後康熙甚至是獨寵弘曆一人,破天荒的只將弘曆一個人撫養於宮中。

乾隆帝弘曆的主角光環就強大到這種地步了嗎?就真的有這麼玄乎嗎?

那麼今天宋安之就來說說這其中的奧妙。

其實康熙近百個孫子中,並非只將弘曆一人養育於宮中,還有廢太子胤礽的長子弘皙也曾被康熙養育宮中。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疑問了,康熙之前將太子長子養育宮中,後來又將老四兒子弘曆養育宮中,不是意味著要立他為繼承人嗎?

但是我們要搞清楚,是康熙因為要立老四為繼承人,所以愛屋及烏的寵愛弘曆呢?還是因為孫子弘曆而愛屋及烏的立老四為繼承人呢?

我們再看看康熙見弘曆的時間,是康熙六十一年的春天,也就是康熙生命的最後一年。

康熙見弘曆後不久,就要下了他的生辰八字。

弘曆的生辰八字是:辛卯(康熙五十年)、丁酉(八月)、庚午(十三日)、丙子(子時)。

按照古書推理來看:天干庚辛丙丁,火煉秋金,是天賦甚厚的強勢命造,術語稱為「身旺」;地支子午卯酉,局全四正,男命得之,為駟馬乘風,主大富貴。」說白了這是千年一遇的生辰八字,是大富大貴之命。

正因為弘曆的生辰八字如此之好,所以不久康熙再次見了弘曆一面;然後做出一個不同尋常的決定,就是要將弘曆帶回宮中養育。

大家想想康熙這個超長待機的老皇帝,會因為在生命最後一年,見到了一個12歲的孫子,還是第一次見,就驚的放下酒杯。在幾天以後看見他的生辰八字是大富大貴之命,不僅是將其養育於宮中,竟然還萌生了要立這個孫子為隔代繼承人,就因為太過喜歡這個孫子,所以才立兒子老四為繼承人。

這跟小說裡面的主角光環情節,貌似沒什麼區別,雖然邏輯有問題。

但這可是現實,康熙真的會因為在生命最後一年,見的這個年僅十二歲的孫子,不知道他的才能如何,只是覺得他聰明,只是覺得他生辰八字好,就急匆匆的因此決定立老四為皇位繼承人?

這個邏輯根本不符啊,畢竟弘曆還沒有成年,壓根就沒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治國才能如何,康熙不可能因為只是喜歡他,就決定龐大帝國的繼承人的。

所以貼近現實來看,應該是康熙在生命最後一年就有立兒子老四為繼承人的意思。在春天萬物復甦的時節,第一次見到孫子弘曆時,愛屋及烏的很是喜歡,然後想著帶在自己身邊培養一番,但又不能太過明顯得釋放出自己寵愛老四,想立他為繼承人的信號,於是就以生辰八字是大富大貴之命為幌子,稍微掩飾一下,將孫子弘曆養育在宮中。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康熙是因為弘曆,才立老四為繼承人的說法。

因為這是弘曆繼位後為了自吹自擂的需要罷了。

現在我們看清朝皇帝,認為雍正是個好皇帝,是個偉大皇帝。其實雍正得罪的讀書人不少,當時名聲也就是暴君的定義。毫無疑問,當時康熙可比雍正的名聲好太多太多了。

再看看弘曆成為乾隆皇帝以後的執政方式,還有所作所為。很明顯他並不是很認可父親雍正的治國理念,倒是對爺爺康熙尊敬的不得了。

所以乾隆皇帝為了給自己臉上貼金,只能是靠回憶起與爺爺康熙在宮中那段時間,還有爺孫兩個第一次見面進行藝術加工了,反正當事人爺爺康熙和父親雍正都不在人世了。

所以就留下了這樣的記載,一方面乾隆吹噓與康熙的親情,一方面不經意的展現出自己的過人之處,比如說康熙第一次見到他,就震驚的放下酒杯。

不得不說,乾隆還真是會自我美化,不過吹噓得太過分,總是會留下蛛絲馬跡的。總之宋安之個人認為,康熙即使是喜歡孫子弘曆,也絕不可能因為弘曆而決定將皇位傳給老四的,那皇位是人家老四自己爭取來的。

至於關於12歲的弘曆第一次見康熙,康熙就震驚得放下酒杯的說法,也就是弘曆的自吹自擂罷了,你要真信了,那麼你就輸了。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歡迎吐槽、點贊、關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