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饒翔宇

編輯 /   陳芳








一次異常的股權收購事件,將曾經的明星快遞公司如風達,推到了風口浪尖,持續上演了一個多月的停擺風波,利益受損的員工、供應商們四處維權。


4月22日,AI財經社在北京市豐臺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門口,等到了第一批如風達北京員工的仲裁結果。據參與調解的如風達員工介紹,如風達承諾在5月15日之前將拖欠的工資發放給欠薪員工,並在4月23日先行墊付一萬元的工資,但員工的離職勞動補償將不予發放。


對於仲裁結果,現場十餘名如風達員工並不樂觀。“我不太相信公司會在規定期限發出工資。”一位如風達北京運營部門的員工表示,“仲裁基本沒用,我們下次見面可能要在法院了。


這場風波始於一個月多前。3月11日,如風達官網發公告稱,爲達到戰略轉型,公司於當日起暫停部分業務。半個多月後的4月3日,數百名供應商和員工代表,從深圳、上海、長沙、西安等地趕到北京,圍住瞭如風達和中信集團的總部大樓,討要所欠的賬款和薪資。


現場維權人士稱,如風達拖欠員工、承運商、加盟商、勞務派遣公司的賬款總額超7000萬元。而這場討債風波的導火索是,如風達、中信、通用物流之間理不清的股權轉讓關係,誰也不願意承擔被拖欠的款項。幾次易主的如風達,最終沒能逃脫停擺的命運。



/饒翔宇


如風達曾是凡客誠品旗下的快遞公司,它有過輝煌,不過和它的母公司一樣最終隕落。2014年,不想拖累如風達的凡客將其賣給了中信產業投資基金,收穫了2億元。雙方曾有過短暫的蜜月期,但最終中信沒能成功拯救如風達,又將其轉手賣給了他人。


今年1月如風達被通用物流正式接盤。AI財經社瞭解到,4月10日凌晨2點左右,通用物流法定代表人、如風達主要負責人應航被北京市東城區警方從酒店帶走,詢問如風達員工及供應商的討賬事宜。此外,員工在仲裁後的4月23日並未收到如風達此前承諾的一萬元墊付工資,參與仲裁的員工表示“所欠薪資很可能會被無休止拖延下去”。




01



“在如風達發佈業務暫停公告前,我們事先沒有收到任何消息,一切發生得很突然。


天津一位如風達員工蔌明玉告訴AI財經社,公司業務一直有條不紊地進行着,直到今年3月11日,公告出來後,配送站的上游貨源突然停掉。在此之前,沒有任何如風達的相關負責人告知他公司即將停止運營的消息。


感到“突然”的不止蔌明玉一個人。如風達包括北京總部在內的三千多名員工,以及上下游數十家供應商、加盟商幾乎都是通過短短一則公告,才知道如風達停擺的消息。也是在停擺事件發生後,員工和供應商才瞭解到原來自己的老闆、合作方早已換人,股東由原來的中信產業基金變成通用物流。


事情並非沒有一點徵兆,事實上蔌明玉所在的天津配送站,8名員工早已被拖欠2-3個月的工資。不過,停擺公告發出後,員工和供應商們徹底慌了。


“我們公司的欠款爲970多萬元,從去年11月就開始催,一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得到一個確定答覆。”一家爲如風達提供物流車隊服務的供應商負責人李俊傑對AI財經社表示。以往跟如風達的合作,回款週期大概在半年左右,沒想到這次拖到最後竟成了這樣的結局,連個負責人都找不到。


預感不妙的員工和供應商頻頻向如風達北京總部打探消息,詢問欠薪和債務問題如何解決,但均未得到正式回覆,原定的薪資發放日期和賬款還款期被不停延後。很快,如風達總部的員工出現大量離職,北京一位如風達員工告訴AI財經社,“出事的時候,自己剛好在休假。休假回來後,發現整個公司都快空了”。


隨着回覆變得越來越慢,數百名員工和供應商從全國各地聚集到如風達北京總部,討要說法。起初,討債者還能順利進入如風達總部大樓。後來,來訪者必須由應航成立的“應急小組”成員帶領才能進入大樓,與應航在內的負責人交接債務問題。


如風達管理層謝絕了一切採訪 /饒翔宇


隨着討債者人數越來越多,公衆輿論變得越來越來大,通用物流決定甩鍋,發佈聲明稱要終止合同。強調2018年9月與如風達及中信產業基金旗下公司橙聯控股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因如風達經營發生重大變化,與當初簽訂協議時的經營情況不一致,要求終止原協議,並要求對方退還已經支付的股權轉讓款。


按照協議,通用物流爲獲得如風達100%股權要付出4500萬元的代價。不過,據AI財經社獨家獲悉,這筆款項通用物流只支付了3000萬元,剩下的1500萬元至今未支付。而今年1月,橙聯控股已經將如風達的股權全部轉至通用物流名下。


幾乎是前後腳,橙聯控股也發佈公告稱,雙方的股權轉讓已完成,在工商做了變更登記,如風達管理層人員及管理權均由通用物流接手,如風達的一切經營損益應由通用物流承擔,並要求通用物流履行付款義務支付剩餘股權款。


