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是一段蕩氣迴腸的時期,期間出現很多的謀士,他們出謀劃策,足智多謀,上演一場又一場的精彩故事。在這衆多的謀士中,大家熟知的有諸葛亮、司馬懿、郭嘉、賈詡等等,他們的計謀才智讓人是歎爲觀止。很多人認爲諸葛亮的死敵是司馬懿,因爲諸葛亮在北伐中最大的對手是司馬懿,其實並不是這樣,諸葛亮一生的死敵是孫資。

  很多人對於孫資並不瞭解,甚至是從來沒有聽說過他,因爲歷史上的他實在是太低調了,不顯山不露水,只在角落中謀劃着一切的大事。孫資正是憑藉着這種低調的性格,才歷經四帝而不倒,成爲魏國的棟樑。那些喜歡拋頭露面的人物基本上都是早死,因此低調纔是永久之計。孫資的才智讓曹操也是非常的敬仰,曾經三次邀請他出山,他這才願意幫助曹操。

  諸葛亮三顧茅廬的故事廣爲流傳,然而孫資也是一位曾經讓曹操三次邀請的男人,由此可見,孫資其人非常的厲害。孫資從小便是父母雙亡,他是由兄長撫養長大的。待到孫資成人之後,他的兄長被人殺害了,於是他便親自將仇人殺了,然後開始四處流竄。曹操聽聞孫資是個有才幹的人,因此將他收到自己的賬下。

  孫資在走投無路之下只能暫時先來到曹操這裏,爲曹操出謀劃策,成爲一個重要的謀士。隨後孫資覺得這樣的生活不適合他,於是便走了。曹操捨不得孫資,於是便又去邀請他,孫資不得已又來到曹操的身邊,等到第三次的時候,孫資徹底是待在了曹操的身邊,這一待就是經歷了四個皇帝,善始善終。

  諸葛亮和孫資是沒有交過手的,那麼爲什麼說他是諸葛亮的死敵呢?儘管他沒有和諸葛亮交手,但是司馬懿卻交了,並且是讓他威名遠揚。 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記載“孔明之北伐也,屢出而無功,以爲司馬懿之力能拒之,而早決大計於一言者,則孫資也……資片言定之於前,而拒諸葛、挫姜維,收效於數十年之後,司馬懿終始所守者此謀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抵擋諸葛亮北伐的不是司馬懿,而是孫資。司馬懿一直遵守的是孫資的計謀,這樣他才抵擋了諸葛亮進攻的腳步。很多人認爲司馬懿能夠和諸葛亮匹敵,其實不是,和諸葛亮匹敵的是司馬懿背後的孫資,即結果是他成就了司馬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