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上,中国移动是否会再一次上演4G大跃进,继续维持网络质量的竞争优势?

  目前看,这个答案是确定的,我们可以在12月6日-8日举行的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管中窥豹,寻找这个答案的确定性。

  中国移动副总裁李正茂提出了新3C的理念,可以看做电信运营商对5G的认知新升级,新3C第一个C是Connection连接,即泛在连接带来的永远在线将为各行各业以及全社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的连接的价值将极大凸显;第二个C是Control控制,通过控制去实现工业自动化、远程手术、远程施工、远程驾驶等,控制上升为通信带来的一种新的价值,一种趋势。;第三个C是Convergence融合,融合指的是5G将会与各行各业垂直领域产生深度的融合。

  所以5G将不再是电信运营商的独角戏,而是产业的联合与合作和融合。这也是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的传递出来的核心理念。

  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中国移动宣布将正式全面启动宣布在全球规模最大的5G试验网上,全面启动面向商用的5G测试,推动2.6GHz和4.9GHz同步试验,其目标是实现2019年5G预商用、2020年规模商用。

  按照中国移动官方说法,规模试验将围绕三大目标展开:

  一是在实验室测试的基础上,在外场进行端到端的打通,这是从技术上打通;

  二是多厂家的互动测试;

  三是面向多场景的实验,为我们的优化、规划、建设、运营做好储备。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明确了三大运营商5G频率分配方案,为5G商用扫平了最后一个制度设计障碍。按照中国移动的风格,尽管频率分配并没获得3.5G相对成熟的频段,以及当前4G运行在2.6频段,需要腾挪的同时保持用户日益增长的流量需求,实现网络领先,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先例。

  中国移动发布的 “网络领航者计划”显示,中国移动将通过SA新网络、云化基础网络、SPN新传输等技术领航,边缘计算、网络切片等能力领航,和“网络即服务”等服务领航三大方面,构建领先的5G基础网络。

  在这方面, 中国移动的5G积累颇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移动提出的全新的网络架构是作为5G标准的,中国移动技术部总经理王晓云指出,“中国移动会形成具体的设备规范,在网络初期能简化相关的接口,能够让这个网络更加简洁易实施。这是我们网络领航计划其中一个最重要的点”。

  同时在标准方面ITU立项成功了新的传输技术,SPN传输网标准。在边缘计算、网络切片和智慧编排三大技术方面,中国移动积累也颇丰,比如成立MEC的开放实验室。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首次提出了AI+5G的理念,即打造端到端的5G智慧网络,从智慧终端,智慧泛终端、智慧网缘、智慧平台,来端到端实现5G的智慧网络,让AI赋能5G。

  中国移动始终把网络质量视为生命线,尽管频率分配不占优,当时并不影响中国移动这个网络基建狂魔继续保持网络竞争的优势。

  终端是决定5G商用的关键。

  2019年中国移动在终端的重点是开展5G终端规模试验,解决功能问题,提升产品性能。

  在此次大会上,我们注意到中国移动发布了首款自主品牌5G试验终端产品“先行者一号”,这是一款试验性的终端,能够为多种应用场景,包括个人、家庭和行业应用提供智能化5G接入能力。

  此款终端的发布,标志着5G手机已经在路上,中国移动提出了面向2019年预商用5G终端产品要求,并发布了商用终端产品白皮书,同时公布了终端产业发展政策,2019年集中采购万台终端,投入1-2亿额度进行终端补贴,开展试验并发展友好用户。此前中国移动发布的先行者计划显示,其合作伙伴包括4大类成员,35家合作伙伴。中国移动的先机计划,是为了降低终端成本,丰富终端类型,推动终端垂直领域的融合创新。

  中国移动公布的终端类型节奏显示,到2019年底,能够达到3到5款,预商用终端30+款,商用芯片8到10款,款型60款。手机价格在8000元,而到了2020年,中国移动希望手机能有千元机,在数据终端达到500+,在中国能够规模推广。

  在终端发展里程碑上,中国移将在2019年通过技术验证,友好用户和发展测试推动产品发展,并在2020年通过一定量需求的拉动扩大规模,成本降低,使产业规模有所发展,2020年初推出一个结构的方案。

  官方信息显示,首批5G芯片厂商奥康是高通和华为,首批5G试验型终端合作厂商有华为、中兴、小米、VIVO、OPPO。几乎囊括了所有主流芯片和手机厂商。

  中国移动希望“通过这个计划来打造一个开放的,多样成熟的5G终端产业,希望通过联合的研发出半终端的新模式,不仅是面向个人,同时面向家庭,面向各种垂直领域等”(王晓云语)。

  应用是5G发展的另一个关键领域,中国移动发布的绚彩5G计划显示,中国移动将联合产业伙伴共同打造应用示范,培育杀手级应用。在这方面中国移动已经联合20个合作伙伴,明确了11类业务应用的创新计划,在创新机制上, 5G创新孵化器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将用来扶持创新,同时作为大手笔,中国移动还将在资本上助力5G融合创新,设置了300亿规模的5G基金,将直接开战直接投资推动业务创新。

  这次合作伙伴大会,我们看到5G在加速到了,但是商业模式依然是值得关注的核心内容,早先FT中文网在一篇文中提到对于运营商而言,“还有一个问题正在等待验证”,那就是“5G新世界,亟待匹配一个足以让人信服的商业前景”。

  而商业前景需要构建5G生态,想建立真正的5G生态,还要向更广泛、更微观的商业链条延伸,吸引更多嗅觉灵敏的角色登场。

  但是运营商并非没有困难,大家都知道融合,但是真正的融合行业,却又是很多困难,5G“刚需”不足的原因之一,就是对其他行业的商业链条移动通信行业缺乏理解,没有足够的行业知识,很多依靠想象和预设。

  全球的电信运营商已经深刻的认识到,用4G的方式玩5G是再次自取其辱了,这一点我相信不只是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感触颇深——流量经营随着不清零、不限量已经事实上终结,5G的eMBB带宽越大体验越好,意味着电信运营商走在亏损路上的速度越快。

  但是无论如何融合其他行业,对于运营商来说,最现成的还是依靠流量赚钱,所以当下的5G,我认为更应该讨论的是如何开展新的流量经营,而不是回避流量经营这个话题,希望通过讲述还遥遥无期不能商用(uRLLC、MTC)的商业场景故事来描绘一个更为遥远的未来。或许中国移动也应该关注,能否还从流量中挣到钱,以及能否与4G有不同的玩法。

  商业可以持续,是因为有利润能够滚滚而来,5G,亦然。

  PS:原文刊发于《中国电信业》杂志产经专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