從雙方的公告中不難看出,如風達的股權已經成爲燙手山芋,通用物流和橙聯控股都不想要,雙方都想要錢。




02



債款拖到最後,作爲債務主體的如風達自身的歸屬問題成了最大疑問。


根據天眼查資料顯示,如風達在賣身通用物流前,其唯一的控股股東爲蘇州萬隆華宇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隆華宇”),上述在公告中聲稱爲如風達原股東的橙聯控股並不在股東列表裏。


不過,不管是從人員組成和股權結構來看,橙聯控股和萬隆華宇都有很多重疊部分。比如,兩家公司的股東都有中信上海股權投資中心、華夏人壽、上海荷花股權投資基金等在內的四大股東。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資料顯示,中信上海股權投資中心隸屬於中信產業基金。此外,萬隆華宇的總經理楊鑄是橙聯控股的董事,萬隆華宇董事聶磊擔任着橙聯控股董事長。


“實際上這就是中信方面的一次左手倒右手操作。”李俊傑表示,橙聯控股是2018年8月成立的,中信產業基金是它的大股東,也是萬隆華宇物流的大股東。



圖/圖蟲創意


通用物流買下的並不是如風達的全部資產。AI財經社瞭解到,2018年10月,橙聯控股從萬隆華宇手上接管如風達,並將如風達的四大核心業務——倉儲、國際業務、IT業務以及落地配進行拆分重組。其中,虧損嚴重的落地配業務被剝離出來,低價賣給了通用物流,其他的被橙聯控股消化吸收了。


李俊傑說,實際上,通用物流接盤時,如風達已經是一家負債累累、核心技術和業務都沒有的空殼公司了。


據中國經營報報道,2018年10月10日,中信上海旗下公司華宇物流以1元的價格將全部股權轉讓給當時成立僅兩個多月的橙聯控股,後者在不足90天內又再次將全部股權正式轉讓給通用物流。


值得注意的是,橙聯控股成立前後,其還註冊了一系列公司,這些公司從名稱上與如風達原有的業務有一定關聯,進一步佐證如風達優質資產被消化吸收了。


根據天眼查資料顯示,在橙聯控股成立前後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橙聯金融科技、橙諾國際貨運代理、跳羚科技、橙聯(廈門)管理諮詢、橙聯(廈門)供應鏈管理等公司也相繼成立。這些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均爲康永和宋鵬飛。


這場奇怪的收購變得逐漸清晰起來。橙聯控股以1元價格獲得如風達全部股權後陸續成立新公司,吸收了如風達原有部分業務後,又將虧損嚴重的落地配業務以4500萬元賣給通用物流,這比中信當初收購的2億低不少,不過最終留下的是一羣被欠下鉅額賬款的供應商和拿不到工資與賠償的3000多名如風達員工。




03



通用物流爲何要以4500萬元接下近乎空殼的如風達?


“通用物流的法人應航在一次公開場合曾表示如風達的老闆康永曾是他的下屬,他倆早就認識,最終促成了這次收購。實際上,在收購如風達之前,通用物流這邊已經接連好幾個月都發不出工資了。”通用物流3月離職的員工蔡旭坤告訴AI財經社。也就是說,通用物流在收購如風達時,自身的資金鍊已經出現問題。


天眼查資料顯示,在如風達業務暫停公告發出前2個月,也就是1月7日如風達的股權才發生變更,原控股股東蘇州萬隆華宇物流有限公司退出,通用物流作爲接盤方持有如風達100%的股權。同月,如風達快遞法定代表人從康勇變更爲靳燕,經理從康勇變更爲應航,後者爲通用物流的法定代表人。


蔡旭坤稱,在收購如風達之前,通用物流深圳公司就發生員工因被拖欠工資組織維權的事情,現在還欠着當時代表通用物流處理糾紛的律師費。另外,應航在通用物流深圳公司出事以後,就馬上在南京成立了通用供應鏈和通用數據兩家公司。“現在,這兩家公司的員工也被欠薪,我這邊從試用期開始算,已經有5個月的工資沒發了。


同時,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顯示,2015年至2018年,應航曾多次被列入失信人名單,失信情形爲“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這些拒不履行的“確定義務”包括歸還借款12萬元及利息、支付申請人120萬元及利息、向申請人支付工資14704.35元等。此外,應航還被浙江金華市金東區人民法院、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法院列入“限制消費人員”。


“這件事情的奇怪之處就在於中信爲何要將如風達賣給一個劣跡累累的‘老賴’?”李俊傑談及此處顯得很生氣。


李俊傑稱,自己的公司已經墊付給司機超過700多萬元的工資,而如風達的新、老股東還在互相“踢皮球”,一分錢沒給。“另外,還有員工跟我反映,橙聯控股已經向如風達的所有客戶發函要求對方將應收賬款打到橙聯控股的賬號,作爲通用物流拖欠橙聯股本金的歸還”。



