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成都菩提樹 無禪法苑

【前 言】:上一篇文章我們講了《大乘的人生觀》,但還有不少問題沒有講透,因為這部分離不開大乘的宇宙觀。其實說宇宙觀,會導致誤解,大家會去理解與我們地球相對立的那個外太空宇宙,這是不對的。大乘的宇宙觀,就是本體論,這個本體不僅包含空間上的宇宙,還包含空間和時間這兩個基本的構成維度以及諸有情的自由意志之源。其實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陸續從般若了義的角度進行了闡述,比如大乘之空就是講的本體論,但般若部是很抽象的,沒有實證就僅是結論性的概念,今天我們更多的會從大乘唯識的角度來分析。

這篇文章比較長,但大家只要安靜的看完,相信我們對自己和對整個宇宙的看法也會隨之改變。---*---*---*---*---*---*---*---*---

這個本體,也就是世界各大宗教想方設法去描述的終極真理,要靠近它,我們就不得不先做一些最小集的佛法唯識相關義理的鋪墊,我會盡量用現代的語言給大家闡述。 【共業和別業】 宇宙和本體,是誰在定義?又是誰在感知?當然是諸有情。因此,要講述大乘的宇宙觀,就必須從一切有情的意識分析開始。 首先需要了解一組概念,叫共業和別業,或者叫做共相和自相。我們所有人都能見到的山河大地,就是由眾生的共業所成,而我們自己內心的念頭、思考、邏輯、情緒、感受就是獨屬於我們個體的自相,我們不同人的不同人生遭遇,就是別業。

那麼,還有一類,我們叫做共中不共,什麼意思?比如山河大地是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的共相,然而畜生對這個山的感知跟人類是完全不同的,這就是共中不共。再比如,海里的水族,我們見大海湖泊覺得很緻密,而水族生命看待水就跟空氣一般,這裡就是他們的家園和遊樂場,這就是共中不共。不僅我們和其它旁生存在共中不共,人類自身也是如此。就正常人類而言,有的喜歡居山臨水,有的喜歡熱鬧喧嘩,他們對不同事物的情緒和感知可以完全不同,這也是共中不共,再比如極端的,精神分裂症,他們看到和聽到的世界和我們迥然不同,有交集,也有個體幻象(這些幻象可以跟真實一樣真實),這也是共中不共。 而我們的身體,即有共業也有別業,就以五根的為例,我們的眼球和皮膚身軀這就是共業,大家都能見到,而我們的眼根(勝義根,相當於視神經)就是不共業,只服務於我們個人,他人無法感知。

【關於種子和阿賴耶識】 那麼,我們人類是怎麼去感知和認識這個世界的呢?

我們任何內心的念頭、分析、畫像、判斷都離不開幾個基礎步驟,在唯識中我們叫做五個遍行心所觸、作意、受、想、思。遍行心所就是指任何一個心王要升起任何作用,最開始都離不開這五個操作,因此叫遍行。所謂的,就是指根、境、塵三接觸,以眼識舉例,眼識要啟用,必須依賴眼根,然後是所對境(所緣緣),再就是具體的色相,如果眼根損傷,我們就看不見東西,如果沒有光線(明,就是眼所需的境緣之一)即便前面有東西我們也看不見,因此,必須要根、境、塵三接觸才能啟動眼識。

所謂的作意,是指警動其餘心所。這個很抽象,在根、境、塵三接觸之後,我們會發出一個指令,類似於吹哨子,「告訴」其餘的心所,你們可以發動啦,至於吹完哨子之後你是要起跑還是要射擊還是要衝鋒,就是後面的事情。所謂的,就是其餘心所啟動前的一剎那,我們會對根、境、塵接觸在內心所成的心相有一個直觀的領受,這個領受有三類:善、惡、無記。這裡的善惡不是指狹隘的善和惡,所謂的善就是指當前所見相或者所起的回憶種子是順適身心的,所謂的惡就是逼迫身心的,比如第一眼看見大美女大帥哥,我們甚至還沒有開始起想法,眼睛就粘在上面了,因為這是順適身心的相,而第一眼看見恐怖、噁心、骯髒的東西,眼睛會下意識的迴避,因為這是逼迫身心的相。當然,絕大部分的領受都是無記(不善也不惡)。 所謂的,就是我們在起相和初步領受之後,開始調動我們阿賴耶識的種子(大部分是名詞),然後以名去詮相,比如我們看見從天上掉落的水珠,一瞬間後就會調取出「雨水」或者「下雨了」這些名詞,這就是想(如果沒有先前習得的「雨水」及相關概念種子來升起和對應,那麼,我們就會感到驚恐,以為是天漏了)。因此,想是名詞所依。但這個時候我們還沒有啟動複雜的邏輯。下雨了,如果是冬天,我們會抱怨,如果是炎熱的夏天我們會讚賞並且期望能下透一點,這些就是的範疇,思就是更為複雜的邏輯以及其餘善惡邏輯心所的相繼升起。如果我們下雨了僅是坐在街沿邊發獃,沒有升起這些名詞,那麼我們整個人就會是輕安的,因為沒有思的躁動、分別和執取,也沒有念頭的遍計所執(這種情況下,僅有眼識和耳識警動,而第六意識沒有產生警動行為,大家可以從這裡去理解「作意」這個心所的作用。一旦第六識針對雨滴的作意心所發生,那麼很快我們就會對眼前的「雨」展開一系列的分析和想像,這個例子也可以看出前五識在某些極少的情況下可以獨立於第六識單獨升起,因此前五識是獨立的心王)。

