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AI獨角獸,已經跑得很快了。




©深響原創 · 作者 | 馬小軍


5月9日,依圖發佈了專爲計算機視覺領域分析任務打造的芯片依圖questcore™。這枚從2017年開始研發的芯片,是全球首款深度學習雲端定製SoC芯片,實現了從設計到製造的全面國產化,展示了國內原本算法領域的頭部AI企業在硬件領域的實力,再次引起了行業對這批AI獨角獸的關注。

 

由於行業的技術門檻高,加上外部輿論對於“人工智能”過度神化的渲染,公衆很少能關注到中國AI獨角獸的發展——實際上這批從2010年代初陸續成立的AI獨角獸們,發展得遠比我們想象得迅猛、強健。

 

5月9日的發佈會上,此前一直低調的AI公司依圖科技就用一顆“發佈即商用”的芯片,向業界秀出中國AI獨角獸的“肌肉”。依圖科技CEO朱瓏在發佈會上說:“‘算法即芯片’的時代,芯片和人工智能算法的結合,爲我們與世界級的對手競爭,甚至實現彎道超車成爲可能。”



在摩爾定律已瀕臨終點時,通過人工智能算法的優化和提升,突破硬件的物理極限,結合世界級的超級算法,垂直整合軟硬件的依圖正在努力實現在人工智能芯片領域的“彎道超車”。

 

根據公開資料介紹,依圖questcore™基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架構,針對依圖世界領先算法做了專門優化,同等功耗下,questcore™ 性能是市面現有主流同類產品的2~5倍。

 

就在依圖發佈芯片的前一天,恰好AI獨角獸公司曠視科技宣佈完成D輪第二階段(2018年7月宣佈獲得阿里巴巴及博裕資本D輪6億美元投資)約7.5億美元的融資。據業內人士透露,另一家獨角獸商湯科技也將會在近期舉辦發佈會。


近期AI獨角獸公司圈子顯得異常熱鬧,而無論是從原先的軟件能力向硬件能力的延伸發展,還是時常令人驚訝的融資金額,再到近期科創板的集中調研,AI獨角獸們已經在水面之下,展開了自己羽翼。

 


「獨角獸誕生」


其實,依圖、商湯…這些在互聯網行業之內,恐怕都並不爲人所熟知的名字,因爲年初科創板上海座談會的體跟蹤,而突然成爲了業內關注的焦點。此前,對於非人工智能產業內的人士來說,這些名字的出現,大多伴隨着億元高額融資,令人驚訝不已。


其實,AI獨角獸的誕生要追溯到「深度學習」在全球產業界引發震動的2012年。


「深度學習」的概念其實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出現、並非什麼突破性的技術,直到2012年底,深度學習學派“祖師爺”Geoff Hinton的兩名博士生,利用卷積神經網,在著名的圖片分類競賽ImageNet上超越了Google團隊,拿了識別結果第一名,瞬間引發整個業界對「深度學習」的巨大關注。


隨後,Google、Facebook等行業巨頭,紛紛重金引入「深度學習」領域的頭部學者,類似於Google斥資5000萬美金收購了Geoff Hinton剛剛註冊沒幾個月的公司等案例,迅速將「深度學習」推上了風口浪尖,學術界幾個頂尖的「深度學習」項目組成員不少人都被工業界巨頭挖走,或在風投的支持下開始自行創業。


5月9日發佈芯片的依圖科技也在2012年成立;2年後,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的湯曉鷗教授扔下教鞭,成立了商湯科技;4年後,AlphaGo大勝李世石,“人工智能”在一夜間家喻戶曉。在資本的推動下,人工智能領域成長起數家獨角獸, 2011年成立的Face ++,2012年成立的依圖,2014年成立的商湯等,如今都是數十億美金的估值,是當之無愧的獨角獸。


而2016、2017年開始,國家政策對人工智能領域的強支持,則又助推了AI獨角獸的發展。


2016年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人工智能」首次被提及。到2017年,《“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就進一步將「人工智能」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被列入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範疇。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公司在萬衆追捧和異常殘酷的競爭中開始廝殺與尋求突圍。

 


「獨角獸突圍」

 

2019年CB Insights全球AI百強名單


今年初,海外知名風投數據監測機構 CB Insights 發佈了 2019 年全球AI百強榜單,國內共有6家公司上榜:曠視、依圖、商湯、地平線、第四範式和Momenta。不難注意到,計算機視覺領域的頭部企業在這裏佔據較多篇幅。


這實際映射出,計算機視覺技術在商業落地方面最早獲得了突破和發展,計算機視覺技術的頭部企業在技術落地、商業化變現方面率先跑出通路,同時商業落地的成果實踐又反哺算法技術性能提升。在這些頭部企業中,有的做平臺,有的深耕行業做垂直領域,不一而足。


