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封面

03:13當年輕女孩遇到「女德課」街頭招生

「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地永遠翻不過天,所以女人必須服從男人,孝順男人。」

「女性穿著暴露是上克父母、中克丈夫、下克子孫的破敗相,世人不得不防。」「女人被家庭暴力之後,要學會忍受,忍耐是一種美德,男人打夠了就不打了。」「婚姻四項基本原則即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逆來順受、堅決不離婚。」「三精成一毒,專治不潔女。」

「女子點外賣就是懶惰不守婦道。」

「女孩最好的嫁妝是——貞操。」

也許你會覺得上面這些話語「聳人聽聞」、「三觀盡毀」、「封建愚昧」,但它們確確實實地屢屢出現在近幾年的「女德講座」里,由各種女德講師將其「發揚光大」。

「女德」到底是什麼?有人認為是「三從四德」,有人認為是「相夫教子」,有人認為是「男尊女卑」,也有人認為是「女性應有的道德」。儘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但形形色色的「女德班」所宣傳的「女德」實際上都差不多,本質就是男尊女卑、奴化女性,讓她們不斷地屈服、容忍、討好男性。

上個世紀初以來,無數先賢前輩為了「男女平等」而奮鬥不已,但這些好不容易爭取來的成果在這些女德班裡似乎都化為了烏有。更可怕的是,女德班的魔爪甚至伸向了00後。

如果說向一個成年人灌輸「女德」教育,我們期望她會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但對這些十幾歲、甚至幾歲的女孩來說,女德班就是荼毒。你不知道哪些腐臭思想會在心智尚未成熟的她心中紮根、發芽、生長。

一位女孩參加女德班後,思想上發生的「轉變」

我們做了一個這樣的社會實驗:當路人們遇到有人宣傳女德課程時,他們會作何反應呢?

女演員向路過的女生宣傳女德講座:「聽了這個課你就知道了,男人是天,女人是地,地永遠翻不過天。」

女生聽完後笑了,似乎是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不,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不是說女性非要服從男性,現在雙方都是平等的啊!」

「女的穿著太暴露,上克父母,中克丈夫,下克子孫,不能隨便穿衣服。」

聽到這句話的姑娘反駁道:「這個也不一定非得說是好女人穿著就保守,穿著暴露的就是不好的女人,我覺得這個有點以偏概全了吧!」

「但凡是離婚的、家裡出問題的,都是因為女人太強勢,不謙卑,沒有忍下來。」

「對於婚姻來說,他們過得不幸福了,分開也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既然不幸福了,為什麼還要繼續將就下去呢?」

女演員又解釋道這些都是「傳統文化」,姑娘說:「這些固然是老祖宗傳下來的, 但是也有一定的糟粕性,我們不能只依附於男孩子吧。現在女孩子還是應該有獨立的思想、獨立的意識。」

經過一番關於「家暴」的對話後,女演員說「挨揍對健康有好處」,姑娘都被這句毫無道理的話氣笑了。她又指著女演員手中宣傳單上的一句話說:「『女人最大的價值是在家庭』,這一條是最錯誤的。為什麼要在家裡呢?我們是一定要出來工作的。只有經濟獨立了,我們才能實現人格自由。」

在我們的測試中,女演員的宣傳話語全取自於新聞中女德講師的「名言」。面對「離婚全是女人的錯」「女性應該相夫教子、不應該工作」等言論,路人們不僅不願意接受這樣的課程,還從自己的角度反駁女演員。

所謂「女德」,本身就是把女性推上了不平等的位置。如果說是「德育」,那麼每個人都需要「德育」,而不是單單針對女性;如果要講尊重,就應該講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尊重,而不是只講女人對男人的尊重。更何況現在所宣揚的女德大部分都是以」男尊女卑「為核心思想,根本就是強加在女性身上的道德枷鎖。

那是否所有人都認為女德課應該被打擊取締呢?在我們某些平台的本期視頻片段下,還有一些這樣的評論。

這麼多人贊同「女德」的理論,那如果把宣傳「女德」的話語換到男性身上呢?下面幾張圖為成都曾經的一場特殊「展覽」。

(圖源微博:@傅海綿)

是不是有點荒謬?如果這些話語中的「女人」換成「男人」後顯得荒謬可笑,這不是性別的問題,而是因為它們本來就是錯的。

其實不光是「女德課程」,我們也應該警惕生活中看似「溫和」的、看不見摸不著的「女德思想」。

它不需要通過正經的」課程」為媒介,但卻或深或淺地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這些話也許從我們的父母、親戚、好友口中說出,還會打著「為你好」的旗號。

「女孩子應該以家庭為重,相夫教子。」

「女生年齡越大越不值錢,早點找個人嫁了吧!」「女孩子讀書沒用,還是嫁人靠譜!」「你被騷擾還不是因為穿的太少?」「女人不用辛苦打拚,嫁得好就行!」

這些話你是不是特別熟悉?

沒有什麼是「女孩子該有的樣子」,每個女孩都有權利按照不被定義的方式長大。

無論性別、身份、年齡,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不被各種「條條框框」所束縛,做自己想要成為的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