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有這個做法其實很好理解,也特別容易被認可,因為子幼母壯,向來都是帝王選擇繼承人所避諱的,漢武帝殺鉤弋夫人的出發點應該從一下幾個方面理解。

一、漢武帝生長在漢初到漢中的過渡期,大漢剛建立幾十年,就出現了兩次太后攝政,一次是呂后專權,劉氏子孫差點被殺光,漢朝也差點改姓。一次是竇太后,雖然竇太后的專權是使漢朝得到進步,但他影響了文景武三朝,漢武帝初期,沒有實權,做事處處收到竇太后掣肘,所以對漢武帝來說,他不得不防。

二、漢武帝殺鉤弋夫人的起因是他問如果百年之後,是否原因與他做地下夫妻,鉤弋夫人回答說原因,但是劉弗陵還小,需要照顧,所以他不能。這對於晚年猜忌心特別重的漢武帝來說,是致命的,所以,在他問鉤弋夫人時,不管她怎麼回答,鉤弋夫人是必死的。

三、帝王的私心。眾所周知,漢武帝是個多情好色的皇帝,小時候的金屋藏嬌,後是衛子夫、陳阿嬌,再到後來的鉤弋夫人,每一個人他都愛過,也都被拋棄。所以,他的內心是希望鉤弋夫人去殉葬陪他的。

四、漢武帝曾說:「從古到今國家起內亂的原因,是因為人主年小而母親年壯。女主人獨斷驕橫,淫蕩放肆,沒有人能阻止她。你們沒聽說過呂后的故事嗎?」。

不過,現在帝王的角度看,漢武帝的做法也無可厚非,為了大漢,為了劉氏,他必須這麼做,因為歷史上的太后專權好結果的太少,也很少會出現羋月和竇漪房這樣的太后。


我對此事的看法是正面的,因為在漢武帝劉徹的時候已有前車之鑒,那就是為人熟知的呂太后,她殺死了劉邦多個兒子和孫子,封王諸呂,差點把漢王朝給玩死了。對於漢武帝來說,他清楚得很,殺掉自己的妃子鉤弋夫人,也是迫不得已,在『國家大局』與『兒女私情』中,武帝選擇了事業,所以即使看似殘忍,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手段。


這是非常殘忍非常沒有人性的做法。漢武帝殺鉤弋夫人,不是因為鉤弋夫人犯了什麼必死之罪,甚至也沒犯什麼不必死之罪,僅僅是因為鉤弋夫人的兒子、年僅八歲的劉弗陵被立為太子。而此時的漢武帝,已經病入膏肓,將不久於人世。漢武帝擔心自己死後,劉弗陵不能執政,只能聽命於鉤弋夫人,鉤弋夫人的家人勢必掌握大權,由此而造成外戚專權的局面——這樣的事情,從漢朝建立起,便一再發生,呂太后、薄太后、竇太后都是女主幹政,呂太后甚至差點顛覆老劉家的政權。前車之鑒,不得不防——這是從政治上考慮。另外,從男人的自尊心考慮:鉤弋夫人年輕貌美,一旦大權在握,要找幾塊小鮮肉侍寢,那還不是隨便的事?當年呂太后和審食其打得火熱,劉邦墳頭綠草成蔭,又有哪位大臣敢說句閑話?為了避免重蹈覆轍,也可以說是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漢武帝狠起心腸,判了鉤弋夫人死刑。

鉤弋夫人當然是無辜的。但是從後來的歷史看,漢武帝殺她的正確性,似乎得到了印證。西漢末年,外戚王莽專權,後來乾脆篡奪了小皇帝的皇位,堂而皇之地建立了一個「新」的短命皇朝。東漢時期,外戚專權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客觀地說,有的太后確實是不安好心。比如漢和帝的遺孀鄧太后,漢和帝死的時候留下兩個兒子,鄧太后不立長子,卻將剛剛出生百天的幼子劉隆(漢殤帝,一聽這個謚號就知道他命不好)扶上皇位。這擺明瞭是要奪權的。鄧太后的兄弟鄧騭被封為車騎將軍,鄧悝被封為虎賁中郎將,鄧弘、鄧閶皆為侍中。鄧氏一門,成為了朝廷的實際控制者。

