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人大重陽”

本文大概8000字,讀完共需15分鐘

編者按:當地時間5月10日,第十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結束。儘管結果不盡人意,但從劉鶴副總理磋商結束後的採訪中可知,中美雙方還是期望達成一致的,儘管暫時有些阻力和幹擾,但下一輪仍將繼續推動中美磋商。那麼,歷經11次措施談判,未來中美經貿要走向何方?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在5月10日的系列講座中邀請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教授爲您解答中美未來的發展趨勢。本文由速錄整理而成,已由本人審閱。




屠新泉:首先非常感謝人大重陽的邀請,有機會來和大家做個交流。真叫擇日不如撞日。最近的事件,大家也都知道,我個人也非常意外,其他媒體的朋友以及一些政府官員、學者,大家也都很意外。中美兩國談判之間的細節很多我都不瞭解,所以,今天講的是偏學術,偏理論的分析。


中美關係的歷史沿革:從意識形態導向到實用主義導向


從70年的視角來看,尤其是從1949年到1972年,中美關係是基於意識形態,不是基於實用主義。這個前提的鋪墊是美國對蘇聯的認識。1949年之前的中美關係,美國在這些帝國主義國家裏和中國的關係算是比較好的,但進入1949年之後出現了比較激烈的政治上的意識形態鬥爭,形成了非常長時間中美關係的斷裂。


這種意識形態的分歧在中美之間並沒有太長的歷史基礎,到1972年之後,尼克松訪華,中美開始恢復接觸。到2016年這個階段,基本上擱置意識形態差異的實用主義合作。最開始是爲了應對蘇聯的冷戰威脅,但後來慢慢是經濟、文化各方面的合作,一種共同利益的訴求,形成了基於實用主義狀態的合作。   


01

2017年之後中美關係進入轉折期 


2017年,又發生了一個轉折,是以特朗普上臺爲標誌,這個轉折是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其實也不是,都有從量變到質變積累的過程,但從2017年來看已經體現得比較明顯。這裏面的變化最重要的一點,共同利益基礎削弱,或者美國願意和中國合作的基礎削弱了。


這種對共同利益認識發生變化的同時,意識形態的差異又開始體現出來,或者利益的共識在削弱,意識形態的分歧在加強。倒不是共產主義或資本主義,而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美國式的自由市場經濟制度差異,不完全是政治上意識形態的差異,更多的是制度差異。同時,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中美兩國之間的大國競爭、權力差異。去年我們在去美國時,美國的一些搞政治的專家說中美貿易衝突,不是什麼貿易問題,就是權力鬥爭。這種認識在美國現在確實也越來越強,所以,現在進入到共同利益基礎在越來越削弱,至少美國看來是這樣,權力之爭和道路之爭越來越明顯,而且權力之爭和道路之爭是同時存在的。


02

經貿問題在中美關係中越發重要


另一個視角,1979年之前,中美之間基本沒有經貿關係,雖然1972年開始恢復交往,但貿易上美國並沒有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恢復。真正意義上的恢復是從1979年開始,1979-1989年我們叫中美關係的黃金時期。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冷戰延續的過程,對蘇聯的威脅,雙方有個共同的認識。經貿問題其實不是太重要的問題。或者說貿易政策是外交政策的一個部分,1990-1993年出現了一些情況變化,人權問題一段時間成爲焦點,但這個時間很短暫,這也是我爲什麼講美國人總體來說是比較實用主義的國家,這種比較虛的問題過一段時間他就忘了。


1994年-2001年,美國是把重心放在中國的所謂入世談判上。美國認爲,中國市場開放水平不夠高,尤其按WTO標準來說的,中國市場不夠開放,所以美國逐漸形成了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他當時就是要讓中國打開市場。所以,中國入世談判結束的時候,美國的商界歡欣鼓舞,他們覺得當時的克林頓政府爲美國商界贏得了非常好的合同或非常好的協議,就是因爲他們看到13億人的大市場要向美國開放。特朗普今天說克林頓特別蠢,當時入世談判讓中國人給欺騙了,這麼輕易就讓中國加入了,其實完全不是那麼回事。當時的談判是很艱苦的,我們當時做出那麼大的承諾也是很不容易的。而且從美國角度來說,已經非常非常滿意,甚至某種程度上超過他們預期的,更重要的是從出口的角度。