那麼,種子和我們當下的內心又是怎麼交互的?

我們從出生到現在,學了很多的知識,見到了很多的人,走過了很長的路,看見了很多的風景,感受到了很多的快樂和痛苦。這些知識或者體驗不會隨時都展現在我們當下思維的層面,而是以「種子」的形式保存在第八阿賴耶識中(種子,僅是比喻,也是假名,阿賴耶識的理論非常深刻,非二乘所能及,後面我會講種子最終的本質),在我們考到相關信息或者從五根接收到相關信息的時候,這些種子才會被調取出來浮現在我們顯意識(第六識)層面(不然的話,我們的大腦就會爆掉),前面一類我們叫「遍計所執」,後面一類我們叫「依他起性」。遍計所執更多的都是虛幻不實的比量和非量,也就是抽象的標籤,而純粹的依他起性就是現量和真實的性境(大家可以近似理解為「如實觀照」)。

我們的情緒也是虛幻不實的,我們的各種精神病癥狀也是虛幻不實的,他們是由什麼導致?實相是不會導致抽象不實的情緒的,只有抽象的標籤以及把實相扭曲、遍計、抽象化的內心行為才能導致。這幾句就是一切精神疾病的根本原理,要解決這些精神疾病我們就需要分析和逆向操作,在唯識中我們叫做「逆轉清凈分」(對精神疾病的戰鬥,將會是無禪法苑未來的重要使命之一,在大乘佛法面前,它們的原理其實很簡單,甚至一眼就可以望穿秋水,但,操作起來卻很難,這場戰鬥,還需要若干年的準備工作)。 不僅我們依他起和遍計所執可以調取之前的種子,我們當下的所作、所思也會形成新的種子,不然當下的事情未來就不會再記起。就種子和現行的交互來分類,一共有四類:種子生現行,現行燻種子,種子生種子,現行生現行。這裡就不展開講了。 因此,對於任何的相,我們都可以用名去詮釋,任何的名詞我們都可以用相去表現(包括具象和抽象,「抽象」上面講了,即是智慧的源泉也是心魔的住所,因此如來是不可思議的,同理魔也就是不可思議的,因為,你如實去思義,那麼,哪裡有個「心魔」這東西),再提一句結論性的語言:性境現量的相就是如來實相(嚴格來講還有以心緣心的「真帶質境「也是,今後講唯識的時候我再細說),然而一切的名都是假名,名是把相抽象了一層的人類表達(提取某一個角度的標籤化表達),僅此而已。因此文字對相所能表達的信息非常有限,並且,極其容易曲解。(如果我們只看名詞,而不展開聯想,我們不可能得到那個事物真實的全幅相(比如「雨」),如果我們要描述一個真實的相(事物)就不可能用有限的名詞可以囊括。大家現在再來思考一下公孫龍子的:白馬非馬。)因此,相可以是實相,而名全部是假名。《金剛經》中的義理,今天大家應該從唯識角度有個全新的理解了。

