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是一種言說方式

神話是一種交流體系,一種信息,它不是一個客體,一種概念,或一種想像,而是一種意指樣式,一種形式。凡歸屬於言語表達方式(discours)的一切就都是神話。

存在古老的神話,但不存在永恆的神話。

所有神話材料都預先設定了一種能指意識,圖像一具有意義,就成為了文字,也導致述說,因此可把語言(langage)話語(discours)言說(parole)等理解為意義的單位或合成。

作為符號學系統的神話

符號學屬於價值科學,它把事實當作意義的等價物來界定和探究,它研究意義,而不管意義的內容,它適用於一切明確的語言。

神話修辭術既屬於形式科學的符號學,又屬於作為歷史科學的意識形態,它研究呈現為形式的觀念。任何符號學都要在能指和所指兩項之間設定關係,而巴特處理的則是不同的三項,能指、所指和符號

能指是空洞的,符號是充實的,它具有意義。符號學的領域是有界限的,它只掌握唯一的手段:解讀或解碼

神話言說方式的材料(狹義的語言、照片、繪畫、廣告、儀式、物品等)一旦被神話利用了,都歸結為純粹的意指功能

神話當中有兩種符號學系統,其中一個分拆開來與另一個發生關聯:一種是語言系統,即抽象的整體語言(la langue),另一種系統就是神話本身,巴特稱之為釋言之言

在語言層面上,即初生系統上,巴特把能指稱作意義,在神話層面上,巴特把能指稱作形式,所指稱作概念(concept),神話的符號 稱作意指作用(signification)。

神話實際上具有雙重作用,它意示和告知,它讓我們理解某事並予以接受。

形式和概念

神話的能指以含混的形式出現,它既是意義又是形式,就意義而言,它是充實的,就形式而言,它是空洞的。

但是在神話中,形式並沒有消除意義,它只是使意義空洞化了,只是遠離意義。

概念(神話的所指)是被確定了的,它歷史性和意向性兼具,它是促使神話表達出來的動機。

一個所指可以擁有若干個能指,這意味著概念在數量上比能指更為匱乏,它通常只是重現而已。

意指作用

意指作用就是神話本身,或者更確切地說就是具體實體

將神話的概念與神話的意義連接起來的關係,本質上是一種扭曲的關係,概念扭曲了意義嗎,但並不消除意義,概念使意義異化了。

神話中能指的同時存在可重現不在場所具有的外形特徵,在不在場當中,能指的充實之處與空洞之處,兩者以否定性的同一關係形成糾結。神話的能指,其形式空洞而又呈現,其意義隱匿、不在場卻又充實。

神話是一種言說方式,它由意圖而不是由字面意思來決定的,但其中的意圖在某種程度上還是被字面意思固定了、凈化了、永恆化了,因而缺失了,不在場了。

神話具有命令的、強迫使人正視的特性,這種強迫使人正視的言說方式同時是一種僵化、凝固的言說方式。神話是一種被竊取又還回來的言說方式,但還回來的言說方式已不完全是原先被竊走的那番模樣了。

神話的雙重性本身必定需要理據性,而理據性的缺乏最終將成為次生的理據性,神話就此得以重建(譬如面前雜亂無章的一堆物品,看似無法發現任何意義,但它賦予了不合情理這一意義,使不合情理神話)

神話的讀解和破譯

巴特指出三種不同的讀解類型

(1)關注空洞的能指,此為神話製造者的方式

(2)關注充實的能指,進而關注意義使形式或形式使意義遭受的變形、走樣,此為神話修辭學家的方式

(3)關注神話的能指就像關注意義和形式構成的難以理清的整體,此為神話的讀解者的方式

第一種是冷嘲的方式,第二種是揭秘的方式,第三種則是動態的關注方式。

神話的原則:將歷史轉變為自然。神話是一種被過分地正當化的言說方式。

神話的消費者(神話的讀解者)把意指作用當作一種事實系統來讀解:神話被作為事實系統來讀解,儘管它只是一個符號學系統而已。

神話作為劫掠的語言

神話的特性是將意義(一級能指)轉換成形式(二級能指),換言之,神話總是一種劫掠的語言。語言給神話提供了鏤空的意義,神話可以輕易地透過去,充滿其中,這是一種擴散性的搶劫。