從2002年開始,經過一段時間,尤其入世承諾執行完畢2006年前後,美國對華貿易的焦點又發生的變化。美國原來以爲,只要中國開放市場,美國商品因爲有競爭力就可以大量向中國出口。但結果出乎他的意料,或者也出乎我們的預料,我們也沒有預料到,實際情況中國對美國的順差不斷擴大。


03

特朗普政府對華外交基於現實主義外交理念


美國角度來看,從他增加出口角度來說,認爲已經做得差不多了,能做的都做了。奧巴馬時期表現得比較明顯,他對中國反傾銷,反補貼的使用越來越頻繁。奧巴馬時期一個重要的變化,制度競爭開始出現。奧巴馬時期,用民主黨人自己說的一點,他們叫“比較聰明的一些做法”,用建章立制,形成一個外圍的包圍圈來對中國形成壓力。拉攏他的盟友制定規則,迫使中國慢慢接受,是這樣一種方式,應該說比較“文明”,比較“紳士”一點。2017年以後的變化大家都知道了,換了一個人,換了一種風格,可以說從“紳士”換成了“流氓”。


特朗普政府的觀點是,你過去這種溫文爾雅的紳士方式對中國沒有用,搞什麼多邊制度,TPP合圍太慢。而且他認爲,這種制度在約束別人的同時也約束了自己,這是特朗普不喜歡的。所以,發生了一些變化。目前來看,模式之爭和利益之爭都有。這個利益不單純是利益分享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中國現在快速增長的勢頭會不能趕超美國的問題。以前也有人說過,一個衰落的霸權更危險,或者更不好打交道,從現在來看確實是這樣。


一年來中美經貿摩擦的回顧 


2016年底,特朗普上臺,這本身是個意外。特朗普上臺之後,我們也做過一些分析,預料到中美關係會惡化,這是大家的一個基本共識,都覺得會惡化,但到底會惡化到什麼程度,美國會走多遠。坦白講超出我的預期,我自己回頭看犯的一個錯誤是,沒有想到美國人變得這麼“流氓”。其實我們也不是沒有關注到301的措施,因爲這個制度一直都在,美國也相當長時間沒有用了,而且當時對總統的權力到底有多大,自由裁量權有多大也有一些低估,不管怎麼樣,結果來看我們都已經知道了,從2018年初,其實從3月份就開始了,到6月份,這段時間是心理上的較量,因爲關稅並沒有真正落地,或者大家都懷疑這個關稅是不是真的落地。


2017年時,中美之間有個雙方的高層互訪,本來大家覺得狀態不錯,美國總統上任第一年內實現中美高層互訪第一次,如果以這個互訪作爲衡量指標,這是中美關係最好的時期。到2018年就急轉直下,這個原因是什麼,現在回頭看也可以觀察,我個人理解,很重要的一點,是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沒有把他的重心放在這裏,他的政策重心還是放在減稅、醫改等問題,貿易並不放在他最主要的議程上。當然,還有一點,美國政府的強硬派對於中美雙邊磋商所達成的結果並不滿意。



01

特朗普更在意減少中國出口而不是擴大中國進口


2017年,我們最主要的承諾是增加對美國商品的購買,後來和美國專家交流的時候,也談到了現在還想用這種方式緩解中美關係其實已經走錯方向了,因爲特朗普其實並不在意這個,他更在意的是,首先中國進口衝擊的行業,他想要做的是減少你的出口,而不是增加對你的出口。和特朗普政府打交道,對任何政府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總的來看,這個階段,從我們這邊來總結,就是想通過一種強硬的回擊,讓美國意識到或者讓美國認識到,我不是不敢反擊的。


但從效果來說,坦白來說不太好,因爲特朗普不在乎,也許覺得你的反擊力度有限,或者他覺得我給你的打擊比你給我的打擊更大,所以我贏了。從絕對規模來看,這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關稅戰。至少從二戰以後,雖然也有彼此加關稅的情況,但大部分都是有根據的,比如根據反傾銷調查,根據反補貼調查加關稅,但這次嚴格說沒有國際法依據的,美國肯定沒有,中國有沒有呢?可以討論。


