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我們已經和大家進行有關恭王府的相關介紹,但有著半部清史之稱的恭王府又怎麼能這麼快就看完呢?裡面還有很多是值得我們去探索的,話不多說,讓我們進入正題吧。

從花園的正路出來走向東路就是蓺蔬圃,通俗一點來講是一塊菜地,由王府里的菜農精心照料。但事實上蓺蔬圃的面積並不大,四方的菜地用籬笆圍起。裡面種植的果蔬也並非是用來供給王府食用的。那到底是為什麼再繁花似錦的王府中會出現一塊菜地,顯得這樣格格不入呢?古代重視農業發展,農耕文明也是歷史上燦爛的一筆。在《禮記》《穀梁傳》裡面都曾記載過,天子正月親自到田間耕種以此求得農業的繁榮發展。清朝的政權建立後沿襲了歷代的祭祀禮制,從康熙皇帝開始就對蠶桑種植極為重視,從百姓到官員都大力倡導養蠶的活動。直到乾隆九年,孝賢皇后親蠶,舉行了清朝第一次皇后親蠶禮。

孝賢皇后親蠶圖節選

親蠶大典與親耕之禮一直是清朝最重要的兩項祭祀活動,二者不同的是:親蠶大典時皇家各類祭祀活動中唯一由皇后、嬪妃、公主、福晉參與的國家典儀。被祭祀的先蠶神西陵氏是黃帝的元妃,嫘祖,也是一位女性。像這樣祭祀人和被祭祀人物均為女性的祭祀活動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中極為少見。至於親耕之禮也是乾隆皇帝心頭的重中之重,他曾在御制詩中提到:「樂志詎因逢勝賞,悅心端為得嘉禾。當春最是耕梨急,每較陰晴發浩歌。」 所謂「天子親耕以供粢盛,皇后親蠶以供祭服」。先蠶壇作為乾隆皇帝為皇室后妃祭祀蠶神西陵氏、行親桑之禮建築,曾經是規制完整、建築精美、彰顯禮制的壇所。通過這樣的形式,不僅有鼓勵農桑,還可以明確滿耕女織的工作區分。

和珅府中的這塊蓺蔬圃很明顯醉翁之意不在酒,效仿天子的行為以討得歡心。不得不說和珅是乾隆皇帝的首席舔狗,這大概就是為什麼和珅能夠得到乾隆皇帝的盛寵。

蓺蔬圃

穿過一地綠茵直走就到了垂花門,我們在前期也曾向大家講述過垂花門(詳見:你居然是這樣的門)垂花門外是會客的地方,裡面多為女眷居住。但和珅家的垂花門並沒有下留空地,這也導致外型酷似皇宮內毗廬帽的門樣,因此也成為了和珅僭越皇權的證據。

垂花門與毗廬帽對比圖

踏入垂花門,你就能看見翠竹瀟湘的景象,這裡就是竹子院了。相傳是恭親王的福晉喜愛竹子,因此才有了滿園蒼翠,也有紅學家認為《紅樓夢》中瀟湘館的原型就是竹子院。林立的竹子成為了一道無形的屏障,院內人的看不到院外的風景,院外的人也窺不到院內的風光。

從院內向前直走就到了月洞門,月洞門是我國古代園林建築中較為出眾的門樣。人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古人雖遵循中庸的哲學思想,但內心都會嚮往一輪滿月的美滿,月洞門因此應運而生。月洞門一般坐落於東院、西院的位置上,從視覺效果而言,人們看到透過月洞門可以一窺院內風景。但人們並不能看到院內全部的樣子,月洞門若隱若現,若即若離給人以猶抱琵琶半遮面的迷離感。國人的詩意總是內斂的,不需要過力的宣揚,在粉牆黛瓦,翠竹山花中都可以看到纏綿的情誼。

月洞門

跨過月洞門向北望去是牡丹園,每逢春末夏初,滿園的牡丹花盛開,國色天香不過如此。北側的位置上還有一株古藤蘿,盛夏時節,一株株藤蘿從木架上垂下,淡紫色的花朵掩藏其中,你若是此時經過興許會和他們打個招呼。藤蘿的後面就是恭王府內最著名的大戲樓,大戲樓內也畫有藤蘿的壁畫,二者交相呼應,遙遙相望。

大戲樓是在同治年間,恭親王為看戲會友所建造。大戲樓坐北朝南,三脊勾連搭卯榫式全封閉磚瓦木結構建築。勾連搭是一種常見的屋頂整合式房頂,由基本的屋頂頂式派生而來。兩個及其以上的屋頂連接為一個屋頂,每個屋頂之間次第相連。勾連搭頂式的屋頂結構使屋頂的結構形式發生了改變的同時又保證了下部建築的形象。勾連搭頂式的另一個優點在於可以不改變建築的高度來拓寬房屋的建築面積。

勾連搭頂式中最典型的兩種是「一殿一卷時勾連搭」和「帶抱廈式勾連搭」。「一殿一卷式勾連搭」由一個帶正脊的硬山懸山類和一個不帶正脊的卷棚類組成,「一殿一卷式勾連搭」結合了直線與曲線形,從視覺度看起來更加柔和又不失力量,很多垂花門都會選擇「一殿一卷式勾連搭」。「帶抱廈式勾連搭」則是一大一小,一主一次兩部分構成。我們可以很明顯看出層次的區分。

為了加固戲樓的穩定性,採用了榫卯結構。榫卯結構時榫和卯的結合,凸起的部分我們稱之為榫,凹陷的部分我們叫卯,通過二者的緊密連接避免了木架之間的相互扭動所造成的不穩定。

榫卯結構

在恭王府的眾多建築里最能體現古人天人思想與懷鄉情懷的就是妙香亭。設計妙香亭的建築理念是「天圓地方」的思想,古代先哲通過社會實踐得到「天圓地方」的理念,同時也是圓融通達嚴謹克己兩種相互交融的哲學思想。在這裡也有另一種說則體現了陰陽學,圓形代表天為陽,方形代表地為陰,陰陽調和才能穩固宅子的運氣。

妙香亭

關於恭王府的所有介紹到這裡就要結束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家族的興盛衰敗在這座王府中都有了時間的痕迹。我們已經無法去追溯歷史發生過什麼事情,但我們可以通過這些無聲的建築去洞悉歷史的腳步。

感謝你的閱讀,我是作者延年。如果喜歡的話,請伸伸小手為我們點贊,留言,可以轉發分享到朋友圈讓更多的好友看到哦。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公眾號蘇家酒窯,一個致力於傳統文化的公眾號。如果你有其他有趣的想法也可以留言聯繫我們哦,感謝你的閱讀,我們下次再見鴨!

歡迎關注我們的:

微信公眾號【蘇家酒窖】

B站【蘇家酒窖】

百家號【蘇家酒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