【輪迴是怎麼回事】

還是先引用一段之前文章中反覆講過的話: 「我們的本心,是絕對的寂靜,不增不減,不垢不凈,無論人生際遇是順是逆它都如如不動,不僅苦樂憂悲不受,業力也無法牽引它。順帶這裡簡單講一下「業力」,我們的輪迴受我們的業力牽引,業力就是自己意識和行為生成的種子並保存在阿賴耶識中,好的燻成善業,不好的燻成惡業,沒有好和不好分別的就是無記業。然而,業力牽引本身就是妄識分別!!根本沒有什麼業力在牽引你,都是自己在牽引自己!自作自受而已。那我們為什麼要幹這麼蠢的事?就是因為我們的無明,因無明而生執取和分別,因執取和分別又不停去攀緣住相,你只要住相,就必然跟著它走。小到煩惱,大至六道輪迴的總報。沒錯,說起來,就是這麼簡單。」 好了,之前我們講這段話,大家可能不太認可,不太理解,沒關係,之前文章講的通通不算。有了上面的鋪墊,今天我們詳細探討一下輪迴是怎麼形成的,也就是回答: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 這部分,我先給出結論性的語言,然後請大家跟隨我一起,一步步去揭開這個「我」的真相。 「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意識體,都來自於這個宇宙的本體。我們都是本體的差別顯現,同時也包含了整個宇宙無始以來的所有信息。是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宇宙的全息分形圖。對於相信有靈魂存在的朋友,大家可能會講:這輩子是靈魂住進了這副載具(軀體),其實不是這樣的,而是,我們的軀體住進(照進)了靈魂。」

我們的阿賴耶識,保存了我們過往所有的知識和經驗,有名詞、有相、有感觸等等。當我們「需要」它們的時候,他們就能迅速被調取,不需要的時候,它們就如同圖書一樣保存在這座容量無限的圖書館中。佛經中,我們叫如來藏,西方社會,習慣稱之為「阿卡西記錄(也叫生命之書)」,指向的都是這座圖書館,人類和宇宙的一切知識庫。 佛經所言:「縱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這就是因為阿賴耶識對種子的保管作用,也就是他的能藏、所藏以及我愛執藏作用。任何好的、不好的、善的、惡的習得,它都統統受納,又持令不失。那麼,這裡有三個問題: 1、為什麼我們有的事情想不起來或者要想很久,而有的事情一下就能想起來?是不是想不起來的就已經丟掉了? 首先,答案是否定的。種子要升起,需要有現行的助緣,這就決定了直接的種子(親因緣的種子)最容易調取,而間接的種子相對要難一點,關聯複雜(事情重大、印象深刻、反覆回憶過)的種子更容易調取,越是近期的種子越容易調取。因此我們會有三個現象:其一,我們感覺自己已經完全遺忘的一件事情,在若干年後某一個機緣下,突然就回憶起來了。其二,當我們回憶不起某件事情的時候,經他人(也可能自己)提示了一下於當時相關同時發生的細節,馬上就能想起來。其三、小孩子可以靠機械記憶,而成年人卻只能依靠邏輯記憶,對於孤立的知識點,我們就很難記住也很難回憶起來。

是這樣的吧?因為我們的種子也是相互影響燻習成種,他們相互之間也是密集交織的,這是我截止目前能想像出來最為複雜的交織。也就是無量時間以來的因果業力種子的交織,遠超一切人類思維文字可以譬喻的程度。 2、為什麼我們沒有調取出來其它生世的記憶種子? 這點很容易解釋。我上面講過,越是近期的種子越是相對容易調取,為什麼?因為我們只要早上一睜眼,就啟動了種子生現行,現行又不斷燻種子的過程,久遠的種子就被之後的新燻現行不斷的覆蓋,越埋越深。然而,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講了「生苦」,也就是我們在母胎的十個月遭受種種類似於小地獄的逼迫、寒熱交替、度日如年的悶絕等等,痛苦太甚,因而形成了對前世記憶的斷接,這個過程和結果,佛教稱之為隔陰之迷也可以叫入胎之迷。 不過,也有例外。比如,我們有時在夢境中,做夢的細節特別豐富,特別的真實,跟其它模糊又跳躍的夢境明顯不一樣,然而醒過來後我們確定這件事情沒有發生過,或者這個地方沒有去過。很多這類情況就是調取了前世的真實記憶種子(也可能是今後,我後文再講過未現三際都在阿賴耶識中)。還有極少數的報道,擁有完整前世記憶的小孩(躲過了隔陰之謎),當然,這類報道絕大部分都是虛構的,但這個世界也有較真的人:伊安·普雷蒂曼·史蒂文森(Ian Pretyman Stevenson)(1918-2007),美國精神病學家,醫學博士,在美國弗吉尼亞大學任職期間(1957年至1967年任精神病系主任),爭取多方支持,花費40餘年時間,尋訪多個國家和地區,共探查到3000多個前世記憶案例,為輪迴轉世之說提供了科學明證(當然,這一行為被部分所謂「正統「、」主流」、「反迷信」科學家抨擊得也很厲害)。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去了解。

