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静妍 / 文 马晶晶 / 摄)今年是南京解放 70 周年。1949 年 4 月 23 日,解放军的一个团率先攻打到浦口江边码头。你知道吗,这支英雄部队,是由抗战时赫赫有名的 " 铁道游击队 " 延续而来。副团长刘金山,便是电影《铁道游击队》中队长 " 刘洪 " 的原型之一,解放后曾长期在江苏工作,他的后人至今生活在苏州。

  南京解放后,雨花台上祭英烈。3 月 27 日起,现代快报 + 与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联合推出 " 胜利记忆 " 系列报道。南京市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工作人员在筹备 " 胜利记忆——解放南京部分参战老战士口述史实展 " 期间,对参加解放南京的老战士或他们的后人进行了口述史采访。现代快报记者与工作人员一起,赴杭州、苏州等地,开启一段寻访之旅。

  铁道游击队几经改编,南下参加渡江战役

  " 抗战中,铁道游击队的正式名称是‘鲁南铁道大队’。而小说和电影中曾令日军闻风丧胆的刘洪,这个名字,取自鲁南铁道大队大队长刘金山和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前任队长洪振海的姓。" 协助展览筹备的雨花英烈研究会理事胡卓然介绍。

  抗战胜利后,这支英雄部队去了哪?1946 年 2 月,鲁南铁道大队撒销番号,在铁道大队的基础上成立了 " 鲁南铁路局 "。

  1946 年 8 月底,鲁南军区调集原鲁南铁道大队部分骨干,重组了铁道游击队。1946 年 11 月,鲁南铁道大队编入鲁南军区特务团。1948 年,鲁南军区特务团改编为华东野战军鲁中南纵队 47 师 139 团。1949 年 2 月,鲁中南纵队与起义部队合编为 35 军时,47 师 139 团改编为 35 军 103 师 307 团。刘金山担任副团长,具体负责作战指挥。随后,部队前往和今天南京浦口区紧邻的安徽滁县一带,开始准备渡江战役。

  " 铁道游击队 " 率先打到浦口江边码头

  渡江战役中 , 35 军的任务是扫清南京外围江北的江浦、浦镇、浦口一带之敌。103 师的任务是发起解放南京江北门户——江浦县城的战斗,307 团是 103 师主攻团。江浦战斗结束后,又立即前往攻打浦口火车站。307 团率先赶到浦口江边码头,这里是津浦铁路的底站,抗战时期就战斗在津浦铁道线上的铁道游击队队员们,也第一次看到了津浦铁路的尽头。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与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陈列展览部筹备展览的工作人员一起,赴苏州、杭州等地,采访了当年解放南京时 307 团的老战士李玉山和时任副团长刘金山的儿子刘强。准备渡江的时候,刘金山也与战友们齐声连呼 " 打到南京去 " 这句口号,当时这支英雄部队官兵都在喊。李玉山 1930 年出生在山东,他虽然不是原铁道游击队队员,但在 307 团,他一直与 " 铁道游击队 " 并肩作战。

  老战士李玉山

  采访时,老人年龄已 89 岁,一边说话一边带着微微的喘息。但一听到记者和雨花台的工作人员问起解放南京的经历,老人言谈里立即充满了豪情。他反反复复说着当年那句口号—— " 打到南京去 "。

  李玉山老人回忆,渡江之前,他们很多人其实不会游泳、划船,都是临时学的。 " 我们在水塘里,用木盆练习划船。而到了真正打仗时候,木盆没用了,需要划船。那时候,对岸有炮声在响,天上有飞机在轰炸。"

  铁道游击队队长晚年定居江苏

  1949 年 4 月 23 日,35 军渡过了长江,在下关登岸,经挹江门进入南京城。" 南京的老百姓很热情,每个人见到我们都会打招呼。" 李玉山回忆。

  刘金山的儿子刘强

  " 每次说到解放南京,父亲都会提到很多战友牺牲,他是很痛心的。" 刘强说,父亲刘金山戎马半生,这是部队付出牺牲最多的战斗之一。李玉山老人也回忆,一个炮弹落到一位揹着弹药包的战友背上,战友就这样牺牲了。

  " 胜利果实来得不容易!" 李玉山老人为此感慨道。南京解放后,307 团又随大部队南下解放浙江和参加剿匪。从此,李玉山就留在了浙江。刘金山后来调任苏州军分区司令员,到江苏工作。电影《铁道游击队》也是在江苏太湖进行拍摄。刘金山亲自担任了影片军事顾问。李玉山老人则回忆当电影上映后,他才知道自己的团长是铁道游击队队长,是一个英雄人物。

  上世纪 80 年代初,刘金山又到苏州离职休养,晚年一直定居苏州。直到现在,刘金山的后人依然生活在苏州。江苏也为此和铁道游击队更添了一份渊源。" 铁道游击队在山东微山湖畔铁路上的战斗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而由铁道游击队发展而来的部队,战斗足迹贯穿了山东、江苏、浙江三省。这是铁道游击队历史上光荣的延续。" 胡卓然说。

  (编辑 张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