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封面

02:38當大家在斑馬線遇到他後......

小學寫作文,經典事例不外乎兩個:一是下大雨的夜晚,媽媽背著發高燒的我去醫院,不經意間發現媽媽那一頭烏黑長發中夾雜著几絲白髮,於是心中為之一顫,發誓要好好學習、好好愛媽媽。

二是在上學路上看到有位老奶奶站在路邊不敢過馬路,於是我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扶她過馬路,還認真地告訴她我叫紅領巾。送走老奶奶後,低頭一看,「自己的紅領巾更鮮艷了」。

可是,走出作文,又有多少人真正扶過老人過馬路呢?

特別是近些年來,在「扶老人反被訛」這樣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後,很多人更不敢扶老人過馬路了。

那如果真的遇到類似場景,又會有多少人去幫助老人呢?

我們做了一個這樣的社會實驗:當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行走在斑馬線上,會發生什麼?

「能走嗎?大爺?」一位本來打算朝反方向過馬路的小伙攙扶住老人,將他扶到馬路對面。

看到老人走路非常慢,這位小伙也停下了腳步,一邊扶著推車,一邊攙扶老人前行。為了確保視線,他還摘下了帽子。

當看到有駛來但未明顯減速的汽車,他一邊示意汽車讓行,一邊告訴老人不要為此而著急,慢慢走就可以。

一位姑娘放慢腳步,默默地跟在老人的身後,保證老人的安全。

當老人把手放到腰上表示腰疼時,姑娘趕緊上前扶了他一把,將他扶到了馬路對面。

「來,我和您一塊!」當一位姑娘正在扶老人過馬路時,另一位女士也急匆匆地跑了過來,一起攙扶老人。

旁邊路過的兩位女士本來也打算扶老人,但被一位帶著兒子的媽媽「搶先」了一步。

到了馬路對面,女士還示意兒子把老人的推車抬到台階上,並問老人:「自己一個人行嗎?不行就把你送回家!」

有這樣的媽媽,男孩也一定是個善良的人!

在我們的實驗中,很多路人都主動來攙扶過馬路的老人。不僅如此,路過的司機們見此情形也選擇慢行或讓行。

面對獨自過馬路的老人,有些人或許會說:「不敢扶不敢扶」。然而就像視頻里這樣的溫暖場景,在現實中每天都在上演。

江蘇南通,一位老人顫顫巍巍準備過馬路,一名計程車司機見狀主動下車攙扶老人,整個過程約五分鐘,期間馬路雙向10多輛車全部停下主動禮讓。

一位七旬老人在過馬路時,走到路中央便遭遇紅綠燈轉換,腿腳本就不靈便的老人不知所措。這時,本應通行的車輛都默默等候在原處,沒有一輛車按喇叭催促老人。一位快遞員則上前將老人攙扶過了馬路。

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在綠燈信號亮起時試圖通過斑馬線,由於老奶奶腿腳不便,走路十分緩慢,沒等走到馬路對面,路口已亮起了紅燈,看著十分危險。這時漳州鐵騎隊員剛好執勤路過,馬上靠邊停下摩托車,一人攔車,一人扶老人過馬路。

在南寧某路口,一位老人過馬路時步行緩慢。副駕的朋友告訴正在行駛的駕駛員,在網上看到過有類似的扶老人過馬路的正能量視頻。隨後司機決定將車停下,上前攙扶老人,僅用了十幾秒時間就將老人扶過了馬路。

「扶陌生老人過馬路」這樣的事情,也許在現在看來還不算特別常見。但總有一天,它不會再成為「新聞」,這樣的暖心場景會變成我們生活中的日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果你開車時遇到這樣的場景,請盡量讓行;如果你過斑馬線時遇到步履蹣跚的老人,請不要吝嗇自己的幫助。你的一個小小的舉動,就可以讓他們的出行更安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