3、為什麼我們沒有調取出來其它輪迴道的種子,比如畜生、地獄和惡鬼? 很明顯,我們能有今天親近和攝受佛法,不僅我們在人道輪迴已經若干次,在各道也都已經有無量劫的經歷,才能逐步的增長智慧和善業至此。 要解答這個問題,就要用到唯識另外一對概念:引業滿業。針對引業的種子就是引種,引導我們具體輪迴至哪一道,也叫總報,滿業(又叫別報)是什麼意思呢?形象描述,滿業就是填滿引業的種子。比如,我們根據這一世總的善惡業力,導致下輩子可以繼續在人道,那麼直接引導我們下輩子牽引入人道的那顆種子就是引業種子,這是力量最強的種子。但是,同樣都成為了人,人也有高低貴賤,也有貧窮富貴,也有盲聾暗啞,這些就是進入人道後,這顆人道的種子又牽引出相關的其餘人道相關的善惡業種來填滿整個這一世人生的別報種子。同樣的,這一過程依然是既精密又複雜。 那麼,為什麼我們回憶不起來我們(可能)生為一頭豬時的記憶和經驗?因為,人道的種子跟我們與此人道種子密切交織的其餘善惡甚至無記種交織更密。我舉一個例子,比如我們喜歡住山,這就是一個行為傾向,並沒有直接的善惡,因此是無記種。但是,只有我們往生至人道,纔有這個喜歡住山的行為和心裡發生,如果往生為豬牛馬或者魚,這顆種子就不會被調取和生髮,它們甚至都不會升起山這個概念。因此,強烈的善惡種子,會幫助羸弱的無記種生髮起現行,這一過程,就是「種子生種子」。因此,我們就能看到兩個現象: (1)我們這輩子還算是個聰明人,但因綜合的善惡業力導致下一世輪迴入畜生道,於是我們想:再怎麼著,我這輩子還算聰明,又學了這麼多知識,我即便下輩子變成一頭豬,我應該也是他們中非常聰明和有靈性的,要不然,我怎麼會是我呢?改一下,這頭豬怎麼會是我呢?錯了!因為這一世善惡業力所導致輪迴豬道的種子成熟,根本牽引不出來你這一世人道的經驗、知識和思維邏輯種子!保留的僅是諸業習性。這就是唯識中種子六義中的第六個:引自果。不僅包括記憶和經驗,也包括八心王法以及五十一位心所的利鈍,依引種各個分別引生自果。

(2)我們看見有的人,一生不僅平順還榮華富貴,比如思聰兄,可能有的人會說,這樣的人,這輩子榮華富貴享盡了,下輩子就要墮惡道。不是這樣的。這一生,我們在人道的福報確實有可能享盡,但臨命終,我們可能還有天道的種子還沒有受報。因此,這裡也可以看出來,因果,是非常複雜的,因果纔是整個宇宙社會背後真正的那一雙看不見的手。(當然,要再計算進去跨世和六道間的相互影響,就更複雜了,嗯,複雜但又精密,精密得絲毫不差)

