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五子棋而非四子棋,六子棋,這是一個深刻的數學問題。

堯的兒子叫丹朱,丹朱聰明過人,很會下石子棋(至於這個石子棋是什麼鬼我也不知道)。於是在大街上擺擂臺,未嘗一敗。舜下石子棋也很厲害,於是上擂臺和丹朱比試,兩人旗鼓相當難分勝負,於是舜提議換個玩法。

新的玩法是,一人手執白石子,一人手執黑石子,二人輪流下子,誰先將5個石子連成一線誰就勝出。於是二人開始比賽,很快丹朱連負兩局。舜雖然很聰明,丹朱也不是喫素的,很快就悟出了規律,第三局兩人將棋盤擺滿了也未分勝負。

丹朱將舜請回去陪他下棋,時間長了便和堯混了個臉熟。堯欣賞舜的才能,將女兒嫁給舜,把王位禪讓給舜,後來舜將五子棋推廣到民間。

這只是個民間傳說,現在普遍認為五子棋的誕生比堯造圍棋還早。

五子棋起源於我國上古時期,屬於古代黑白傳統棋種,又名連珠、連五子、串珠、五目碰等。五子棋規則簡單,容易上手,妙趣橫生,引人入勝,老少皆宜。

至於為什麼偏偏是五子棋而不是四子棋,六子棋,七子棋,八子棋,原因很簡單,如果是四子棋,先下的一方(黑方)必勝,而且很快就能結束戰鬥,不符合遊戲的公平性;如果是六子棋,則很難取勝,把棋盤擺滿了都不見得分出勝負,要求連成一線的棋子數越多則越難分出勝負。

下圖說明瞭四子棋先下的一方必勝的原因(條件簡陋,隨手畫的,黑色代表黑方,紅色代表白方,上面的數字表示落子順序):

五子棋中,黑棋可利用先手的優勢向各個方向發展,而白棋初期只能先堵住黑棋不讓其連成一線,如此一來黑棋趨於集中,而白棋趨於分散,很有可能出現白棋堵不住黑棋的情況,如果是四子棋,下到第7個棋子時,1號5號7號黑子三點一線,而首尾沒有白子堵截,無論白棋怎麼下,黑棋都能實現4子一線。

實際上,按照上述方法,即使是五子棋,在原始規則下,先行黑棋也是必勝。於是人們對其加以改進,提出了「禁手」的規定,即黑方先行若下出「雙活三」、「雙四」、「長連」便會被判負。

禁手限制了黑方的取勝方式,削弱了黑方先行棋的優勢;而白方不僅可以五子一線硬勝黑方,還可以逼迫黑方下出禁手取勝,彌補了白方後手棋的劣勢,增加了五子棋的技術性、複雜性和趣味性,公平公正合理。


相傳五子棋最早源於中國古代堯帝時期,最初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圍棋就是從那時的五子棋漸漸的演變而來的。後來在炎黃子孫的後代流行開來。五子棋棋具雖然與圍棋相同,但下法卻完全不同。五子棋兩人對局,輪流下棋,先將五子連成一行者為勝。

後來,五子棋由朝鮮使臣帶到朝鮮,再有日本人帶到日本。而真正使五子棋發揚光大的是日本。五子棋剛到日本,只有在王室和貴族中間玩,後來被出入皇宮的下人偷偷的傳入民間。那時,五子棋先手沒禁手,後來也是日本人先知先覺的,覺得這個玩法有弊端,就是玩到一定水平,真正有實力的高手無法展現實力。十九世紀初,日本界內人士通過商討,制定一系列的方案,從此五子棋中出現了有禁手與無禁手之分。

直到現在為止,在世界五子棋聯盟國中,也是日本人玩的最好,對此研究的也最深。本人感覺是不是日本人少,生活簡單單調?沒什麼可玩的?而我們就不同了,我國人口眾多,地大物博,人複雜物也雜,有錢有地位的看不上五子棋,窮人又沒時間玩。

喜歡五子棋的話,推薦一款蘋果市場上非常專業一款五子棋學習APP ——「五子棋寶典」。


我想應該來源於兵法布陣,

因為棋盤就像排兵布陣,

而下棋就得識先機後出手,

跟排兵布陣太類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