“作爲應航的員工,我們也不明白老闆爲什麼要在自己公司都快不行的情況下,拿着錢去買一家沒有任何技術留存的空殼物流公司。”蔡旭坤向AI財經社獨家透露,應航用於收購如風達的第一筆3000萬元原本可以用於支付自家員工的工資,但是投到如風達後,應航很快發現賬面上資金只剩下100-200萬元。




04



“如風達走到今天這步,這家公司在整個行業的名聲算是徹底爛掉了。”李俊傑說,公司從2015年開始和如風達合作,看着它如今這個樣子,已經淪爲資本家的“玩物”了。


成立於2008年的如風達快遞,最初是凡客誠品旗下全資自建的配送公司,也是物流行業落地配這個細分領域的明星玩家。據i黑馬此前報道,從成立之初起,如風達就呈爆發式增長。2008年,配送點僅5個,人員不足50人。到2010年時,如風達覆蓋城市達23座,員工1260人。



然而,瘋狂擴張也給如風達埋下隱患。2011年,凡客增速全面下滑,距離100億元目標甚遠,後有知情人士透露,凡客當年實現的銷售額約35億元。母公司業績持續下滑,導致如風達業務遭到重創。


2013年,凡客深陷困境:“追債門”、裁員20%... ...爲節省開支,凡客創始人陳年將辦公地點從東三環搬至亦莊,此時的凡客已經無力支撐數千人的如風達。2014年6月,如風達以2億元的價格賣身中信產業基金,與其旗下天地華宇進行業務整和。天地華宇是萬隆華宇物流的子公司。


當時,陳年告訴媒體:“此舉是爲如風達好,凡客拖累了它。


“之前的老客戶沒有變,新客戶多了,因爲可以接電商業務了。脫離之後,發展有了很大的空間。”在2014年賣身中信後,如風達和中信有過短暫的蜜月期,其創始人李紅義曾公開表示要大幹一場。他向媒體透露,打算在原有基礎上把團隊擴充至5000-6000人,“希望如風達有更好的前景,成爲他人生的一朵大禮花”。


如風達抱上中信這個大腿後,便開始了新一輪瘋狂擴張,在各個城市吞併當地小的落地配公司。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14年如風達被中信收購後,前者在天津、蘇州、湖南、河北等地紛紛投資成立子公司,當年如風達參與投資或是全資控股的公司超過20家。到2017年,如風達旗下子公司已經接近70家。


也是這一年,雙方的蜜月期徹底結束,標誌性事件是2017年7月26日李紅義卸任法人代表,徹底退出一手創辦的如風達。關於李紅義退出如風達的原因,AI財經社曾試圖聯繫過其本人,不過對方對此表示不願多言。


與如風達長期合作的李俊傑告訴AI財經社,在瘋狂擴張後,作爲如風達的實際控制人中信產業基金,對如風達原有高管的工作成果並不滿意,懷疑後者在擴張中存在腐敗問題。另外,中信,華宇物流、如風達三家文化理念不一致,有一定衝突,最終導致內部管理混亂,如風達在長期的內耗中錯失發展好時機。


據李俊傑介紹,隨着李紅義退出,中信方面從華宇物流裏抽調了一批高管,把原來如風達包括省總、區總在內的高管全部換掉了。至此,中信開始親自操盤如風達。針對李俊傑的說法,AI財經社聯繫了中信產業基金副總裁宋鵬飛。但截至發稿,對方並未作出迴應。


在如風達創始團隊與中信鬧掰的那段時間,菜鳥曾拋出橄欖枝,2016年到2017年期間,多次洽談想要收購如風達,願意出資四、五億元,但最終並沒有談攏。


如風達的悲劇在於,李紅義和他帶領的如風達創始團隊從成立之初到黯然退出,就一直沒有掌握過如風達的核心控制權。


賣身之前,如風達一直受制於凡客的經營頹勢,而無法發展壯大。在如風達賣身中信產業基金後,後者作爲一家投資機構,對於具體的物流業務知之甚少,並不能提供戰略支持。當中信與如風達原管理團隊鬧掰了後,接盤的天地華宇,自身又沒有落地配業務方面的經驗,無法幫到如風達。


“如風達在發展中多次更換東家,每換一個東家就會對其發展產生一定影響,內耗嚴重,在競爭中錯失發展良機,不斷步入行業後塵。”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新技術促進分會專家委員解筱文分析說。


如風達的敗局還有大環境的因素,解筱文強調,當前快遞行業的利潤並不高,平均利潤率只有3%至5%左右。市場份額在向頭部企業集中,中小快遞企業的生存空間正在不斷被壓縮。面對現狀,擺在中小快遞企業面前的有三條路,要麼轉型,要麼站隊,要麼倒閉消失。


就這樣,在內外部種種合力下,如風達這家曾經的明星快遞公司成了千夫所指的“惡人”,李紅義的那朵大禮花終究沒能戴上。只剩下苦苦等待,依舊沒能拿不到一分錢的供應商和員工。









© 往期回顧








© THE END


本文由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milk-519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