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3

undefined

照片:Shutterstock

「我家兒子國一,已經開始變聲了,現在是150公分,還有機會再長高嗎?」一位家長如此擔憂。變聲、長喉結這些青春期的象徵,表示小男孩已經快要邁向成熟男人,身高能再大幅成長時間有限。臺北醫學大學醫學遺傳新陳代謝內分泌醫師楊晨指出:「身高的成長會在青春期達到高峯,而變聲代表男孩的青春期快結束,大概只剩兩年的時間可以長高,如果骨齡又比實際年齡要大,能長高的幅度就更小。」

為什麼「青春期」對身高成長時機點如此重要?楊晨分析,孩子從出生開始的身高成長,一直到青春期是最後一個高峯,男孩、女孩經過青春期正式變成男人、女人,身高也就此固定。「臨牀上來看,男孩變聲的前兩年、女孩月經來的前兩年,是最後長高的黃金期,要好好把握。」楊晨說。

因此,觀察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的徵兆,就顯得特別重要。一般而言,女孩胸部開始發育的平均年紀為10歲~11歲、男孩睪丸變大則在12~13歲,但是以男孩來說,「睪丸變大」這件事家長和孩子自己本身都很難察覺,容易錯過把握黃金生長期。楊晨建議,家長可以觀察小男孩的「身高成長速度」做為孩子進入青春期與否的判斷。

兒童平均生長速度

undefined

資料來源:楊晨

一個人在成年以前,身高成長速度最快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歲以前,平均一年可成長14~22公分。第二階段就是邁入青春期,平均每年約可成長6~14公分,之後骨頭生長板閉合,成年的身高也大致決定。成長階段中,4~9歲是成長較平緩的時候,約每年長高5~6公分,如果小男生在這段期間,身高突然飆漲到半年超過4公分(一年長超過8公分),極有可能是青春期提早報到。楊晨提醒:「許多家長會以為,男生小小年紀就長很快,很好呀!表示以後可以長得更高,卻不知道這是青春期提早發育的跡象,過了這個高峯就不會再長了,發育正常的孩子因為可以多長幾年,先發育的孩子最終身高可能比同齡男性來得矮。」

楊晨從求診者中觀察,因為男孩第二性徵不容易被發現,常常都是到了國中發現身高沒有起色才來看內分泌科,若合併有變聲、長出喉結,表示第二性徵趨近發展成熟,生長板已經接近閉合,身高能夠努力的空間不多,這時才帶來看診就很可惜,因此她提醒家長留意小男孩4~10歲身高成長速度,才能提早加強兒童的營養、運動及作息,以達到最理想的身高。。

當爸媽發現孩子小小年紀身高卻長得飛快,建議到兒童內分泌科評估及檢查,包括營養諮詢、作息分析及骨齡檢查,和醫師討論如何把握接下來的成長期。楊晨認為:「如果發育提早,還是可用飲食、運動和作息來讓骨齡發育慢一些,讓生長激素分泌的狀況好一些,好好把握進入青春期這2~3年,在最後長高時間衝刺。」

如果已經面臨孩子成長快速且提早進入青春期,可以如何把握最後機會長高?內分泌科醫師建議,從「促進生長激素」和「延緩青春期」兩個方向著手。「生長激素」是身體中刺激身高發展的推力;性荷爾蒙則會促使生長板(骨齡)提早閉合,對身高發展來說就像天平的兩端,如果性荷爾蒙太多、骨齡成長太快,就會犧牲掉身高可以發展的空間。

身體中會分泌各種激素,而跟身高息息相關的就是生長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hGH)。生長激素由腦下垂體分泌,一天大概會分泌30幾次,但是產量都不多,主要的高峯期在晚上9點到半夜3點之間,其他如運動過後、空腹等狀況,也會分泌較多的生長激素,在這些時間點「做對事情」對身高成長很有幫助。此外,肥胖也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加速性荷爾蒙的儲存,因為性荷爾蒙喜歡脂肪細胞,因此想長高也要均衡飲食並控制體重。以下是對促進生長激素的3個建議:

1.充足且時間適當的睡眠

在睡眠期間生長激素分泌量的多寡,和掌握睡眠的「褪黑激素」有關,當褪黑激素分泌旺盛時身體會感受到睡意、血糖逐漸降低,生長激素分泌量就會上升,所以讓成長期的孩子在晚上9點上牀睡覺很重要,並且睡足孩子年齡該有的睡眠時數。

各年齡層的睡眠需求時數表

undefined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楊晨提供

2.每天30分鐘運動  跳繩CP值高

運動也會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建議每天要有30分鐘的運動,如果孩子沒有時間,楊晨建議至少要每日跳繩500下,因為往上跳的動作可增加重力訓練、幫助肌肉增強,能支撐正在成長的骨骼,對長高而言是CP值很高的運動。

