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想象自己枕着愛人的臂彎,躺在草地上。沉浸在愛情中,我們的心情無比愉悅。

而在這舒心的微笑背後又隱藏着什麼呢?神經科學家最近給出了一個深層次的答案,頗具說服力,然而也不太浪漫:當你依偎在愛人的懷裏,大腦裏起主導作用的是控制理性思維和決策的前額葉皮質,它會刺激掌控愉悅感和癮癖形成的伏隔核。

換句話說,愛情的關鍵在於決策中樞對情感中樞的控制:一見鍾情後,你大腦中這兩個中樞之間會建立起一條神經迴路,從而使對方的存在讓你猶如得到獎賞般感到喜悅和滿足。

這種關於愛情的觀點似乎很奇怪,因爲我們直覺上總以爲愛情產生自爆棚的喜悅之情,但卻不是,愛情的產生竟完全處於所謂的“高級”認知功能區的控制之下。這麼說,愛情其實是理性對情緒的掌控?

至少這是科學家在橙腹草原田鼠(Microtus Ochrogaster)身上的觀察所得。美國亞特蘭大埃默裏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團隊對這些小型齧齒動物的大腦活動進行了實時活體觀測。

他們發現,田鼠之間有愛情互動的時候,大腦中前額葉皮質和伏隔核之間的交流就會加強:前額葉皮質以5赫茲的神經電活動頻率將伏隔核納入自己控制之下——須知,後者的正常神經電活動頻率是這一頻率的16倍。

橙腹草原田鼠

“這也是我們第一次觀察到前額葉對伏隔核施加影響。”弗洛裏揚·杜克羅(Florian Duclot)高興地說,他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其團隊4年前的研究揭示了一見鍾情對神經元DNA遺傳表達的影響。

研究人員很早就知道,在感知到戀愛對象的存在(外表、氣味、音色)時,大腦會釋放出刺激這兩個大腦區域的神經遞質。“但我們不知道在戀愛過程中,這些組織是如何被動態激活的。”參與了近期研究工作的伊麗莎白·阿瑪黛(Elizabeth Amadei)指出。

指定的愛情

爲了證實這一觀察結果,科學家扮起了“愛情上帝”:他們將前額葉皮質神經元植入光敏基因的雌鼠放在可感知某一陌生雄鼠但無法進行軀體接觸的籠子裏,通過光遺傳學手段(用光纖照亮基因)以實驗中測量到的頻率激活其前額葉皮質神經元。

隨後將雌鼠和多隻雄鼠放在一起,包括之前感知到的那隻雄鼠。結果,12只受試的雌鼠中,有10只更偏愛實驗人員“介紹”的那隻雄鼠。

這表明,前額葉皮質釋放的信號對應的信息的確是“這隻雄性是我得到的一種獎賞”。這就相當於一次人爲的“一見鍾情”,它在大腦中刻下真正意義上的愛戀,可以算是一種“指定”的愛情。

那同樣的情況是否也會在人類身上發生呢?應該不會有那麼明顯。“這些齧齒動物的大腦皮層沒有人類那麼複雜,”研究團隊成員拉里·揚(Larry Young)承認。更不要說影響田鼠愛情產生的因素遠不如人類那麼多樣,心理方面的影響也遠不如人類那麼重要。

雖然如此,橙腹草原田鼠依然被認爲是研究人類情感行爲最好的模式動物。首先從行爲學角度來看,和人類一樣,橙腹草原田鼠父母會一同照顧自己的後代,對陌生同性表現出一定形式的攻擊性,在失去配偶時會感到悲傷。

更重要的是,和普通實驗鼠不同的是,橙腹草原田鼠實行一夫一妻制,而只有5%的哺乳動物擁有這個特性。“在社會關係上,橙腹草原田鼠是一夫一妻制。然而也會產生夫妻之外的性行爲,這就使它們更有趣了。”弗洛裏揚·杜克羅調皮地補充道。

其次,從大腦運轉的層面上看,“它們和我們一樣,擁有控制決策的前額葉皮質,且這一區域能夠影響大腦中更深層的結構,比如獎賞系統,” 伊麗莎白·阿瑪黛解釋道。

神經活動

拉里·揚堅信,在橙腹草原田鼠身上觀測到的神經元之間的相互作用“就是人類愛情的生物基礎”。人類也是,前額葉皮質通過控制伏隔核使得愛情產生,“這條迴路應該也存在於人類大腦,從而使戀人的存在帶給我們獎賞式的滿足感,”伊麗莎白·阿瑪黛總結道。

這些研究成果,使我們能夠對大腦中掌管愛戀之情的區域的激活路徑有一個粗略但可靠的認識。這也爲開發自閉症等疾病的療法提供了新的角度,甚至也爲遙遠的未來可能出現的某些奇特的發明,如“戀愛機器”,提供了展望的思路……

而更重要的是,這些研究成果給我們提出了新的問題,比如:什麼樣的條件最容易形成愛戀?“相處越久越密切,也越容易產生感情。”這是弗洛裏揚·杜克羅給出的回答。那一個人對於網線另一端的某人是否會產生真的愛情呢?對拉里·揚來說,這是“不大可能的”;他堅信,在愛情的產生中,實際接觸是非常重要的。

拉里·揚長期觀察了戀愛中橙腹草原田鼠大腦前額葉皮質和伏膈核之間的交流,他強調視覺刺激、當然還有嗅覺、觸覺和聽覺刺激的重要性,是這些刺激通過化學手段激活了我們大腦中的戀愛機制。

“催產素和多巴胺會對這一神經迴路進行共同調控,”拉里·揚解釋道,“我們笑逐顏開,那是因爲大腦分泌了大量多巴胺;而與愛人四目相對之時,則會大量分泌催產素。”

那性的作用呢?拉里·揚明確表示:“性對於愛情的產生並不是必需的,但可以成爲強勁的催化劑。”

他還指出,據觀察,前額葉皮質對伏隔核的控制力度越強,依戀對方的速度也就越快:“這或許可以解釋爲什麼有的人會迅速墜入情網,而有的則不會。”

也許這下,我們終於找到了“花心大蘿蔔”的祕密……

撰文 Olympe Delmas

編譯 鄒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