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模樣精緻小巧的東西,總能惹人憐愛。

  比如說,灰姑娘的水晶鞋。

  十二點的鐘聲敲響後,匆忙乘着南瓜馬車逃走的灰姑娘,留下了一雙水晶鞋。

  戀足控的王子,拿着那隻水晶鞋,識破了灰姑娘繼母和兩個姐姐的詭計,最終覓到了佳人。

  從此,灰姑娘和王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而灰姑娘的姐姐們,卻留下了削足適履的笑話。

  擠入一雙不合腳的鞋,步步皆錐心之痛,十分遭罪。

  無獨有偶,前些天,偶然間看到了一個白茶版的削足適履故事。

  竟有人,將白毫銀針壓成硬幣式的單獨小茶餅售賣!

  但從外觀上看,這硬幣大小般的小茶餅,模樣小巧,獨立包裝,方便攜帶。

  對於經常需要差旅的茶友來說,這樣便攜獨立裝的小餅塊,是旅途喝茶的好選擇。

  然,在此之前,茶友們不妨多轉念想想,這樣硬幣狀大小的白毫銀針茶餅,真的會是好茶嗎?

  不少人可能會疑惑不解,白茶不是早就開始壓餅了嗎?這樣壓成硬幣大小的白毫銀針,有什麼問題嗎?

  若細說來,問題可多了去了!將白毫銀針壓成硬幣般大小,難免會遇上這三大點無法避免的問題!

  《2》

  問題一:真銀針壓不了這麼緊!

  將白茶銀針壓成硬幣般大小,獨立包裝,在壓制過程中,必定需要用更多的力,方能塑造出小茶餅精緻的造型。

  細看了那款硬幣狀白毫銀針小茶餅的宣傳圖,發現這樣茶,壓製得十分緊結,沒有絲毫的蓬鬆,垮塌的感覺。

  難道這樣壓製得規整小巧,也是錯嗎?有什麼不對嗎?

  這樣壓制緊結的白毫銀針硬幣,美則美矣,小巧可愛,但最大的問題,偏偏在於,白毫銀針真的可以壓製得這麼緊嗎?

  白毫銀針,採摘白茶茶樹單芽製作而成,肥壯厚實的芽頭,全都細密的覆蓋的白毫,不留絲毫的縫隙。

  由於白茶簡樸的製茶工藝,不揉捻,不炒青,最大程度的保留下內質養分,芽頭上的這層白毫,也相應的得以保留下來,製茶工藝得當的情況下,少有白毫脫落的現象。

  這般通體覆蓋白毫茸毛的銀針,在壓餅過程中,要想讓其徹底馴服,規整,難度太大。

  一來,白毫銀針芽頭與芽頭之間,粘合性不強;

  白毫銀針沒有葉片,沒有茶梗,不像梗粗葉大的壽眉,在壓餅過程中,茶梗和葉片會析出果膠物,在壓制的過程中形成天然的粘合劑,將梗與葉緊緊的包裹在一起。

  二來,白毫的存在,會增加壓餅的難度。

  將白茶壓餅,比起有梗有葉的白牡丹,壽眉,獨木不成林,單獨芽頭的白毫銀針,要想壓成餅,本身難度就不小。

  再加之,白毫銀針芽頭表現豐富的白毫,會增加壓餅的阻力,壓餅的難度更大。

  常見規格的白毫銀針餅,200g、350g的茶餅,正常工藝下壓制起來都是十分蓬鬆的,撬餅時輕輕鬆鬆就能將茶餅撬解開。

  反觀硬幣狀獨立包裝的白毫銀針,規格數量遠少於正常規模的茶餅,壓製得卻這般緊實,實在是不正常!

  這般壓製成硬幣狀的茶餅,雖難以看清其內在的壓餅原料,但能夠壓製得這麼緊實,用料還是不是真銀針,這裏可要加一問號。

  《3》

  問題二:硬幣狀大小的白毫銀針餅,養分嚴重損耗!

  不少人喜愛白毫銀針,在於偏愛其淳和稠滑,恰似瓊漿玉液般的口感,漿感十足,茶湯內質物充足。

  作爲白茶中的貴族,只取芽頭的白毫銀針, 養分物質尤爲充足。

  試想,當白茶茶樹沉寂了一個冬天,初春時分,第一批冒發、生長出來的芽頭,迎來的是一場生命力的大爆發,養分物質十分充裕。

  白毫密集的銀針,富含豐富的茶氨酸,使得茶湯風味尤爲清甜爽口,常飲對於人體機能大有裨益。

  這樣養分尤爲充足的芽頭,在製茶過程中,自然是要精心呵護,方能最大程度的留存白茶的內在物。

  但若是選擇將白毫銀針壓成硬幣狀大小,對於其豐厚的內在物質來說,是極大的浪費,會嚴重損耗養分!