經常有人問,貿易戰到底影響有多大?真不知道,都沒經驗。因爲經濟學、社會科學都是經驗哲學,沒有經驗的情況下誰也不知道該怎麼判斷。從貿易政策來講,這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經濟試驗”,我們可以觀察這個後果。


到了12月底,習主席和特朗普會晤,達成了共識,停止加升新的關稅,又要開始新的談判。爲什麼到了這個時候雙方要開始談判?如果能有變化影響貿易摩擦的進程,就是中美兩國的經濟表現。貿易戰的影響,大家的影響都不是太確定,只能看結果。從2018年第四季度情況來說,不管是不是直接由於貿易戰的因素,從實際結果來看,中美兩國經濟都不太好,中國經濟大家都知道,美國也不太好,美國股市本來“噌噌噌”往上漲,特朗普天天發Twitter,後來又“嗖嗖嗖”往下降了,他又不提了,確實降得猛,差不多降了20%,回到了2018年年初的狀態。


所以,這種必要性、緊迫性就出現了,雙方願意坐下來談一談。但坐下來談不意味着就降低標準。實際談判情況大家也都知道,最近是11輪,據說已經剛剛不歡而散。    


有一度大家都很樂觀,包括我自己在內,說有大概率能達成協議,我現在再也不敢說百分之百;而且從我認識的各個美國的專家,中國的專家,以及政府官員大家都是這麼個觀點,涉及到談判內容,大家也都有所瞭解,包括中國擴大從美國的採購,強制技術轉讓的問題,知識產權的問題,服務業的開放,非關稅壁壘等等。談判的內容,我講的不一定很準確,因爲信息都是美方披露的。從我們角度來看,大部分內容還是可以接受的,或者從去年年底到今年這段時間的變化,已經開始採取一些國內政策和法律的調整。開始解決雙方關注的問題,或美方關注的問題。比如外商投資關於強制技術轉讓已經做了新的規定,《外商投資法》應該說中國歷史上立法過程最快的之一,三個月就非常快形成了一個立法,而且是人大立法,不是人大常委會立法,這麼高的效率肯定是罕見的。包括知識產權,最高人民法院成立知識產權法庭,本來一些地方已經成立,現在最高法也成立了知識產權法庭,已經在爲談判做鋪墊。可以講,大部分內容和中國改革開放的方向是一致的,或者有一些美方對中國的政策本來就不是我們的政策,只是一些執行過程存在的問題。


02

中美貿易問題其實是執行端的問題而不是針對美方設立的針對性政策


中美很多貿易問題,是市場經濟體制完善的問題,並不是我們故意想要爲難外資企業,限制外資企業,很多情況是這樣的。當然,你要說市場準入的問題,那我們就是對外資企業有一些限制。但所謂營商環境的問題,執行政策的問題,大部分都不是故意設計的。主要是我們市場經濟體制需要完善的問題。美方對我們提出的一些要求確實也是一個新增的外來壓力,可以給我們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對華301措施


301措施來看大家可能也都知道,之所以美國這次用301措施而沒有用WTO或其他措施,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爲301措施從以往的經驗來看很有效。這個效果建立在什麼基礎上呢?建立在美國對其他國家絕對優勢基礎上,這些國家對美國的依賴程度非常高,或者說美國有着市場優勢。

    

但這次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因爲不是關於出口的問題,是關於中國所謂知識產權、創新政策等等問題,至少理由是這個,當然,最後採取的措施是關稅措施,爲什麼強調所謂的知識產權、技術許可等問題?對美國來說更焦慮或更擔心的是中國的技術追趕。美國已經把技術當成他最大的工具或者武器,因爲他知道我對你加關稅,你還可以反制,而且加關稅對自己也有損傷,他自己是清楚的。他想封閉或儘可能地減少美國的技術向中國的外溢,這是現在談判里美國最核心的目的之一。


當然,從我們的角度來看,知識產權保護、強制技術轉讓,政策來看我們也沒有這樣的政策意圖,就是要偷美國的技術,或者強制轉讓美國的技術。但技術出口管制、國家安全審查我們是有意見的,並不認可你這樣的做法。比較大的問題是,從目前國際規則來看,還沒有辦法能夠制約美國的這種做法。這是我們比較大的難點。所以,從未來的情況來說,在技術上我們不得不更多地自力更生,這已經是個沒有辦法的事情。


01

中國對美國貿易順差是中國佔了美國便宜嗎?


