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法國跑車」帕克(Tony Parker)在夏洛特舉行記者會,正式加盟黃蜂,會中展示了他全新的9號球衣,也為從臺灣時間7月7日爆出轉隊消息後的風波劃下句點。

從他宣佈即將離開待了17年的馬刺後,不僅聖城球迷為之震撼,全聯盟也大感意外,以他在馬刺的傳奇地位以及和主帥波波維奇(Gregg Popovich)的交情,沒有人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雖然從成為自由球員之後他就一直表示「會看看市場上所有的機會」,但此時離隊還是無預警地投下了一枚震撼彈。在他轉至黃蜂後,生涯效力同一支球隊達15年以上的現役球員又少了一人,僅剩下尚未決定是否退休的吉諾布里(Manu Ginobili)和諾威斯基(Dirk Nowitzki)兩人。

馬刺未能順利留人,制服組首當其衝地承受劇烈的批評,特別是有小道傳出球團只開給帕克一年底薪之後,球迷紛紛指責馬刺高層無情無義,當年帕克在巔峯時期降薪簽下的四年約,換來鳥盡弓藏的涼薄對待,然而事情真相可能並非如此。

從帕克本人接受訪問時的內容看來,黃蜂主要吸引他的原因有幾個:總教練波里格(James Borrego)是今年才從馬刺被挖角的助理教練,他從馬刺基層做起,長期待在聖城,雖然年輕但和球員的淵源頗深,新官走馬上任又適逢球隊重建,帕克想要協助他在黃蜂建立起贏球文化。

同為法國人的貝頓(Nicolas Batum)則是他長年的國家隊戰友和小弟,近年來貝頓因傷陷入低潮,帕克也提到希望能助他一臂之力;最後老闆喬丹(Michael Jordan)則是他少年時的英雄,會踏上籃球路,受到喬丹的影響頗深。如果仔細看,帕克罰球時也會吐舌頭,潛移默化的效果不言可喻。

然而如果只是人情因素,馬刺和帕克的羈絆更深,不只是波波維奇、吉諾布里甚至鄧肯(Tim Duncan),帕克的NBA生涯由此出發,聖安東尼奧已經是他的第二個家鄉,不可能單憑著上述關係就遠走夏洛特。

而如果從現實條件來看,黃蜂開出的合約是兩年1000萬,這筆金額雖然在市場上難求,但馬刺並非沒有機會跟進給類似的價碼,從他們願意以複數年合約簽回自由球員富比士(Bryn Forbes)和貝坦斯(Davis Bertans)來看,也不像是財務短缺預算緊縮,就算沒辦法在金額上完全和黃蜂並駕齊驅,但數字也不會相差太遠。

再說,帕克在乎的未必是這點錢,他當年降薪續約損失的比這些大多了。

馬刺給不起的或許是別的。帕克提到他被告知未來的定位是球隊的第三控球,這可能纔是促使他毅然離隊的真正原因。

第三控球代表著有一場沒一場的出賽機會,即使上場可能也只是蜻蜓點水地跑個兩趟就下來,這對於終其生涯一直渴望證明自己的帕克來說無疑非常難以接受。特別是他上季在可能危及球員生涯的大傷之後復出,雖然表現不盡理想,但至少確認了還能負荷高強度的季賽,他勢必會想要在接下來的球季中谷底反彈,讓全世界看到他不只是一般的待退老將,而是能實際在場上有所貢獻的球員。馬刺給他的定位等於要他慢慢從舞臺上退下,對他來說那個時刻還沒有到來。

但從球隊的角度來說,教練團的決定也很難說有錯。在歷史上能夠打到37歲以後的後衛寥寥可數,帕克受過大傷後的身體更是不穩定的因素,在例行賽盡可能減少他的消耗,讓他能在季後賽貢獻經驗是可以理解的策略。

加上馬刺近3年來都在第一輪選進後衛,包括墨瑞(Dejounte Murray)、懷特(Derrick White)和今年的華克(Lonnie Walker)都需要上場時間來磨練,更別提隊上還有米爾斯(Patty Mills)在輪替中,而我們甚至還沒算進可能回歸的吉諾布里,與其屆時再因為上場時間傷感情,不如一開始就把規劃說清楚。

馬刺不比重建中的黃蜂,球隊有戰績壓力,又要一邊養新秀成長,薪資控管也需要費心,確實難以面面俱到。我相信以波波維奇的為人,他勢必想盡辦法在兼顧球隊戰力的同時滿足帕克的需求,只能說這輛還想繼續馳騁在場上的法國跑車鬥志超乎意料地旺盛。

沒有能夠在聖安東尼奧從一而終,確實難免令球迷遺憾。但換個角度來說,帕克選擇在生涯末期換個地方繼續奮鬥,更證實了此刻對他而言,最需要的是發揮空間。

為了證明自己而走了更加艱難的路,有勇氣做出這樣選擇的人不多,如果細細品味他所面臨的處境,會格外令人尊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