【我是誰】 我們怎麼判斷這個「我」?一方面:我是某某,出生於某地,之前幹過某事,老婆兒子叫某某某,現在是某職務,昨天經歷了某某,因此,這就是我不是你。另一方面,你看,當下「我」有情緒、有感知,這明顯是我獨有的,因此,「這」就是我,不是你。 前面的第一方面,是我們第七末那識,也叫我執識,堅定的執取第八識生髮的一切種子為我,比如我是誰,我之前做了什麼事,統統染上一個抽象的標籤:「我」,而第七識的內自我,就是第八識的見分,也就是我們能見、能分別、能升起、能顯化這些種子的能動作用,按照唯識標準術語:所謂我,就是第七識執取第八識的見分為內自我。然而,不好意思,第八識僅是種子庫,種子都是被現行燻習後入藏並保管在這裡,而已。 前面的另一方面,當下的意識(第六識),是念念生滅流注的,我們的任何念頭要升起,都需要有因緣合和(相當於輸入刺激)然後又不斷的遍計所執,我們任何的想法都需要阿賴耶識之前習得的種子不斷升起來輔助,否則你什麼思慮都會立即停滯,如同老年癡呆或者中風患者一樣,眼能見相而心無所思,還有我麼?還有我麼?因此,歸結到根上,還是第八識的相分。 然而,第八識的種子伴隨我們具體輪迴至哪一道而相應生髮,同時又因當下的因緣會聚而生髮當下不同識種,這就是玄奘在《八識規矩頌》中講的:隨緣執我量為非。為什麼是非量呢?因為「我」是個抽象的標籤,並不是性境現量境,是我們虛立的一個名詞。什麼是隨緣執我?就是你當下心所呈現的任何法相,第七識就立即執為自己或者自己相關的屬性。然而,上面我們講了,不同的往生道趣,種子並不一樣,包括思維的邏輯和強度都可能完全不同,不同的因緣會聚所生的種子亦不一樣。因此,不要執取於什麼是我,你並沒有固定的你。一切標籤色相都是阿賴耶識的化現,不同道趣引種若不同,你甚至根本認不出你來!這就是種子六義中的第三點和第四點:恆隨轉與性決定。不要以為當下這個以為的自己就是那個堅固不變的自己,這樣想太狹隘和無知,記住:你誰都不是,又誰都是。全仗你阿賴耶識當世和當下現行出來的種子集。堅定的認為有一個剝離出當下而獨立存在的一個「我」,就是執取於抽象為實相,永遠沒有結果。我因當下而存在,因存在而存在。不存在也就不存在。存在不存在都是自然的。說絕對的有我和絕對的無我,就都是戲論。《圓覺經》:「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住妄想境不加了知,於無了知不辯真實。」這就是自然,沒有真也沒有妄。離諸戲論即是現前實相。並且,也沒有一個高於、脫離當下而存在的某個真我或者大我,這些,全部都是戲論。解脫了煩惱,證得了人無我,但還虛立一個超我的境界,這就是法執無明,雖然亦是超凡的聖境,但僅是變種的阿羅漢而已,未達究竟。 講到這裡,大家可能有點懵和恍惚的感覺,但過一會還是會想,到底什麼是我?對不起啊。沒有什麼是具體的你,因為「我」本來就是一個抽象出來的名詞標籤,隨緣執我,這就是我們的習氣。妄執習氣。俱生的根本無明。放下吧。。。哪裡有個我,只有當下所見。若要強立個假名,當下所見所聽就是我,若離開當下去尋覓,則了不可得,只會把自己陷入複雜的抽象邏輯嵌套的名詞珠網之中。這也就是洞山禪師那句話: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那麼過去呢?這輩子之前我是誰?:誰是我,我是誰。未來呢?:東家做牛西家做馬。一切都是阿賴耶識的化現。隨緣執我,量為非。嗯。那就隨緣吧。再囉嗦一句,「我」這個東西,比如來還要虛幻,如來,是不可思議的,但仍然可證,而「我」這個東西,證悟不證悟,任你是幾地菩薩還是佛,永遠也見不到。。要真見到,就是入魔了,為無常虛妄之心,強立堅固不壞之相。 我執,就是我們修行需要去破掉的最重也是最深的虛妄,證悟,就是一個認識,一個覺醒。

【種子和人生】 好了,接下來,我們正式進入主題,這部分最不好講,因為從有人類以來,就沒有誰真的講明白過。我先給出結論,很多的需要親證,但是,很明顯,我們的讀者中,我能確定的,已有不少朋友對其中的某些部分或者全部已有實證的檢驗或者叫經歷。不過,有的我還是能給出一些現實的例子來支撐和從側面印證。 對於我是誰系列的問題,上面已經講了,誰在判斷我是誰也講了。再簡單總結一下:「我」並沒有永恆的屬性,不僅沒有永恆的屬性,「我」的本性也是虛立的,如同虛空,因為並沒有一個獨立於色的空,虛空也是假立的名詞。我們之所以有「我」這樣的錯覺,就來自於第七識不斷的執取第八識的相分(種子、根身、器世間)為我,並且以第八識能見相的能力為內自我。這是一個隨緣執取為我的過程,緣生則生,緣滅則滅。 而阿賴耶識本身是不分別善惡也不分別我他的,因此第八識我們稱之為無覆無記。這裡保管著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的種子,哪些種子能調取,僅取決於當下的因緣。而當下的因緣,來自於我們之前所造的因果業力,因果業力來自於我們的無明執取。比如我們執取於世間的情愛,那麼在此人道就會流轉不息,我們執取於嗔恨過甚,就會激發地獄的種子成熟。 而我們這個阿賴耶識在哪裡呢?大腦?中脈?心臟?都不正確。我們每個人的阿賴耶識都是交遍法界(宇宙)的。他是一種能產生共感的頻率或者振動,我們要調取相應的種子就需要相應的頻率,我們要往生凈土,就需要把我們整全身心的頻率調節到與凈土一致,這就是凈土宗講的感應道交。因此,散心念佛是不可能往生的,因為頻率是雜亂不定的。(這一段以及後面的「頻率」和「振動」都是譬喻的說法) 阿賴耶識能交遍法界?為什麼我們感覺不到?這是因為,我們的內心世界躁動不已,總是在遍計所執,忽上忽下,要麼在散亂,要麼在掉舉(心浮不定)。 理論上,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去調取如來藏(第八識的異名)裡面無始以來的一切種子,但都因為我們的心要麼雜亂,要麼總是執取在當下的一情一境。釋迦牟尼佛的證道歷程是極其艱辛的,我在之前文章《真實的喬達摩王子》-世尊證悟歷程詳解中有過詳細的闡述,但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第一點,世尊在證悟之後並沒有立即講法,而是繼續打坐,在不動點呆了49天,出來之後,不僅幾乎所有主要理論就全部成體系,緊接著就開始了21天的華嚴大會,詳細講明瞭整個宇宙是怎麼回事(大家可以參見《華嚴經-華藏世界品》);其二,世尊每天的教化是很繁忙的,不僅有公開講課,還有個別教化,還要經常接待來訪的賓客,即便如此,釋迦牟尼每天也有三次歸隱。 什麼是不動點?就是通過深禪定,將自己內心調伏至一念清凈,在這樣的虛極靜篤下,我們的內心就能升起任何頻率並交遍宇宙,從這個如來藏中源源不斷的調取知識,因此,釋迦牟尼佛又稱為正遍知。很多的知識,都是喬達摩王子以及他之前的婆羅門老師所不瞭解的。

