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旅行的季節到來,讓身體和心靈同時在路上,最好的方式就是帶上喜愛的書籍一起出發。無論是在漫長的飛行途中,還是在異國醒來的咖啡時光,閱讀都可以給你的旅程增添別樣的色彩,與文字相處的片刻內心將自由又寧靜。旅途中手邊的書必須要融入情境,便攜易讀,iWeekly爲你挑選推薦這份適合夏日旅行的文化書單,伴你一路好讀。

 

電影《在路上》劇照

 



《假如真有時光機》

村上春樹 

 

你也許已經讀過許多部村上春樹的小說,但也許還沒有讀過他周遊世界各地、寫下的這本妙趣橫生的隨筆集。



在遍佈苔蘚的冰島,邂逅沒有尾巴的羊和可愛的迷途之鳥;再訪《挪威的森林》的起點希臘小島,在日益繁雜的街上追溯遙遠記憶;在梅雨季節去熊本,拜訪夏目漱石的故居……不論怎樣的旅行都充滿了驚喜與意外,諸多挫折都化爲無窮的樂趣,這纔是所謂旅行,抑或說人生的意義。人生是一條單行線,假如真有時光機,你想實現什麼願望?從查爾斯河到湄公河畔,從雷克雅未克到托斯卡納,我們跟隨村上春樹走遍七國十一地,彷彿乘上一臺穿越現實的時光機,發現一個溫暖有趣的世界。

 

 

《旅行與讀書》

詹宏志

 

《旅行與讀書》是一本沒有圖片的旅行遊記,不提供可以按圖索驥的旅行指南,卻帶有豐富的想象與畫面感。

 


臺灣著名媒體人、文化人,永不止步的前行者詹宏志,總是在閱讀,始終在路上。他的旅行多由讀書而起,十個推理小說般的精彩故事,猶如一場百科知識的腦內衝浪與日常哲思的馬拉松。被一本托斯卡納食譜指南引路的攤牌考驗;因盡信書而驚險萬分的瑞士登山之旅;在印度無力招架唸誦着魯拜集的高明地毯商人;在南非草叢中充滿生命體驗的薩伐旅;在災難過後的巴釐島矛盾複雜的旅人心境……十場夢幻旅,別樣新人生。

 

 

《文學履途》   

《紐約時報》 主編

 

納博科夫如何在穿越美國的旅途中寫出了《洛麗塔》?在牛津,劉易斯•卡羅爾如何創作出了《愛麗絲漫遊奇境記》?愛麗絲•門羅與溫哥華這座城市之間,有着怎樣深層的聯繫?博爾赫斯在故鄉布宜諾斯艾利斯留下了哪些痕跡,這座城市又如何塑造了他?


 

這本書是《紐約時報》“文學履途”專欄集結,收錄38篇與偉大作家有關的旅行地遊記。風格各異的《紐約時報》專欄作者,用文字帶領我們探尋文學家在自然與城市中留下的“遺產”,以及他們創造出的那些不朽作品的源頭。無論是探尋馬克•吐溫在夏威夷的奇遇,還是攀登那座曾經鼓舞凱魯亞克的山峯,偉大作家們的生活軌跡都爲旅行地本身增添了無盡魅力。不對外開放的故居,作家生前偏愛的餐館,你也可以將這本書作爲指引,定製一次屬於自己的文學尋蹤之旅。

 

 

《機場裏的小旅行》

阿蘭•德波頓

 

機場原本只是旅行中的過渡性空間,發生的不過是“出發”與“抵達”,但在英倫才子阿蘭•德波頓的眼中,卻成爲了一個綜合各種文化面貌的博物館。

 


2009年夏天,阿蘭•德波頓獲邀擔任英國希斯羅國際機場的“首位駐站作家”。在這個獨特的中轉站內,他可以結識來自全球各地的旅客,訪談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安檢人員、飛行員、首席執行官,乃至機場牧師;他還可以在出境大廳、入境大廳、機場限制區和機場酒店隨意進出,以獨特視角探索着機場這個我們熟悉又神祕的“非場所”。一週後,德波頓根據他的所見所聞,以他融合風趣和智慧的一貫筆觸,寫出了這部非凡的跨界文化創意之作,探討旅行、工作、人際關係以及日常生活的本質,讓我們知道,待在機場裏的經歷,可能比我們以爲的更具啓發性。