鄧氏之後,又連續出現了閻氏、梁氏、竇氏、何氏等外戚集團。皇太后的兄弟當車騎將軍、大將軍,一家老小霸佔朝廷要職,賣官鬻爵,巧取豪奪,胡作非為,成為東漢中後期政治生態的顯著特色。為了控制政權,外戚集團在扶立皇帝的問題上大做文章,基本上是選擇不懂事的小孩上臺。小皇帝稍微懂事一點,便會莫名其妙地得病。漢質帝在朝堂上稱呼大將軍梁冀為「跋扈將軍」,梁冀便將他毒殺,又立了漢桓帝。諸葛亮寫出師表,論及東漢政治腐敗,說「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其實,早在漢桓帝之前,從漢殤帝到漢質帝,短短四十年,六朝天子,基本是外戚的控制之下的傀儡。外戚權勢太盛,得罪了宦官,宦官便起來造反,取而代之。但是不久,新的外戚集團又形成,剿滅宦官集團。外戚——宦官輪流坐莊,結黨亂政,最終把東漢皇朝推向了絕境。先帝(劉備)要痛恨,應該從漢殤帝就開始痛恨。

歷史證明漢武帝是有遠見的。但是,不能因此而贊同他的做法。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人的價值,人的底線。如果當皇帝就必須死母親,那麼皇帝這個職業本身就是非人性的。百姓以此為參照,人間就會變成地獄。事實上,只要是皇權社會,便存在各種亂政的風險。就算是以「立其子而殺其母」的辦法,一勞永逸地解決了外戚干政的問題,依然存在宦官亂政、大臣亂政、宗室貴族亂臣的可能性。如果要把所有的風險都扼殺在搖籃中,恐怕得把上述人等統統殺掉,那皇帝也就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了。再說,長達數千年的中國歷史,外戚亂政畢竟只是以漢朝為甚。再往後的歷史表明,外戚的危害性,也是可以通過完善制度強化管理加以有效扼制的。


感謝邀請。

這個問題,不少朋友都提到了,我個人的看法是,可以從兩個角度思考下。

從道德情感角度看,漢武帝的做法的確比較殘忍,對晚年伴侶鉤弋夫人也沒有講什麼情分。在後宮,有時候是母憑子貴,但有時候,前任帝王考慮到自幼母壯,往往會殺掉小皇帝的生母。

從政治角度考慮,漢武帝作為傑出政治家,更多會考慮政權的延續性,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自己繼位時,就被祖母竇太后,母親王太后架空了很多年,自己的悲劇,不能發生在後繼之君身上。

秦漢時期,後宮干政的事情比較多見,如嬴政的母親與嫪毐霍亂後宮,差點危機到政權,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本人早年也深受其害。武帝有所考慮,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在當時,要徹底杜絕這種情況,唯一的做法就是殺掉鉤弋夫人。


那麼你們知道漢武前面的三朝嗎,現有呂太后,而後又是竇太后,稍微看過那段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兩個人對歷史的幹擾很大,漢武帝是被女人控制過的,他懂,另外這樣的英雄相當怕綠帽子,這也是一塊,秦始皇的媽就是那樣,秦始皇都無奈,漢武帝當然怕,要知道那時候的史官都很有種,英雄也怕


《史記》中記載,其後,(鉤弋夫人死後)帝閑居,問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對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也,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嬌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女不聞呂后邪」。這個對話道出了子少母壯的原因。劉徹繼位後,太皇太后聞他好儒,不閱,常出面幹預朝正,漢武帝也不便違逆祖母,所以朝政之事隨時向她請示,武帝幾次要打匈奴都遭太后阻止,雖然竇太后的分析是對的,但這讓武帝對太后阻礙朝政深有體會。劉邦不誅呂后致功臣多遇害,所以漢武帝劉徹認為(主少母壯)多亂政。為避免皇母恣亂國事,重蹈呂后覆轍,將鉤弋殺死,這是漢武大帝之深謀遠慮。這麼年輕貌美的妻子,自已親手要殺死,當時劉徹的心是怎樣的呢?


若不殺鉤弋夫人,漢武一死,劉氏一脈必盡遭誅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