美國對中國主要的理由是中國對美國有大量的順差,這裏強調貿易投資兩個因素都得看,現在貨物貿易逆差、服務貿易逆差爲什麼這麼大?有很多解釋,我自己認爲有一個角度可能大家觀察得不是特別多。貿易,我們經常所強調的是所謂比較優勢,美國現在產業的比較優勢在哪兒?在服務業,他的經濟結構裏80%都是服務業,製造業也就10%,但服務業有個問題——由於一些技術可行性上的限制,使很多服務沒有辦法直接跨境出口。美國在服務業的比較優勢無法轉化成他的出口,這是美國貿易逆差從產業角度來看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就變成了對外投資,但對外投資都在當地銷售。所以,看美國企業在中國的當地銷售,2015年的數字5000億美元,這是中國商務部統計的,美國商務部統計的要小一些。


如果看美國企業在華當地的銷售額,加上美國直接向中國的出口,加起來看是美國佔優勢。因爲中國企業對美投資還很少,或者時間還很短,尤其我們對美投資裏大概1/3是房地產,沒有銷售。是一種資產性投資。單純講貿易順差、貿易逆差是很不全面的。


貨物貿易逆差擴大確實是個客觀的事實,美國貨物貿易逆差不斷擴大。美國什麼時候開始出現貨物貿易逆差並持續擴大,其實之前美國的順差也不大,但一直沒有出現過逆差,第一次逆差應該是從1971年開始,當時發生了石油危機,石油價格暴漲,緊接着發生了美元和黃金脫鉤,佈雷頓森林體系瓦解,構建了石油美元體系。石油美元體系導致兩個結果,美元變成硬通貨,不需要黃金做準備金了,所以,美國開始有能力承擔越來越大的貿易逆差,他印鈔票就行了。


第二個影響是,因爲美元成爲硬通貨,美國企業對外投資越來越方便,他拿着美元去就行了,外匯都不用換,不像以前得用黃金作爲抵押。


這兩個變化也是導致美國貿易逆差不斷擴大很重要的因素。一是從他國內承受能力來看,二是美國企業開始越來越多地對外投資,對外投資導致產能的轉移,產能轉移導致出口的減少,進口的增加。美國擁有多數股權(50%以上)的海外分支機構在當地的銷售額6萬多億美元;反過來,外國企業在美國的銷售4萬多億,相當於2萬億美元可以叫順差。貿易來講,美國有大概5000億美元貨物+服務貿易的逆差,總和1.8萬億,是美國企業的順差,不是美國的順差。    


美國企業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形式,不再是美國生產對外出口,而是當地生產當地銷售。如果非要說誰佔了便宜,誰喫虧,美國企業覺得沒有喫虧,美國也沒有喫虧。


02

美國製裁中國是因爲中國違反了WTO規則嗎?


今天特朗普說了,中國佔了美國的便宜,加入WTO太容易了,中國沒有遵守WTO規則,去年我們和重陽合作寫了一個報告,大家有興趣可以下載看看,我認爲我們做的分析還是比較客觀的。從規則角度來看,中國入市承諾是非常非常有雄心壯志的,這是毫無疑問的。現在回頭說2000年入世門檻太低了,不能以現在的標準來判斷,那時候中國的人均GDP差不多1000美元,比美國高一點點,遠遠落後於巴西、阿根廷、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但我們的關稅比他們高多了,按照WTO的約束關稅,我們大概在10%,印度在WTO裏是最牛的,約束關稅48%,他就不降,他已經進去了,美國就是拿他沒辦法。阿根廷、巴西在13%以上,韓國都在13.5%,實際關稅沒有那麼高,但法律約束有這麼高。所以,決定不能說中國的入世水平低。