所謂的他心通,就是有情與有情之間阿賴耶識的直接交感,頻率越是接近交感越是容易,比如母子,比如同卵雙胞胎,比如關係緊密的師徒,他們的概率就遠大於陌生人。所謂的心能轉物(境)就是有情和器世間的交感。我們不講神通,世尊也不講神通,禪宗也駁斥神通,但誰都沒有否定他們的存在(大家可以看一下《六祖壇經》以及破山禪師被驅逐師門的歷史,也可以看一下《虛雲大師年譜》更是有好幾十處,累計數千人見證,包括蔣介石)。之所以不講和駁斥,僅是因為這些都是雕蟲小技,無益於修行。其實《華嚴經》已經提到了,在四禪八定的第三禪天,可以出一切神通。包括當今西藏的密宗也有專門修此的事業部,還有專修各種顯密技藝的場所:扎倉。 為什麼能做點這些?就是因為整個三界的一切根身器界都是如來藏的化現,整個世間就是我們的共業所交織成就,我們執取於這些共業的種子,就必然會被牽引和流轉。八識中的第八阿賴耶識,在唯識中又叫做第一能轉,他受我們善惡業力的支配,輪迴各道,各道引種子升起之後,我們又執取於這些種子受其牽引、調取出的色相、經驗、覺受,因此加固我們對虛妄世間的真實存在感。 其實,不僅我們見到的一切,也包括我們輪迴不同有情身的能見的功能,都是阿賴耶識的化現。我們堅定的執取,它們就會無比真實,讓我們束縛在其中,痛苦不已,煩惱不堪,就相當於我們未來科技繼續進步,發明出了可以直接連接大腦神經系統的遊戲,可以使我們整全身心的沉浸進去,如果在進入遊戲的時候,我們再把之前的大腦記憶區屏蔽掉,那麼在遊戲中所見的一切就會被我們判定為真實,由此各種情緒往複生滅。當然,這僅是比喻。 我們認識到了真相,就能見到種子僅是種子,色相僅是色相,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如此,三界萬物都是真實的夢幻泡影。這不是在瞎逼逼,讀者中,但凡有過斷念、來消息、見空性等等經歷的朋友,雖然體驗各有差異,但都能體驗到一點,那就是:清凈、寂滅、虛無,甚至清涼。這就是整個世界的另一面,清靜面。當然,清靜面是比喻。為什麼有這樣的感覺,那是因為,在這些個當下,可能就一瞬間,你的第七識暫時的剝離了對一切種的執取。這是真實的感受,也是對真相的感受。但凡有過一次,就能極大的強化我們修行的信心,因為我們知道歷代祖師大德的話再也無需懷疑了。 我們執取於當下,就被當下所縛。為什麼?因為我們這個執取,會促使當下的種子不斷的引自果,現行燻種子,種子引種子,我們又不斷的執取和推波助瀾,這個鏈條就切斷不了。這就是遍計所執,這就是無常,這就是癡愚。這個當下,即包含我們現前的事情和所引發的情緒,也包含我們正處於的這個人類經歷。 我們的別業是相對容易破的,比如我們在很煩惱的當下,有時一轉念,煩惱看明白,心境就切換,再比如精神錯亂,他們的視覺和聽覺攝受的信息就跟正常人不一樣,如果他們每時每刻都在這些幻象的圍繞中,直到老死,那麼,這些幻象對他而言還是幻象嗎?只要心在其中,真幻就不重要(擺脫不了,就只需要跟他們和諧共處)。但,共業是很多有情的阿賴耶識所共振交織形成,力量更加堅固,因此越是大的共業就越非個體可以轉變,比如有很多外道神通,可以隔空取物,可以禪定懸浮,虛雲甚至在100餘歲可以舉起比玉佛重幾倍的山石。但是,有誰可以改變長江和喜馬拉雅山嗎?不可能的,因為這些共業的交織太密太強。 我們人有人的共業,地球一切眾生有一切眾生的共業,小千世界有小千世界一切眾生的共業,宇宙有整個宇宙的共業,共業的層級就類似於俄羅斯套娃,一層又一層,越是往外走共業越大。因為共業的存在,我們輪迴入人道,就受到人道共業種子的影響,於是我們有了人類的邏輯角度,有了人類對外部世界和自己身體感知的能力,有了人類一切八識心王和心所有法的種子。在此人道,並不是我們靈魂進入了軀體,而是我們這副軀體「住進」了此生的靈魂。我們的心清凈閑適,軀體就氣脈通暢,我們的心狂躁焦慮不安,身體就內焦外感,軀體僅是心的反應和附庸。其實,這些都是阿賴耶識的感交,我們看見的並非是真實的,我們聽見的也並非是真實的,一切都是阿賴耶識能量振動的頻率交織牽引所成。我們會受到其他有情的影響,那是因為我們「希望」受到這些影響,根本來講,都是自己在跟自己玩。