  正常的白茶壓餅工序,在開始壓餅前,要先將茶葉稍微蒸軟,芽葉恢復彈性和韌勁後,再放入布袋中,進行包揉、塑形。

  包揉結束後,再將其放入壓餅的機器,進行壓制定型,最後將茶餅重新烘乾,方能得出一塊嶄新的白茶餅。

  看似簡單的壓餅工序,但實則十分考驗壓餅師傅的功力,機器是死的,人是活的,不同芽葉標準的白毫,蒸軟,包揉,壓制,分別要用幾分力,溫度如何,時間如何,等等細節問題,都十分考驗經驗技術。

  製茶經驗到位的師傅,能在最大程度保留白茶餅的養分時,能將茶餅壓製得鬆緊得宜,恰到好處。

  但要將規格數量如此少的白毫銀針,壓製成硬幣般大小,並且壓制緊結,不蓬鬆垮塌,實在難度太大!

  因爲,若想達到這樣的效果,唯有一條下策,就是爲了塑形,不惜犧牲白毫銀針的內在養分。

  用力死壓,硬壓,蠻壓,將本該蓬鬆的芽頭,變成壓縮餅乾般,壓得緊緊的,不留絲毫縫隙。

  壓製得這般緊結的硬幣狀白毫銀針,看似小巧規整,但實際上內質物已經大爲流失,飲用價值大大下降。

  原本爽朗馥郁的毫香,花香,變弱,變寡,變淡,芳香物質受損;

  原本淳厚稠和的茶湯,內質物受損後,湯水變薄,變空,失去了不少喝茶樂趣;

  爲了塑形,將白毫銀針壓成這般模樣,堪比削足適履,實在是因小失大!

  《4》

  壓制過緊,密不透風,不利於後期陳化和口感!

  爲了塑形,捨棄白毫銀針豐富的養分,怎麼看,這都是筆虧本買賣。

  這樣做,除了好看,便攜,毫無一點用處,是種病態的審美。

  像是古代的裹小腳,爲了三寸金蓮,不惜將人腳弄成畸形,在今天視角看來,實在無法理解。

  又或是曾經西方流行的裙撐,爲了盈盈一握的黃蜂腰,不惜用裙撐死死箍緊腰身,以致內臟變形…

  從科學的審美角度來說,健康的,自然的,纔是美的。

  這樣的審美標準,同樣適用於白茶,養分充足的,色香味絕佳的,方是好茶。

  這般壓制緊結的硬幣大小的白毫銀針,同樣屬於一種畸形的審美,壓制過緊,完全失去了鮮活之感。

  不少人愛喝白茶,除了偏愛其清香瑩潤的口感外,還尤爲鍾情於白茶越存越香的特色。

  工藝簡樸的白茶,在儲存得當的情況下,能不斷轉化出愈加令人驚喜的茶香和茶味,有着無限精彩在前路等待。

  就拿白茶餅中最爲常見的壽眉餅來說,品質好,內質豐富的壽眉茶,經過壓餅後,一塊壓製得鬆緊得當的壽眉餅,在後期妥當儲存的情況下,有很大機率等轉化出甘和珍貴的棗香,茶味愈加醇美。

  可以長期儲存的包裝,在妥當保存過程中,能夠通過不斷的轉化,不斷的帶給人驚喜,常喝常新。

  但一款可以發生良好轉化的白茶,除了儲存要到位外,製茶工藝同樣不能少。

  在壓餅過程中,若是工藝存在缺陷,將白茶餅壓製成像是鉛餅般厚實,密不透風,這樣一來,會完全阻斷白茶後期的轉化之路。

  像是被裹了小腳般,走不了長遠之路;又像是被箍緊了腰身般,喘不過氣,難以呼吸。

  白茶的後期轉化,需要在活性酶的作用下,接觸到少量空氣的情況下進行。

  將白毫銀針壓製成硬幣狀,且不論壓餅過程中會對活性酶帶來極大的破壞,單就這樣壓制緊結的小茶餅,密不透風,讓茶完全無法呼吸,轉化又何從談起呢?

  《5》

  硬幣大小,特殊小餅,獨立便攜包裝的白毫銀針。

  在最初看到的那一眼, 會感到新奇,模樣惹人。

  但茶畢竟是要拿來喝的,內在的品質最爲關鍵。

  在爲這樣的茶餅心動前,不妨好好想想,這樣的茶,到底是要怎麼樣才能製出來?

  要想將白毫銀針壓成這樣的獨特造型,唯有蠻橫的用死力。

  不惜犧牲白茶的內在養分,來完成塑形。

  完成塑形後,壓制緊結,不留縫隙的硬幣狀小茶餅,未來轉化之路,還能走得長嗎?

  削足適履,只爲了那雙不合腳的鞋,不值得。

  蠻力壓餅,若是隻爲了求美觀和便攜,同樣不可取!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