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上,中國移動是否會再一次上演4G大躍進,繼續維持網絡質量的競爭優勢?

  目前看,這個答案是確定的,我們可以在12月6日-8日舉行的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管中窺豹,尋找這個答案的確定性。

  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提出了新3C的理念,可以看做電信運營商對5G的認知新升級,新3C第一個C是Connection連接,即泛在連接帶來的永遠在線將爲各行各業以及全社會的智能化發展提供的連接的價值將極大凸顯;第二個C是Control控制,通過控制去實現工業自動化、遠程手術、遠程施工、遠程駕駛等,控制上升爲通信帶來的一種新的價值,一種趨勢。;第三個C是Convergence融合,融合指的是5G將會與各行各業垂直領域產生深度的融合。

  所以5G將不再是電信運營商的獨角戲,而是產業的聯合與合作和融合。這也是中國移動全球合作伙伴大會的傳遞出來的核心理念。

  在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中國移動宣佈將正式全面啓動宣佈在全球規模最大的5G試驗網上,全面啓動面向商用的5G測試,推動2.6GHz和4.9GHz同步試驗,其目標是實現2019年5G預商用、2020年規模商用。

  按照中國移動官方說法,規模試驗將圍繞三大目標展開:

  一是在實驗室測試的基礎上,在外場進行端到端的打通,這是從技術上打通;

  二是多廠家的互動測試;

  三是面向多場景的實驗,爲我們的優化、規劃、建設、運營做好儲備。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明確了三大運營商5G頻率分配方案,爲5G商用掃平了最後一個制度設計障礙。按照中國移動的風格,儘管頻率分配並沒獲得3.5G相對成熟的頻段,以及當前4G運行在2.6頻段,需要騰挪的同時保持用戶日益增長的流量需求,實現網絡領先,並不是沒有成功的先例。

  中國移動發佈的 “網絡領航者計劃”顯示,中國移動將通過SA新網絡、雲化基礎網絡、SPN新傳輸等技術領航,邊緣計算、網絡切片等能力領航,和“網絡即服務”等服務領航三大方面,構建領先的5G基礎網絡。

  在這方面, 中國移動的5G積累頗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國移動提出的全新的網絡架構是作爲5G標準的,中國移動技術部總經理王曉雲指出,“中國移動會形成具體的設備規範,在網絡初期能簡化相關的接口,能夠讓這個網絡更加簡潔易實施。這是我們網絡領航計劃其中一個最重要的點”。

  同時在標準方面ITU立項成功了新的傳輸技術,SPN傳輸網標準。在邊緣計算、網絡切片和智慧編排三大技術方面,中國移動積累也頗豐,比如成立MEC的開放實驗室。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移動首次提出了AI+5G的理念,即打造端到端的5G智慧網絡,從智慧終端,智慧泛終端、智慧網緣、智慧平臺,來端到端實現5G的智慧網絡,讓AI賦能5G。

  中國移動始終把網絡質量視爲生命線,儘管頻率分配不佔優,當時並不影響中國移動這個網絡基建狂魔繼續保持網絡競爭的優勢。

  終端是決定5G商用的關鍵。

  2019年中國移動在終端的重點是開展5G終端規模試驗,解決功能問題,提升產品性能。

  在此次大會上,我們注意到中國移動發佈了首款自主品牌5G試驗終端產品“先行者一號”,這是一款試驗性的終端,能夠爲多種應用場景,包括個人、家庭和行業應用提供智能化5G接入能力。

  此款終端的發佈,標誌着5G手機已經在路上,中國移動提出了面向2019年預商用5G終端產品要求,併發布了商用終端產品白皮書,同時公佈了終端產業發展政策,2019年集中採購萬臺終端,投入1-2億額度進行終端補貼,開展試驗並發展友好用戶。此前中國移動發佈的先行者計劃顯示,其合作伙伴包括4大類成員,35家合作伙伴。中國移動的先機計劃,是爲了降低終端成本,豐富終端類型,推動終端垂直領域的融合創新。

  中國移動公佈的終端類型節奏顯示,到2019年底,能夠達到3到5款,預商用終端30+款,商用芯片8到10款,款型60款。手機價格在8000元,而到了2020年,中國移動希望手機能有千元機,在數據終端達到500+,在中國能夠規模推廣。

  在終端發展里程碑上,中國移將在2019年通過技術驗證,友好用戶和發展測試推動產品發展,並在2020年通過一定量需求的拉動擴大規模,成本降低,使產業規模有所發展,2020年初推出一個結構的方案。

  官方信息顯示,首批5G芯片廠商奧康是高通和華爲,首批5G試驗型終端合作廠商有華爲、中興、小米、VIVO、OPPO。幾乎囊括了所有主流芯片和手機廠商。

  中國移動希望“通過這個計劃來打造一個開放的,多樣成熟的5G終端產業,希望通過聯合的研發出半終端的新模式,不僅是面向個人,同時面向家庭,面向各種垂直領域等”(王曉雲語)。

  應用是5G發展的另一個關鍵領域,中國移動發佈的絢彩5G計劃顯示,中國移動將聯合產業夥伴共同打造應用示範,培育殺手級應用。在這方面中國移動已經聯合20個合作伙伴,明確了11類業務應用的創新計劃,在創新機制上, 5G創新孵化器作爲一種制度設計將用來扶持創新,同時作爲大手筆,中國移動還將在資本上助力5G融合創新,設置了300億規模的5G基金,將直接開戰直接投資推動業務創新。

  這次合作伙伴大會,我們看到5G在加速到了,但是商業模式依然是值得關注的核心內容,早先FT中文網在一篇文中提到對於運營商而言,“還有一個問題正在等待驗證”,那就是“5G新世界,亟待匹配一個足以讓人信服的商業前景”。

  而商業前景需要構建5G生態,想建立真正的5G生態,還要向更廣泛、更微觀的商業鏈條延伸,吸引更多嗅覺靈敏的角色登場。

  但是運營商並非沒有困難,大家都知道融合,但是真正的融合行業,卻又是很多困難,5G“剛需”不足的原因之一,就是對其他行業的商業鏈條移動通信行業缺乏理解,沒有足夠的行業知識,很多依靠想象和預設。

  全球的電信運營商已經深刻的認識到,用4G的方式玩5G是再次自取其辱了,這一點我相信不只是中國的電信運營商感觸頗深——流量經營隨着不清零、不限量已經事實上終結,5G的eMBB帶寬越大體驗越好,意味着電信運營商走在虧損路上的速度越快。

  但是無論如何融合其他行業,對於運營商來說,最現成的還是依靠流量賺錢,所以當下的5G,我認爲更應該討論的是如何開展新的流量經營,而不是迴避流量經營這個話題,希望通過講述還遙遙無期不能商用(uRLLC、MTC)的商業場景故事來描繪一個更爲遙遠的未來。或許中國移動也應該關注,能否還從流量中掙到錢,以及能否與4G有不同的玩法。

  商業可以持續,是因爲有利潤能夠滾滾而來,5G,亦然。

  PS:原文刊發於《中國電信業》雜誌產經專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