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料记载,《三国志》中的白帝城托孤:刘备病危之时,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是这样的:

  白帝城托孤

  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影视剧中的刘禅

  那么,刘备这样做,用意何在。以下是几种可能。

  第一, 也是广为大众所接受的一点就是,刘备托孤的真实意义是试探,如果诸葛亮有意取而代之,那么等待诸葛亮的将是刀斧手。其实,这种说法也是很可靠的,任何一个人在听到这个震撼的消息的时候都会手足无措,而诸葛亮当时也是震惊无比,自己可能猜测:皇上是不是在试探我的忠心。因此才会有诸葛亮以下的反应,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第二,两人是在真诚相待,刘备料定诸葛亮不会篡位称帝。原因有两点,首先刘备据自己对诸葛亮的了解,对诸葛亮的人品和行为都信任,何况刘备对诸葛亮是有知遇之恩的,诸葛亮确实有才干,但是没有发挥的舞台,而刘备给了他发挥的舞台,在古代知识分子心中,知遇之恩堪比父母的生育之恩。

  其次,刘备和诸葛亮都知道,诸葛亮即使成为权臣,也不具备取而代之的条件,诸葛亮与刘备,都把打着尊刘抑曹的旗号,诸葛亮绝不会成为第二个曹操

  刘备称帝是诸葛亮等建议的,如果篡位那就是打自己的脸。并且蜀国的班底是刘备直接建立的,当时的蜀国的情况也让诸葛亮无法自立成功。

  三国形势图

  不知各位更同意拿一个观点,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