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無疑是康熙。因為作為封建君主,最重要的事情是選擇合格的接班人。雍正和乾隆都是他選的。


康熙最有魄力

雍正最有理想

乾隆最有能力

論功績,首推康熙。廢除了清初的野蠻統治方式,消除隱患,鞏固入關成果,開疆拓土面積清朝第一。

雍正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納糧,一體當差。只要是利國利民的事,雍正會義無反顧去做。

乾隆一面開創不世武功,一面給百姓免稅兩三億兩白銀,使人口翻倍。同時還維持了奢侈的個人生活。


康熙帝。

因為清代的開國皇帝其實是四任,即: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帝、康熙帝。


康熙第一,乾隆第二,雍正第三


多點康熙只希望他能過得好些,不行雍正也能接受,如果是乾隆,其實本性不壞,要跟他多講道理,多多幫助他。可能講得通,講不通就完蛋了,如果沒有被拉去撞柱子。就提早移民吧。


按慣例,「祖」為開創,「宗」為守成。康熙(聖祖)>兒孫兩位

雍正廟號世宗,乾隆廟號高宗。字面上半斤八兩承命不遷曰世;景物四方曰世;貽庥奕葉曰世德覆萬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幬同天曰高廟號世宗的帝王有:漢武帝、司馬炎、柴榮廟號高宗的帝王有:慕容沖、李治、趙構整體來說,「世宗」要比「高宗」硬挺一些這三位也是各有毀譽的人物,按照功績慣例:拓土>改革>守成聖祖>世宗>高宗

從歷史角度看,開疆擴土的功勞肯定最大

雖然乾隆這幾年被無知網友封為敗家子

但是毫無疑問,歷史功績上依舊是康熙》乾隆》》雍正


謝邀,不怎麼了解清朝歷史,但是大部分歷史線還是清楚的。

我覺得康熙比另外兩個強一些,一個是在位時間,古代在位最長的皇帝。

另外一個是在位經歷的事情,三藩之亂,平定準噶爾,收台灣,其他不太清楚。

這僅僅是和他的兒子孫子比較,和其他朝代大部分皇帝比,也算得上層檔次的皇帝了。


康熙,因為他從完全意義上消滅了清朝最大的死敵:明朝殘餘勢力和漢人最主要的反抗心理 康熙二年大陸明軍最後一隻生力軍在湖北重慶交界的山區被消滅,康熙二十六年三藩之亂被平定,復明勢力基本告別大陸,康熙三十一年,台灣淪陷,最後的明軍投降,漢地十八省完全平定……


這個問題就和扁鵲三兄弟的問題類似。

康熙的功績並不僅限於平三藩收台灣,這是他份內的工作,就好比環衛工人天天掃馬路就立功了?份內人干份內事,天經地義。康熙真正的功績是清漢一體化,甚至漢化,這就很有利於清對漢的長久統治了。

康熙剛上位時,由於統治者的簡單粗暴,天下並不歸心,有文化的漢人出來考功名者甚少,如康熙不改變這一切,那麼,類似的元朝就很可見了。因此,就這康熙在皇帝位上就幹得很出色,他讓天下歸一了。

而雍正的主要工作就是搞體制改革、發展經濟。體制不改革,二極分化會越來越大,貪腐現象也會越來越多。而民生經濟搞不上去,那麼百姓就會貧困,國家財政就會困難,這也是很不利於統治的。

而乾隆幹得卻是表面活,大搞基建,大搞表面繁榮。這樣搞是熱鬧,也很風光,三個皇帝中他算是最出彩了,走了一條成名的捷徑。有了十全皇帝,大清帝國開始誕生,極度風光加榮耀,但卻不是老實活。極端榮耀的背後,崩下來也會很快。


當然是雍正皇帝。

在九子奪嫡+康熙大帝控盤的大局面下,淘汰10人勝出,這就是真正的吃雞王者。


康熙功勞最大,因為他是第一個開始大規模漢化的皇帝,為後面的統治奠定了基礎,很多很聰明的統治手法也是從他開始弄的,到了乾隆的時候開始成熟。

單論統治手段,康熙&>乾隆&>雍正

當然,肯定有很多人要噴,勸他們一句,正視歷史永遠比忽視歷史有價值,清的絕大多數制度直接沿襲明,這都是有明確資料證實的。


自我吹噓數乾隆

不過以前都覺得是康熙

近年來大家發現 要不是雍正 大清怕不是也活不過百年 這爺三就都是罪人了


創業之主,改革之主,敗家之主,哪個功勞更大?

別看乾隆十全武功,疆域劃線基本還是康熙定下的


康熙,大捍衛者。

康熙的統治背景是滿漢深度矛盾下,明清兩軍剛製造了舉世大屠殺。清軍中的大多數軍隊是漢軍,滿兵順治五年後只剩五萬多點。可不妨礙當時的民族矛盾。

鰲拜在元明四百年圈佔土地的基礎上率旗人變本加厲。更加使當時的矛盾加重了。

少兒皇帝,太后垂簾,權臣環伺,強大的內藩,大分裂,反叛,北方游牧,小冰期頂峰,黃患,黨爭,民族矛盾,階級矛盾,內鬥的軍隊,不安份的外敵。

除了太監和外戚,一切大型考驗全落在他身上,屬實是困局。

他既沒有奮七世餘烈大秦上百年幾代秦王穩紮穩打的雄厚基本盤,也沒有劉邦身邊的兵仙謀神,也沒有李世民亂世之中青年力強,更比不上有紅巾軍頂著元朝的朱元璋。

這次,全天下內奸反賊都是各種旗號沖他來的。

他能戰勝嗎?