 

 

《時光列車》  

帕蒂•史密斯

 

73歲的美國搖滾女詩人、畫家、藝術家帕蒂史密斯,是真正的文藝女神,如今的她依然在路上,旅行、閱讀、思考,強烈地生活。



回憶錄《時光列車》,彷彿帕蒂史密斯的一張人生線路圖。全書二十則隨筆,如同二十個懸浮的車站,串聯起她周遊世界時曾流連過的咖啡館或其他地點。這場人生旅行始發自伊諾咖啡,在這間她每天早上都會造訪的格林威治村咖啡館裏,史密斯啜飲着黑咖啡,不時埋頭進筆記簿裏奮筆疾書。她流暢精妙的筆觸,帶領讀者在夢境與現實、過去與當下之間穿梭。從位於墨西哥郊區的弗裏達•卡洛的藍房子,到在柏林舉辦的北極圈探險社團會議,從紐約海濱剛剛買下便遭特大颶風侵襲的老屋,到熱內、蘭波、普拉斯、三島由紀夫的墓地。跟隨帕蒂史密斯所提供的漂移不定的路線,我們得以不斷接近她生命中那些重大事件的核心,而她多年來拍攝的黑白寶麗來照片穿插書頁之間,彷彿來自舊日時光的護身符。

 


《不如游泳》

琳恩雪兒  

 

如果說人生是一條帶你去往夢想之地的河流,那麼游泳就是一種無法擺脫的迷思。夏日的旅行,不如去往可以游泳的自由海岸。

 


琳恩•雪兒在《經濟學人》推薦書目《不如游泳》中,以優美文字記述了自己多次參加野外游泳賽事的經歷,探尋人們要游泳的原因,回望歷史上游泳方式的變遷和游泳對於我們生活的影響,以及這項古老運動如何從個人行爲越來越成爲今天的社交活動。作者曾成功橫渡達達尼爾海峽,也曾挑戰漫天大雪之中的室外泳池;她曾遊過希臘的黑色火山岩海灘,肯尼亞北部羣山之中小溪匯聚而成的池塘,澳大利亞沙漠腹地的一池清涼碧波,也曾在克里米亞半島與蘇聯老嫗共享一片海水,在貝弗利山與魔鬼身材的女星共用一條泳道……游泳的無窮魔力,在娓娓道來的故事中,溢於言表。



MUJI“人與物”系列文庫本

MUJIBOOKS ×讀庫 出品

 

日本的“文庫本”通常爲長一百四十八毫米、寬一百零五毫米的小開本圖書,一直是非常適合出行時隨身攜帶的讀物,能裝進隨身口袋,走到哪裏讀到哪裏,輕便到完全不構成負擔。

 


2017年,無印良品書店(MUJI BOOKS)推出“人與物”系列文庫本,並授權讀庫出版這個系列的中文版本。目前“人與物”系列第一輯、第二輯中文簡體版已上市,六冊分別是:日本民藝運動之父柳宗悅的美學隨筆集、《生活手帖》創刊人《花森安治》的生活美學指南、日本電影巨匠小津安二郎的電影美學寶典、知名繪本作家佐野洋子的平凡生活宣言、“現代詩的長女”茨木則子對美之語言的洞見、俄語翻譯官米原萬裏的“毒舌”文化隨筆。這系列還將不斷推出的文庫本,以在藝術、詩歌、電影、出版等不同領域洞察生活的日本文化名人爲對象,一冊一人,輯錄他們的經典語錄和短篇文章,借“簡素語言”傳達事物本原,集中呈現他們對人與物、人與生活、人與美之關係的觀察和思考。

 

 

編輯—萬智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