為了擺脫神話而作出的舉動,轉而變成為神話的劫掠物:神話總是能夠意指那原本用以反對它的抵抗。實際上抵禦神話的最佳武器,或許就是轉而將神話神話化,就是製造人工的神話:使神話成為第三符號學鏈的起端,拿神話的意指作用充當次生(第二)神話的第一項。

我們的「現實主義」文學常常具有神話性,「非現實主義」文學至少具有神話性稀少這一長處。明智之舉是將作家的現實主義界定為根本的意識形態問題

資產階級作為股份有限公司

我們的社會是神話意指作用展現的特權領域。

資產階級作為經濟事實可以被毫無困難地命名,資產階級作為意識形態事實,卻完全消失了。資產階級使自身的身份經受真正的去除命名的程序,資產階級的政治辭彙已經假定了普遍性的存在(例如國民一詞)

大眾哲學總是維持一個資產階級社會不成文的相互關係的規範。

資產階級名稱的缺席不是個虛幻的無關緊要的現象,它是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本身,是資產階級將現實世界轉變成想像世界、歷史轉變成自然的活動過程。在當代資產階級社會中,從現實到意識形態的轉變過程,可界定為反自然到偽自然的轉變過程。

神話是一種褪去政治色彩的言說方式

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是由資產階級的名稱缺失界定的,同樣,神話是由事實的歷史性質的流失構成的:事實喪失了其中蘊含的記憶,這記憶原本造就了事實。

神話並不否認事實,神話純化事實,使之簡單化、純粹,使之以自然和永恆為基石,使之明晰。

存在著強的神話和弱的神話,前者,政治的量是直接的、定性的,後者物(對象)的政治色彩像顏色那般消退,但最微弱之物也可以急劇地恢復活力。有些神話對象在一段時間裡蟄伏,其所載的政治看上去幾乎是中性的,但這只是情景上的恰如其分,而不是結構上的差異。

左翼神話

專門的革命語言不可能是神話語言,因為革命製造了充實的言說方式,自始至終都是政治的言說方式,革命標榜自己的革命特性,並由此摒棄神話。

革命將自身改變為「左翼」,也就是願意戴上假面,掩藏自己的名稱,產生單純的釋言之言,變形為「自然」,這時,左翼神話產生了。

左翼神話的能指是一成不變的,它被簡化為冗長單調的敘述。左翼神話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人為的神話,重建的神話:因而是笨拙的,存在缺陷的。

右翼神話

每個神話都具有自身獨特的歷史和地理,此神話是彼神話的符號,神話因擴展而成熟。

資產階級(右翼的)神話主要修辭術為:

1.種痘。通過坦誠階級制度偶然之惡來更好地掩蓋其根本之惡。

2.歷史的喪失。神話喪失了它談及的歷史的對象,歷史的因素不復存在。

3.同一化。小資產階級是無法想像他者的人,倘若他者呈現在小資產階級的面前,要麼視而不見,予以否定,要麼將其改造成他自身。而當有時他者呈現不可還原的性狀時,則運用「異國情調」,將他者變成一個純粹的對象、一種表演、一個布袋木偶。

4.同語反覆。即以同樣的詞語來界定某一詞語(戲劇,就是戲劇),這其中存在雙重謀殺,因為抵抗理性而謀殺理性,因為不確切地表達語言而謀殺語言。同語反覆創造了一個死亡的世界,一成不變的世界。

5.非此非彼特徵。將相反的兩方都表述出來,以此來平衡以便把兩者都否定掉,再也無需選擇,只須擔當了。

6.質的量化,通過將一切質都簡化為量,神話節省了智力,它可更加輕易地理解現實。

7.事實確認。神話傾向于格言(諺語)表述,事實確認再次不再是指向要造就的世界,而是必須囊括、覆蓋已經造就的世界,把這一已成的產品痕迹隱藏在永遠自明的外表底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