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在湖北雲夢縣睡虎地發現了一座秦朝古墓,專家從中發現了大量竹簡,墓主人名爲“喜”。根據竹簡記載,喜出生在秦昭王四十五年,恰好目睹了秦始皇一統天下的過程。

  在研究墓中出土的竹簡過程中,專家發現了一個大問題,司馬遷在史書中說謊了!

  咱們都知道,秦朝末年農民起義的導火索便是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秦二世元年,秦朝征伐閭左900名貧寒壯丁去漁陽駐守,陳勝吳廣也在其中,然而一行人走到大澤鄉的時候,因爲天降暴雨、道路泥濘,行程受到了阻礙。

  這樣一來,想要如期到達漁陽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司馬遷在史記中如此記載,“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陳勝、吳廣乃謀曰:‘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司馬遷指出,當年秦朝的律法十分嚴格,“失期當斬”。沒有準時到達就是一個字“死”。陳勝吳廣一合計,反正怎麼樣都是死,還不如破罐子破摔,造反算了。

  那麼,問題來了,秦朝律例果真如此嚴格,真的“失期當斬”嗎?

  其實並不是,專家在喜墓中出土的竹簡中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御中發徵,乏弗行,貲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曰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水雨,除興……”

  意思很簡單,在秦朝,如果你沒有如期到達,處罰很簡單。遲到3到5天,會受到訓斥;6到10天,將給予罰款,一副鎧甲;路上遇到大雨,不會遭到處罰。

  換句話說,陳勝吳廣等九百人碰到大雨延誤期限根本不會被追究責任,但司馬遷在史書卻記載了“失期當斬”,專家表示,這就是司馬遷在史書中撒謊了,而這樣的謊言究竟有幾個就不得而知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