但現在的一個問題是,美國對中國的主要指責不歸WTO管,他其實是超越WTO,自己泛化的理解,說中國這些東西不符合市場經濟的精神。你說WTO是不是遵循了市場經濟的精神?籠統來說可以這麼說但WTO文本里你找marketing economic這個詞是沒有的。看美國301報告,其他的報告,中國入世承諾的報告,他自己都承認了,中國現在很多政策是現在的WTO規則約束不了中國的很多政策,那意味着什麼?我們現在的政策並沒有違反WTO規則,但他說你違反了WTO的精神。他是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這種指責其實不是基於規則的,他自己都承認。


03

美國對WTO的顛覆式改革


接下來他說WTO不好,你們爲什麼這麼不完善,爲什麼這麼不與時俱進呢?最近炒得很熱的問題,我們最近也做了相關研究,就是WTO改革。現在美國政府對WTO改革是一種顛覆式的改革,嚴格來說不能叫改革。目前它的改革叫Reform,我自己理解不叫Reform,叫Return,是復闢。回到什麼時候呢?20世紀80年代關貿總協定時期,關貿總協定有個特點:沒有強有力的爭端解決機制,在關貿總協定的爭端解決機制是,敗訴的一方可以阻撓法官的裁決,可見這個法院多麼無力,法官說你輸了,然後輸的那個人說你說的不對,直接可以否定法官的裁決。


現在美國想要回到那個時期。爲什麼呢?因爲大國有大國的優勢,大國可以利用自己的實力迫使你執行裁決,接受我的一些要求,他認爲美國要維護自己的貿易利益,不需要上訴機構,這是很重要的。所以,他想廢了,無所謂。


美國認爲所謂多邊主義談判模式,不能充分發揮美國的實力優勢,實際也是這樣的。


美國認爲,發展中國家濫用了WTO的差別待遇。他現在主張要重新分類,要打破以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最不發達國家這三類的三分法或兩分法,要重新分類,把發展中國家再分成幾大類,不同國家應該有不同的要求。這也是一個顛覆性的變化。


中國特色,所謂非市場導向的政策,他認爲這是現有WTO體制無法解決的問題,所以他要制定新的規則,約束這種特色帶給中國的競爭優勢。


看這四條,尤其第一條和最後一條是矛盾的,他想約束別人,卻不想自己被約束。你的信譽來自哪裏?我爲什麼要接受你的約束呢?這就很麻煩了,這基本上是流氓做法。


04

美國對華政策也是由於美國的國內政治動因和特朗普個人風格


1、特朗普的個人風格,大家已經見識得很清楚。我自己解釋,爲什麼特朗普形成這樣的風格,這和他是個房地產商有關係。房地產商有個特點,房地產行業全球化色彩很淡、所以,特朗普對全球化沒什麼概念,包括貿易逆差、貿易順差概念,他也不太懂。這是很重要的因素。


2、房地產行業和鋼鐵、鋁這些建材行業關係比較密切,肯定有一些朋友,包括他曾經想讓美國鋼鐵公司的老總當SDR,包括萊特希澤、羅斯都是鋼鐵行業的。和他們的關係比較密切,所以他也比較同情他們,看他們在泥潭裏掙扎,越掙扎越落後,因爲那是無法挽救的行業。他個人的經歷,我自己認爲,對他形成貿易保護的色彩有關係。當然也有個人風格,偏執也好,自戀也好,都有關係。


還有美國國內政治的變化。從70、90年代左右開始,全球化、市場化導致的結果就是收入分配不均衡。當然,也有國內政治理念的問題,在這方面,美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是做得更差一些,他的社會保障體系等等。這是從基礎層面來說,讓特朗普能夠上臺發揮作用很重要的因素。


05

美國對接觸政策的效果比較失望


這個感受和去年我們去美國的感受是很深刻的,兩黨的共識,兩國學界和政府的共識非常非常強烈。他們認爲,所謂的接觸政策沒有推動中國向他們希望的方向改變,甚至有一些對中國還比較友好的人都痛心疾首,中國變成這樣了,其實我們也沒覺得怎麼樣。還有一點是中國的發展,剛纔我講的實力的接近。