3.肚子餓時千萬不可喫甜食

最後一個生長激素分泌的時機是「肚子餓的時候」,難道要長高就要挨餓不能喫東西?楊晨解釋,肚子餓可以喫,重點是要喫對食物。生長激素會受到胰島素上升快慢的影響,如果肚子餓時喫下甜食、喝含糖飲料,這時胰島素會立刻上升,開始合成脂肪,同時就降低生長激素的分泌。如果想要長高,肚子餓時應補充適合的食物,學齡孩子如果下午容易餓,可以優質蛋白質的點心,如:水煮蛋、豆漿、牛奶是較好的選擇,正餐則應均衡營養(參考國健署學齡兒童健康飲食建議)。

另一方向「延緩青春期」,家長可能會聽過醫師建議打「柳菩林」,但效果可能因人而異。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主治醫師羅福松分析,施打柳菩林目的為延緩青春期,讓生長板閉合不要那麼快、多長高幾年。柳菩林有分1個月打1次跟3個月打1次,可以打到11歲。一般療程可能需要兩年以上,並且定期追蹤身高及骨齢。但並非每個孩子都適合打柳菩林,如果女孩的初經已來基本上效果不彰;男孩只打柳菩林的效果不好,最好搭配生長激素,但生長激素要價不斐,自費一年至少要幾10萬,最好與醫師詳細討論並評估是否有需要。

雖然性早熟、提早發育等情形會讓孩子無法達到預期遺傳身高,但對於身體功能無太大傷害,但從長遠來看,「看重的不只是身高數字,這些能夠長高的行動,不管是規律作息、運動和均衡飲食等,是孩子整體的健康、體態、營養及作息,能做為未來好幾10年的健康生活基礎,」楊晨如此強調。

長高FAQ

許多家長關心孩子的身高,以下幾個關鍵爸媽可先了解,若需要求診時跟內分泌科醫師討論也能更順利:

Q:為什麼孩子會性早熟、青春期提早報到?

A:除了遺傳因素之外,如果孩子不愛運動、喜歡喫精緻食物和速食,有體重過重的問題,生活中又常接觸環境荷爾蒙(如:塑化劑、介面活性劑、殺蟲劑、除草劑和農藥等),這些原因都會讓青春期提早報到,有賴家長在生活中和孩子一起把關,盡量遠離性早熟的高危險因子。但另一方面,除了身高飆太快外,長太慢也是警訊,若兒童期一年長不到5公分,也應與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討論。

Q:我和老婆的身高不高,可以期待後天好好努力,孩子長超過180公分嗎?

A:決定孩子身高除了後天努力外,遺傳因素佔有一定的比例,因此應先從父母的身高來推估,孩子可以從爸媽的遺傳那邊拿到多少身高,可以靠「遺傳身高簡易公式」推算,並且配合6歲以後,孩子年齡相應的身高體重百分比觀察,家長可以上國民健康署網站「新版兒童生長曲線」查詢。

公式當中的正負6公分、正負7.5公分,就表示孩子後天可以努力的部分,在身高的成長過程好好把握這往上長的6~7.5公分;相對的,如果後天愛喫甜食、少運動等,也可能往下掉6~7.5公分。若爸媽都不高,孩子已經長到遺傳身高的頂點了,就建議家長不必強求。

遺傳身高簡易公式

男生=(父身高+母身高+11)÷2 ±7.5公分

女生=(父身高+母身高-11)÷2 ±6公分

舉例:爸爸170公分、媽媽158公分,女兒的最終身高可以長到158.5公分(正負6公分)、兒子則是約169.5公分(正負7.5公分)。

Q:常聽到人家說孩子的「骨齡」、「生長板」,是什麼意思?

A:骨齡和生長板指的是孩子骨骼發育的某個部分,和身高成長有緊密連結。

1.骨齡(Bone age)

指骨頭年齡,醫師用來評估孩子生長板關閉、長高空間的重要依據,通常會看左手的X光片來判定骨齡。每個孩子骨齡的發育速度皆不同,如果骨齡大於實際年齡,生長板就有提早關閉的可能。一般而言,女生的骨齡長到14歲、男生則是16歲,之後生長板就會關閉。

2.生長板(Growth plate)

位於全身骨頭上、下端,是一種可以不斷分裂、增值的軟組織,腦下垂體分泌生長激素之後,會再轉化成人類生長因子,就會不斷增生軟骨,軟骨又變成硬骨,就能讓孩子長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