然而,我們這個阿賴耶識不僅交遍法界,而且保存了宇宙無始以來的一切種,正是因為這樣,釋迦牟尼佛才能調取一切有情和宇宙的真實知識和記憶,也可以在法華大會上為諸弟子逐一授記未來成佛以及詳細描述了各自不同的佛國土景象;正是因為這樣,部分有修行的外道和密宗上師才能準確的判定人的過去和未來;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某些靈魂智慧更高的科學家、藝術家、音樂家才會在某些時候靈光一現,取得常人難以企及的成就。 共業的種子因為交織甚密,在我們個人沒有證悟之前幾乎是牢不可破,那麼,他們有沒有可能發生差錯?也就是這些共業種子本身發生錯誤或者擾動(如同個體精神發生錯亂一樣),導致大面積的有情在某類問題上發生錯亂? 這類情況極少出現,但,有的。 也是在近些年互聯網和各種網路社區發達之後人類才發現的一個現象,叫:曼德拉效應。什麼意思? 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新聞發布之後,世界各地的人發現自己對曼德拉的記憶出現了混亂,從死亡時間到死亡原因都出現了不同的記憶,許多互不相識的人回憶稱自己看過紀念曼德拉的電影,包括電影的名字和內容都大體一致,然而這部影片從未上映,甚至從未拍攝過。絕大部分的人都堅定的認為曼德拉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去世了,甚至聲稱自己當年還看過相關的新聞報道。 於是,網路上就有很多人開始尋找其它類似的集體記憶和認知出現偏差的案例,後來關於沉思者的手是撐在下巴還是額頭等等一系列的曼德拉效應被發現,這裡我可以馬上舉一個對幾乎所有中國人這個羣體意識產生了擾動的例子: 有一首歌,從小到大,可以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叫《愛我中華》,它的歌詞是: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 大家看一下歌詞,沒問題吧?應該是一個字都不差,是這樣的吧? 錯了! 真實的歌詞是下面的: :五十六個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詫異嗎?怎麼可能?!請你現在離開微信,去百度一下,不僅百度上的歌詞已經替換了,連之前老唱片的歌詞也替換了,並且當年數次春晚視頻的鏡頭也替換了,一切都跟真實發生的一樣。於是,我們所有人的記憶都出現了偏差。。星座,星座也不是五十六個啊。。 我也不清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類似共業種子的改變,但很清楚,這一類擾動不是普通個體的意識能量可以做到的。

