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宋秉忠╱专题报导】

很多人谈到八二三炮战,就说如果没有美军支援,国军根本就打不赢。但从日后公布史料可发现:美方先是宣称《共同防御条约》不适用于金马;炮战开始后,只在金门12海浬外「护航」,同时限制我优势的空、海军轰炸共军炮阵地。

我军空海优势 遭美限制

炮战时负责小金门诸岛防务的国军前第九师师长郝柏村在《八二三炮战日记》中提到,当年炮战,国军的空军、海军都有绝对优势,但是在美国压力下,空军不能轰炸共军炮阵地,海军不能以(口径更大、精度更好的)舰炮对共军进行岸轰。

据郝柏村向本报表示,当时金门能参加反炮击的重型火炮才一百多门,而共军重型火炮数量却是我军的8至10倍。

共军后继无力 打不下去

至于有人说,都是美军支援八吋榴炮,才迫使共军停火,也不是事实。因为八吋炮迟至当年9月26日、29日才先后射击两次。大陆报告文学作家沈卫平经反复查阅大量前线作战文书,几乎未提到金门使用八吋榴炮情况。且郝柏村《日记》上也批评,八吋榴炮才到4门(有说12门)、只射击过1、2次,便大肆宣传。

炮战一晃60年,由于政府不重视,蔡总统至今没主持过任何一场纪念活动,以致有关八二三炮战的话语权,基本被美方和陆方掌控。大陆宣称,当年炮战不是真打,而借由打来

「助蒋」,防止美国逼迫蒋公自金马撤军,但实际情况却是共军后继无力。

据郝柏村表示,即使有鹰厦铁路的运输,一吨炮弹不过20多发,共军在44天内射击47万多发炮弹,单靠铁路运输要一年时间,且共军炮兵阵地不像国军都已地下化、堡垒化,炮战损伤比国军大多了,共军想打也打不下去。

台海战事若起 美恐观战

还有八二三炮战是首次有台湾充员兵参战,人数占金门驻军的10%,意义非凡。

政府当年就非常重视参战的台湾兵,例如郝柏村为鼓励在小金门诸岛参战的1千多名台湾兵,就曾以「班开伙」比「连开伙」吃得更好为例,教育台湾充员兵:中共叫「解放台湾」就是要把人民公社(吃大锅饭)的制度带到台湾,因此台湾人当兵保国,就是保卫自己的家庭生活制度。

1958年八二三炮战时,大陆还没有原子弹,美军所谓「协防」都如此不给力;之后,1995、96年台海危机爆发,美国军舰甚至连台湾海峡都没进。可想而知,未来台海战事若再起,美军可能只会在台湾东岸的太平洋观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