事實是康熙贏了,不止是武功維護中國統一。他還廢除了順治的開海,停止了四百年圈地,還地於民,廢匠籍,親自培育雜交水稻,賜江南數學家同進士岀身改變了數學家地位,歷制改為西制,創造了中國沿海炮台防線,制火炮幾十種,大規模推廣了人痘,首次供奉歷代大一統皇帝。

所以康熙大捍衛者的地位是當之無愧的。

當然,康熙時代對民人還是有防備的典型封建社會,貴族在當時仍是超脫存在,他本人雖然試廢科舉,創蒙養齋,也沒有根本改變這種情況。

雍正,大改革者。

古代稅制的改革早在宋朝就開始了,王安石開展了變法。結果失敗了。

後來明朝張居正也推行一條鞭法,他死後旋即又失敗了。

元明兩朝如脫脫、張居正者改革失敗,一來是因為兩代都奉行圈地建皇莊趕殺流民,二來是因為兩代都對下方地主、富商難以管控。三來是用各種籍戶控制壓迫百姓。

康熙將這三條化解,又永不加賦緩和矛盾,晚年試點新政,是為雍正打下了的基礎。但康熙算不上大改革者,因為幾百年前的社會沒有這些缺陷。康熙只能算是改正者。

雍正上台後推行了火耗歸公,攤丁入畝,完成了王張未竟的心愿,這種稅制領先一些西方國家一百多年。他還廢除了賤籍,可能領先一些國家幾百年。我們不妨來假設歷史,奴隸和賤籍在當時的人口佔20%左右,乞丐世代為乞丐,漁民世代為漁民,在順康之前,各種工匠也是世代固定在一個職業上。而皇室,在明末有幾十上百萬。其次是固化的世紳階層。這簡直和種姓制度差不多,農民、勞動強度大的職業、低賤危險的活記、世紳、貴族都幾乎固化。這種制度延續到今天就完蛋了。所以雍正的這輪改革在中國歷史上尤為重要。

還有一點是,雍正大義覺迷錄明確指滿洲是中國一個地方。這和當年五胡鮮卑自稱漢人,金稱北朝,元以蒙古為主不同。徹底將滿洲由春秋肅慎以來的藩屬地位改變了。

所以,雍正大改革者的稱號名副其實。

但是,先進的制度帶來了封建地主階級對農民更深的盤剝,實際是給百姓帶來了先進的陣痛。

雍正也沒有解決八旗生計的問題。旗兵綠營兵做為新的不種地的軍戶,一方面避免了與百姓的直接解觸,一方面實際上消耗大量丁銀,是封建王朝的雙刃劍和吸血蝠。

而且雍正雖然使清朝火器有了巨大改觀,卻使康熙晚年的封閉情況更加擴大,造成中國開始走向封閉。所以其只能是大改革者,而非大開放者。

乾隆,大奠定者。

乾隆即位後廢掉了士紳一體納糧。因為這種先進的制度實際使士紳更加壓迫百姓,造成了社會暫時不穩定。

他規划了全國炮兵統一編製、炮製,加大了火器列裝率,平掉了準噶爾,徹底解決了游牧民族的致命威脅。他奠定了近代中國版圖,將封建中國歷史災害最多的時代打造的治下人口空前,經濟規模空前的時代。將宗藩制度達到空前,可稱為大奠定者。

也正是他,倒退了康雍以來大力重用漢臣的趨勢。他本人為了維穩大興文字獄,製造各種冤案。他無法接受拜上帝而不讓拜牌位的傳教士,也就打消了傳教士向中國傳播科學的動力。他還進一步縮關,雖然一定程度保證中國不受覬覦。但是,先進產物的流入也被大程度阻礙了。

人口大國的地位不僅沒有促使國家科技進步,反而讓人們認為人力足夠,沒有動力去推廣發現科技。

馬戛爾尼訪華,他一方面否了英人想佔中國沿海島嶼的狂妄要求,一方面否了英人的先進技術。他本人見識過燧發槍,卻固執的相信這玩意兒和幾十年前的大火繩槍差不多。這種老年人的經驗說,老人治國的弊端非常明顯。他治下貪官規模空前,岀現過甘肅官場集體塌陷的奇觀。

當然,乾隆也絕說不上是敗家子,這個國家怎麼說在他手中沒有到敗掉的地步。

清朝最大的基本盤就是關外,關內外的人不受調動是嚴格禁止流通的,實際上和明朝的籍貫流動限制是差不多。但目地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保證關外王公的利益。這種情況下,乾隆明明知道,還是默認把流民放出關外。而不是像自古一樣將流民趕殺掉。

有人說乾隆國庫不盈,他為民生五次豁免全國農稅,這筆錢如果不免,恐怕也能攢個一二億兩,留個好名聲。

所以,乾隆也只能是個大奠定者。


站在清朝角度,我個人認為清朝第一皇帝是多爾袞,沒有他抓住極短的入關戰略機遇期,也就沒清朝了。而且黃太吉死後政局不穩,是存在濟爾哈郎聯合豪格控制順治,直接跟多爾袞兄弟翻臉內亂的可能性的。多爾袞控制住局勢,抓住機會入關,完全稱得上是大清第一皇帝。

康雍乾三者很難說誰好誰壞,康熙的主要功績是給予這個立國合法性很低的王朝以合法性,雍正則是拔高他的合法性,乾隆則是讓這個王朝能夠在千年之後,可以在史書中冠以「偉大」(假如中國依然統一延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