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的歷史長河,承載着我們歷朝歷代的變遷,而每一次變遷帶來的,都是一次次的反思和重新開始。關於歷史人物的分析,其實絕大多數都是矛盾的,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特點,其實是印證了當時朝代的一種國情。接下來要說到的,是一位讓人又愛又恨的人物,就連很多史學家對他的分析,都是分兩個派別的,這個人就是王莽。

  很多人認爲,王莽是漢朝的一個改革家,但所謂的改革,並不是指他對國家做出的貢獻有多大,而是通過他的爲人處事,才真正明白,什麼叫做爲自己虛張聲勢。在大部分人的眼中,王莽就像是一個聖人,要是那時候可以由平民百姓來選擇誰來當皇帝的話,那他一定會全票通過。那麼,爲什麼小小的一個大臣,可以得到那麼多人的擁護呢?爲何全天下的人會都支持他坐上皇帝的位置呢?主要還是因爲他太會“做人”了,這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無論王莽得到任何好處還是獎賞,總會先想到身邊的人,在他接受封賞的時候,王莽一定會懇請皇帝把這份獎賞授予給別的默默付出的大臣,或者一些連喫飯都成問題的貧民,時間久了以後,王莽在很多人眼中,就是一個很有善心的人。所以在後來他準備謀反的時候,纔會得到那麼多人的支持,早在這時候,這些人就已經被王莽收買了,不得不說,王莽確實是有手段的。但是他的手段,是能夠讓人自願歸服於他,這也是他被很多人佩服的原因之一了。

  第二,王莽本人不會在皇帝面前自賣自誇,但是他會要求那些經常出現在皇帝面前的大臣們去說好話,對於皇帝來說,要只是一兩個人在他面前說王莽做過的好事,可能皇帝心裏還會有疑慮。但要是好多人對王莽的評價都是正面的,皇帝就沒有辦法懷疑了,既然能夠得到那麼多人的信任,說明王莽還是很有能力的。以至於到了後來,王莽就算是隻做了一件小事,最後都會被誇大成爲一件大事,於是紛紛都開始相信這是一個勞苦功高的人。

  第三,在朝廷上當官,除了別人的評價之外,自己本身的能力當然也是必要的。而王莽這個人,確實也是一個有真實本領的人,不但幫助皇帝解決了很多政務,而且他也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兒子。在古代,判斷一個男人成功與否,孝敬父母是一個重要的評判標準。所以,這些都使得大家認爲王莽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因此他也得到了很多的好名聲。

  不過,除了以上幾個原因之外,讓衆人願意相信王莽品行好的原因,是由於他的節儉。一次,王莽邀請朝中的大臣去家裏做客時,大臣在院子當中看到一個穿着素色衣服的婦人在打掃衛生,一開始衆人都以爲這是府裏的僕人,但是沒有想到的是,王莽告訴他們其實她是自己的夫人。

  一個朝中大臣的夫人,居然自己親自打掃院子,並且衣着還如此樸素,這讓很多大臣對王莽刮目相看。從這以後,大家都覺得,他一定是一個不會貪污朝中銀兩的臣子。而且後來大臣們還發現,王莽對自己兒子的家教也非常嚴厲,只要是兒子犯的錯,那麼就會用同樣的方法去懲罰他,在外人看來,還真不像是一個父親捨得對兒子做的事情。也是因爲這些,大臣們都願意相信王莽的人品和能力。

  王莽最可怕的地方是連續逼殺了他6個親生兒子,其中有4個被他以各種藉口殺掉,兩個因他而死,也是間接死在他手裏,當時百姓一片叫好,因爲王莽巧立名目,殺子的罪名都能體現出他的大公無私,他說了一句話後世廣爲流傳——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句話確實很有感染力,千年後還是很流行。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在衆人看起來近乎於完美的人,最後在成功篡位之後,卻沒有達到大家對他的期望,雖然在他掌握政權後,確實是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最後的結果卻是一塌糊塗。百姓的生活非但沒有得到改善,反而是越來越遭。這讓很多貧民開始叫苦不迭,甚至開始後悔之前對王莽的支持,原來王莽並不適合當皇帝。

  也有人說王莽是穿越者,他搞的改革很像現代人乾的事,而他如此超前的思想,把陳舊的制度馬車給拖垮了,也就是說,這小子玩脫了,結果下場就很慘。

  在他在位十六年之後,政權終於還是被起義軍給推翻了,而他也徹底結束了皇帝的身份,再次淪爲一個落荒而逃的逃犯,這樣的身份差距讓王莽覺得有點諷刺,但他垮臺後才發現,到底有多少人恨他入骨——尤其是之前的貴族勢力,人人都恨不得將他千刀萬剮。

  在綠林軍就要取得最後勝利時,王莽帶着最後願意跟隨他的幾千個士兵逃跑了,但最後,他還是被人給殺死了,取他首級的人名字叫做杜吳,而杜吳只是一個普通的士兵,原先一個如此被人看好的帝王,最後卻死在了一個士兵的手上,王莽的一生到底應該用什麼詞語來形容?應該是“杯具”吧,王莽就這樣匆忙結束了他悲劇的一生。

  其實當他在向全天下人表現自己會“做人”的優點時,同時也預示着他最後很有可能會讓全天下的人失望,畢竟那樣的王莽並不是真正的自己,只不過是爲了得到所謂的王位罷了。

  參考資料:

  【《王莽傳》、《西漢帝國的三次外戚之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