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這秒鐘起,我就愛上了你。我知道,許多女人對你這個寵慣了的人常常說這句話。但是我相信,沒有一個女人像我這樣盲目地、忘我地愛過你。我對你永遠忠貞不渝,因為世界上任何東西都比不上孩子暗地裡悄悄所懷的愛情,因為這種愛情如此希望渺茫、曲意逢迎、卑躬屈節、低聲下氣、熱情奔放,它與成年婦女那種慾火中燒的、本能的挑逗性的愛情並不一樣。」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01

相遇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我看了三遍。第一遍看的時候,跟隨女主人公的情緒去經歷她這場折磨至死的暗戀,眼淚無法抑制。後來的兩遍壓制住自己的情緒,從文學欣賞的角度去看它,又是另外一種感覺。

它是二十世紀奧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最有名的作品。一個男性作家卻能寫出如此細膩的女性心理,這實在難能可貴。

故事的敘述以一封書信第一人稱的形式開始,這樣的手法倒是令讀者追隨主人公心理並感同身受。如果以上帝視角去寫這個故事,它也許只是一個略微感人的愛情故事,僅此而已。

我看過很多愛情文學作品,但它卻是我看過的最凄美最卑微的愛情故事。

作為一個女權主義,我不太待見這種因一個男人的悲喜而一生悲戚的女人。

她猶如荒野路邊的一株野花,一生的夙願就是等待那個命中注定的人的採摘。

相比之下,我更欣賞《亂世佳人》里的斯佳麗以及《蝴蝶夢》里的呂蓓卡那樣狡猾高傲自我的女性形象。只是,當我親眼所見友人與《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里女主相似的某些愛情情愫之後,我對這個女人更多的不是蔑視而是憐惜。

02

故事

她愛上的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作家,但這個男人卻又風流不羈,迷戀艷遇肉體狂歡,不願為任何一個女人敞開內心付出愛情。

女主的悲戚之處就在於她了解這個男人,了解他那自私又自我的心性。

基於這種了解,

她選擇隱藏她那顆從少女時代遇見他就開始的欲烈跳動的心,

她選擇偽裝成他成千上萬的艷遇中的一個,

選擇獨自養大他們三夜風流留下的孩子,

選擇在無數個黑夜裡望向他的窗檯,

選擇獨自承受他帶無數個女人回家的嫉妒之心,

選擇閱讀所有他讀過的書,

選擇在每年他生日時悄悄送他一束白玫瑰,

選擇將死之時才送出這樣一封匿名信去述說自己一生的愛戀。

究竟是怎樣的愛情才能做到一生不打擾對方卻獨自一人在暗夜裡承受一切?

03

遺忘

從始至終,他卻不記得她,不記得那個害羞的少女,不記得後來艷遇的年輕女人,不記得劇院里的那個迷人魅惑的成熟女人。

他把她當成了三個不同的女人,在時間的長河裡把她們全部遺忘。

他輾轉情場,偽裝自我,那些紳士的舉動只是引誘無數女人上鉤的誘餌,肉慾之後無人留下。

這樣一個男人,卻是這個如此痴情懂事的女人一生的夢想。

猶如《了不起的蓋茨比》中,如此虛偽現實的黛西,卻是蓋茨比這樣堅強聰明的男人一生的幻夢。

這到底是對愛情的諷刺,還是歌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