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封面

03:36當黑導遊街頭欺辱兩位老人

「世界那麼大,多出去看看!」 旅遊算得上是開拓視野、放鬆身心的最佳方式了。然而,有時旅遊就像「過五關斬六將」,要擔心各種防不勝防的騙局與套路。數據顯示,曾遭遇過旅遊陷阱的遊客人數佔比超過九成,僅5.92%的遊客表示從未「踩過坑」。

尤其是當選擇不靠譜的旅行團後,山寨景點、高價特產、虛假宣傳、強制購物、非法一日游......

在「黑導遊」的帶領下,無數的人一步步踏入了旅遊陷阱。

「風裡雨里,黑導遊在各地等你。」細數黑導遊的各種「罪證」,強制購物似乎就是最普遍的行為。不光金錢上的損失,遊客們常常還會受到精神上的傷害,這主要源於黑導遊們對不購物或花錢少的遊客的「花式辱罵」。

「不買東西的人天天會難過,從來不會開心。」今年春節期間,導遊刁某某反覆說教遊客,勸導購物,被網友稱為」教科書式推銷」。

「河南人出來要花點錢,要給河南人掙點光,不買就滾!」去年,河南的一些老人花了380元報名去香港旅遊,當時旅行團表示不會強迫購物。可到了香港以後,當地的一位女導遊就開始把他們帶到一家珠寶店,要求他們購物,老人們不肯掏錢,就活生生地被關在購物點幾個小時。導遊的態度還十分惡劣,時不時地辱罵老人。

「你就是在這裡騙吃騙喝的,不要以為你把導遊視頻錄下來,回去投訴就有效。」2017年,遊客曹女士到雲南旅遊時,因沒買翡翠,買的茶葉不到2000元,遭導遊怒斥,還被趕下車。

「你們的良心和道德在哪裡?我付出了四天的時間,有父母、孩子,如果大家不消費,對得起你們的良心嗎?」2015年,雲南某旅行團的導遊嫌遊客們購物少,在大巴上質問遊客。

(該圖片來源於網路)

那當兩位老人被黑導遊強迫購物,甚至辱罵威脅,目睹這一切的路人會怎麼做呢?

聽到「黑導遊」威脅老人不買就不能上車,一位女士停下了腳步。她為兩位老人撐腰:「他這樣強制購物是非法的!你們不用怕,咱在國內, 怎麼都能回家。不想買就不用買!」

這時「黑導遊」勸她不要多管閑事,女士說:「重點不是我管或不管。我就是一個路人,我就是覺得這樣對待老人不對。你嚇唬人家幹嘛呀?有點職業道德好嗎?」

「打投訴電話,打12315,聯繫報社!」一位男士要幫老人曝光這件事。

一位姑娘先拿出手機拍攝保留證據,之後指責「黑導遊」:「有你這麼說話的嗎?現在網路很發達,我把視頻一發,你就出名了!不願意接就別接團,老人家出來玩一趟也不容易!人家願意買就買,不願意買就不買,你這樣欺負老人合適嗎?我站在旁邊都聽不下去了!」

「人家買不買,人家自己說了算。你怎麼能這麼說話?這是不是和你的工資掛鉤?跟工資掛鉤也得人家願意買!你怎麼還強買強賣?」一位大爺制止了「黑導遊」的行為。

男演員說很多旅遊團現在都這樣子,大爺反駁道:「這個行業現在這個樣子是不應該的!」

面對「黑導遊」,這位女士說的話更狠:「你拿著小旗這樣比劃他們是不對的,小夥子!他如果是你父親,你能這樣比劃他嗎?你如果是我兒子,我上去就一巴掌!有沒有教養了?」

一位路過的大哥先停下腳步聽清了事情的原委,之後邊訓斥導遊邊走到兩位老人身邊:「你這個導遊怎麼回事?強制別人買東西嗎?中國是不是法治社會?你很牛嗎?很囂張嗎?你這導遊怎麼乾的?我告訴你,我不管你旅遊團有多牛,你不能這麼干!三十多歲一個人靠什麼掙錢不行啊?你這樣掙的錢是不是良心錢啊兄弟?」

像視頻里的「強買強賣」場景一樣,遊客們在旅行途中被強制購物、動輒打罵的事件屢屢發生。而這些事件的背後,往往都是「超低價」這個噱頭。

所謂超低價旅遊團,實際上就是「天價購物團」。旅行途中的交通費、餐費、住宿費等往往都是由導遊先行墊付,再通過強迫遊客們購物來抵消乃至盈利。

(該圖片來源於網路)

「低價團」=「購物團」,很多遊客都明白這個道理,但依舊很少有人能抵擋住低價的誘惑。

據調查,選擇「低價團」的人年齡在30到50歲之間,主要生活在二、三線城市,多為在職或者退休的中年人。這些人平時不經常出遠門,旅遊經驗很少,消費心理不成熟、一味追求低價,忽略了旅遊背後的服務和品質,更容易被「套路」吸引,這就給不合理的「超低價旅遊團」創造了市場。

但即使是一些正常價格的旅行團,也難免會被導遊帶去購物商店「血拚」。即使導遊聲稱「自願購買」,但如果旅途中你在購物商店一分錢不花,就別妄想導遊會給你「好臉色」。

強制購物只是旅遊陷阱的「典型代表」。那我們日常旅遊時該如何避免跟團旅遊的各種套路?

慎選低價旅遊產品:在選擇旅遊產品時,多和其他正規平台同類產品對比價格,差距太多的不要選。可參照旅遊主管部門及旅遊行業協會公布的旅遊成本指導價,拒絕明顯不合理的低價游!

選擇有資質的旅行社:要注意旅行社經營範圍,正規的旅行社應具備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和旅遊管理部門頒發的業務經營許可證。出境旅遊要選擇具有出境旅遊業務經營權的旅行社。

制定旅遊攻略。跟團旅遊想要更好的避免陷阱,最好在簽訂合同前,自己先制定一份旅行攻略,對於出發目的地的景點、美食、特色項目、當地消費狀況、購物情況等了解清楚,防止被旅行社的隱形陷阱蒙蔽。

參團旅遊前要與旅行社簽訂合同:明確約定旅遊行程中交通、住宿、行程安排、餐飲服務、購物次數及自費項目等。如果旅行期間發現旅行社實際的安排與旅遊合約不符,立即保留證據,事後拿著旅遊合約與旅行社進行談判,必要時也是可以採取法律手段。

警惕「黑導遊」。相關統計表明,旅遊侵權事件中更多的往往是「三無」導遊——無導遊證、無帶團資格、無旅行社安排。旅途開始前要求導遊展示導遊證和導遊身份標識。掃描「電子導遊證」上的二維碼,還可查看導遊的工作經歷、帶團記錄、在遊客中的口碑等等。

購物時要提高警惕:要求商店開具發票標明購買商品名稱、數量、單價,並加蓋商家發票專用章或財務章,以備退貨、投訴之用。

記住「12301」:即使做好了萬全的準備,還是不幸落入圈套怎麼辦?認準國家旅遊局「12301」投訴電話,24小時隨時可以撥打。到某地旅遊時, 也可以先了解一下當地是否開通了旅遊投訴專線,在遇到糾紛時撥打專線電話效率更高。

最後,希望每個人出門在外都享受旅行的樂趣,遠離各種「旅遊陷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