總體來看,中國發展太快了,中國改革開放太慢了,同時對美國構成實力和模式上的挑戰。這兩個東西一起發生了,所以讓他們有一些人是焦慮,有一些人是失望,有一些人是恐懼,各種情緒吧。    


至於到底該怎麼辦?分歧還是比較大。我自己一個總結,大概有三派。第一派是主張和中國脫鉤,所謂中美脫鉤。我們過去是一對,現在就分手。這是比較偏理想主義一些。第二派是主流派,希望向中國施加壓力,迫使中國接受美國的要求,融入美國的體系。這是共和黨和民主黨內的主流,同時他們都不接受中國現在的模式。第三派是開打,而且要打就現在,趕緊,再不打就來不及了。這一派就有點着急,像納瓦羅這些人,在美國也有一定的影響力,尤其在美國政府內部,像蓬佩奧這些人佔據着主流,所以,確實是比較嚴峻的。


06

美國對華貿易摩擦的目的到底是削弱中國在全球價值鏈當中的地位


經濟上來看,有幾個方面,特朗普政府角度來說,有他自己的一些目的,包括恢復美國的一些傳統製造業,重建美國主導的國際貿易體系,從美國企業來說,想要擴大美國企業在中國的市場競爭,其實特朗普並不太在乎。


爲什麼特朗普老說美國讓中國佔了便宜呢?說當時美國不讓中國加入WTO,中國就無法融入全球價值鏈,他到有這種心態,他想要現在重塑全球價值鏈,讓在中國投資的外資企業、美資企業離開中國,回美國最好,去越南也行。特朗普是徹頭徹尾的霸權主義者,甚至也有一些美國專家說,特朗普也是種族主義者。



中美貿易摩擦的前景和宏觀影響


有沒有能夠產生足夠的遏制特朗普這種想打貿易戰,想搞貿易摩擦的因素。去年有兩點,一是中期選舉對他並不是很有力,民主黨佔據了衆議院;二是第四季度經濟和股市的下滑。但這兩個因素目前看已經慢慢消失了:第一是通俄門調查居然沒結果,我們很驚訝,美國也很驚訝,調查這麼半天居然沒有證據;第二個原因是經濟形勢居然又好了,經濟形勢我們很難預測,包括美國國債利率倒掛等很多指標反映出來美國經濟見底,但今年一季度的形勢很好,失業率再創新低,季度增長率3.2%,不知道是特朗普運氣好還是美國運氣不好。總之,我自己認爲這是很重要的因素。


01

中國的應對策略:做好自己的事


從中國角度來看,我也提不出什麼建議來。過去這半年多、一年的時間,我們採取了非常多的有效、有力的措施,不管和特朗普談判,還是加快國內改革開放,加快和其他貿易夥伴的合作開放,以及貿易的談判都已經做的,有的時候做人事,聽天命,就像美國一季度的經濟這麼好誰能想到,大家也都沒想到。


現在有一些人比較擔心的,美國會構建一個所謂“對華保衛圈”,孤立中國,中國回到多少年前,總之被世界孤立。我個人認爲,這種可能性不存在。只要中國不想跟別國隔絕,中國就不會被隔絕,我不認爲美國有這樣的能力和道德力量。


有很多對中國比較友好的美國專家也是這樣認爲的,甚至說你們也別跟特朗普談了,不要理他,你們該幹嘛幹嘛。我們也不能完全不理他,也不太現實,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確實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我們有很大的迴旋空間,也不是有些人說的好像美國一圍堵就完蛋,不知道這種悲觀的想法來自哪兒。


我大概就說這些吧,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推薦】特朗普“瘋咬”,別慌,5000字文剖析中美崛起的邏輯與奧祕

【原創】中美磋商繼續!經濟學家陳文玲深度剖析中美博弈的啓示

【深度】中美磋商其實也是桌邊的“貿易戰”,需破除這四大誤區!


長按關注

轉載請註明出處

並附帶官微二維碼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於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董事長裘國根先生向母校捐贈並設立教育基金運營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爲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爲高級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運營管理3箇中心(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係、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