【本體與個體】 我們只有擺脫了對當下的執取,解除煩惱恐懼等躁動不安的情緒,不加分別的平等接受一切事物,如來藏才能向我們徹底打開。這是一切宇宙有情共同的記憶和知識庫,他就如同我們量子糾纏一般,每個人都可以通過不動點的清凈心去鏈接上任意一個點,整個宇宙,都是阿賴耶識的不同頻率振動所交織而成形。每一個有情都來自於本體,在佛教中我們稱之為法身佛或者比盧遮那佛。 有情世間就是不同層級的共業所成,並非是物質主導有情,而是有情主導物質,我們的自由意志具備無窮的能量,一念善即可盡虛空遍法界,當下的自心徹底莊嚴,就萬象莊嚴萬法莊嚴。我們往生輪迴,僅是因為我們執取在了當下所見、所思、所想的事物上,一切的煩惱都是作繭自縛,自心造作。無始以來,我們阿賴耶識中就具足一切種,因為當下世的分別和執取導致我們僅能引生這一隅的種子,僅此而已。 六 祖:「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關於時間和空間】 我們從小就在思考這兩個問題:宇宙的邊界外面又是什麼?時間有沒有開始?開始之前是什麼?其實,佛法早已經解答了,佛經稱之為「無始以來」,所謂的無始,也就是沒有一個開始。不好理解?肯定不好理解。因為我們人類是三維的生物,我們一切的情緒、認知、行為、邏輯都構建在時間維度上,甚至我們很多描述的詞語,比如:壓力、焦慮、難過、後悔、期望、絕望、價值、成長、意義等等,一旦脫離時間這個維度,這些辭彙便瞬間不具備任何意義。 我們宇宙的這個本體,他是沒有維度的,時間和空間僅是他的顯化,在之前文章,我講了一句話:「時間和空間,因分別而存在。」今天我們從唯識角度來看一下: 時間和空間,在唯識的百法中,隸屬於 心不相應行法,什麼意思?就是說這二十四種法不屬於心王,也不屬於心所有法,也不屬於色法,但需要這三種法差別所顯。過去、現在、未來三際時空觀,跟我們見到的杯子、手機、電腦一樣,都是平等法。空間是虛妄的,因我們比較度量纔有空間這一覺受,那麼時間呢? 沒有時間這個東西單獨存在,這僅是我們意識分別所生的一個抽象概念,就是一個標籤,這是第一點。過去、現在、未來,要能存在,就必須要有事物的發展並差別變異的對比,對於宇宙是:成住壞空;對於身體是:生老病死;對於心法是:生住異滅。這是第二點。然而,一切法的成住壞空也好,生老病死也罷,都是同時存在於如來藏之中的,僅是因為當前現行的種子不同,導致我們感受以為有差異,這都是你以為,這是第三點。 那麼是什麼東西直接升起了我們關於三際時空觀的覺受?就是我們的心識,八個心王以及與其配合的五十一種心所有法,再加上這些心法所成的十一種色法,這些種種法,都僅是我們在不同的因緣會聚下所調取的不同微細種子所生成的一合相,僅此而已。根本問題在哪裡?就是我們的識心分別。有過去嗎?並沒有一個過去,僅是涉及到你以為的包含過去標籤的種子生髮了而已,同理,對現在和未來的感知也一樣。然而,我們的阿賴耶識包含一切有情和無情世間無始以來的所有形態、存在形式、演化形式、知識、經驗、感受以及記憶。又因為我們自心的分別和執取,使一切時間觀念在當下體現。 所謂的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自然包括了時間和空間這兩種法。而我們人類對於未知事物,總是希望強制性的納入自己的框架中去理解,以我們存在於三維的邏輯去思考超越三維的問題,自然不會得到正確的答案。 ---*---*---*---*---*---*---*---*--- 《大乘起信論》:「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大乘起信論》:「一切分別。即分別自心。心不見心。無相可得。當知世間一切境界。皆依眾生無明妄心而得住持。」《華嚴經》:「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楞嚴經》:「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既見如來。」《達摩祖師悟性論》:「心不自心。因色故心。色不自色。因心故色。見色即是見心。」《楞伽經》:「迷時迷境為物。悟時了境即心。悟即覺迷。非別有一悟而從外來。故云不隨他悟。」《維摩詰經》:「菩薩欲得凈土。當凈其心。隨其心凈。即佛土凈。」《宗鏡錄》:「解則十方一心中。迷則方寸千里外。」《宗鏡錄》:「一解千從。則知佛向無所有中出生。法於畢竟空中建立。」《永嘉玄覺證道歌》:「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不見一法即如來。方得名為觀自在。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應須還夙債。」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