其中,從垂直領域技術起家,深耕行業需求精進算法後,再拓展應用場景,做AI全棧技術的企業中,依圖科技最爲低調也最穩健。

 

創始人朱瓏創業前,曾在卷積神經網算法鼻祖Yann LeCun的實驗室擔任研究員,聯合創始人林晨曦之前則是阿里雲的技術總監,是典型的技術派創業。


7年,從安防到醫療、金融、零售,從“算法冠軍”到AI全棧,朱瓏和依圖一步一個腳印,爲了實現“將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與行業應用相結合,建設更加安全、健康、便利的世界”的願景,一路前行。

 

2018年末,依圖蟬聯全球最具權威性的人臉識別大賽冠軍,以識別準確率超過 99%的成績成爲目前全球人臉識別技術的最好的公司。在千萬分之一誤報下的識別準確率超過 99%”意味着什麼?意味機器幾乎可以做到在1000萬人的規模下準確識別每一個人,而人腦記憶並辨別出100個人的身份都很有可能犯錯。這就是機器能夠帶給人類生活的顛覆性改變。

 

今年2月,依圖和聯合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共同研發的案例被世界頂級醫學科研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刊發。《自然》(Nature)作爲國際三大頂級科研學術期刊CNS之一,發表論文難度很大,我國整個科學界每年能在上面發表的論文寥寥無幾。


在這項應用中,人工智能能像醫生一樣“思考”。在識別影像的基礎上,通過學習病歷文本數據中的診斷邏輯,逐步具備病情分析推理能力,更進一步讀懂、分析複雜的病例。真正實現了人工智能技術惠及人類。


通過世界極的算法在垂直場景發力的依圖,此次推出的芯片及其解決方案也是這一戰略的進一步延伸,芯片的推出將強化依圖行業垂直整合的佈局。

 

與依圖不同,在商湯科技CEO徐立的描述中,商湯的業務策略是“1+1+x”,第一個1指技術,第二個1指產業,最後的x指與各行業夥伴的合作,走的是平臺化策略。


而與平臺化戰略相匹配的是鉅額融資,商湯在2018年兩個月內完成兩輪融資,從2014年誕生至今,商湯科技對外公佈了8輪融資,融資總額已超過20億美元,被業內戲稱“融資機器”。


不過無論是走平臺策略還是垂直整合路線,毋庸置疑的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頭部企業在商業化落地的路上,都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科創板,AI獨角獸們的應許之地?」

 

科創板無疑是今年資本市場最大的熱點。在中國經濟轉型中將成爲重要助推器的科創板,會成爲人工智能獨角獸們的盛宴嗎?

 

過去20年,中國資本市場並沒有包容類似人工智能等前瞻性以及研發性需求如此之高的企業的體制機制,也因此錯過了整整一代互聯網企業。而即將到來的科創板,其主要目的就是爲了給科創類企業提供實質性的融資渠道,幫助其在產業化道路上解決資本難題。

 

然而迄今爲止,人工智能領域的頭部公司都還沒有啓動登錄科創板的實際動作。這就讓科創板的調研名單,變得更有想象空間了。

 

如前文所提到,年初科創板上海座談會上出現了商湯、依圖等頭部AI獨角獸。而根據科創板《上市推薦指引》,上交所要求,保薦機構優先推薦的三類企業,與這批AI獨角獸也高度契合:

一是符合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的科技創新企業;


二是屬於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科技創新企業;


三是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和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科技創新企業。


雖然市場紛紛預測,這幾家頭部AI企業,最有可能出現在科創板的首批名單中。但隨着科創板受理企業名單逐漸公佈,出乎意料的是,這些頭部AI企業至今都並未出現在這些名單當中。


作爲目前融資額最高的AI獨角獸,商湯科技已經明確表態,表示關於上市目前沒有任何具體計劃,似乎短期內並無意科創板。同時,商湯糰隊與港中文大學的淵源和香港政府的緊密聯動,也讓人對商湯是否會選擇港股市場有所遐想。


作爲也曾接受過調研的AI獨角獸,依圖則更爲低調,至今沒有任何公開表態。


從定位來說,AI獨角獸顯然是適合科創板的,上科創板也算是對AI獨角獸們技術價值的認可;但目前還未正式開啓、資金流動性等各方面情況還存在諸多未知數的科創板,對AI獨角獸有多大吸引力恐怕就不好說了。

 

科創板的推出,是國家拉動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抉擇安排,作爲肩負爲中國科技創新企業供氧輸血重任的科創板,也將成爲經濟轉型的重要抓手。20年來,中國的資本市場幾乎錯過了整整一代互聯網,未來20年,希望科創板不再錯過像依圖、商湯這樣站在全球科技前沿的人工智能企業。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