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te night.jpg  

上面是我本来想要打的标题。 

这本是第二本我好好看完的东野圭悟的作品。上一本是嫌疑犯X的献身。

感谢wistbook手机版,让我可以免费在异国也看到推理小说。

不过我没甚么选择就是了。

---

回到标题,这是我在还没看完书之前,大概是一半左右,

先看了一些关于日剧版的评论。

所想出来的,试图一言以蔽之的结论。

后来,在看完之后,以及又查了一下关于小说内容的评论, 

我发现这个说法是必须修正的。

且让我再试著从头整理一些问题吧,就像是在对于电影的内容和结尾还不如此注重的过去,

你会想要把看完的内容好好的讲一次给并不是那么愿意倾听的友人那样子, 

 

主要是想讲给自己听的。

 

在试著重新爬梳的过程里,我想回答一些问题:

 

 

他们两人,在暗无天日、连理应全知全能的读者都看不见的黑暗里,

 是否爱著彼此呢?

 

还是像是那个老警察形容的,是枪虾和虾虎鱼的共利共生的关系呢?

 

 

直到故事的后期吧,读者方能明白了解,

其实雪穗小时候遭受恋童癖三番两次的性侵害,恶魔不止一个,她自己说的。

 

甚至连她妈妈不但不能保护她,还为了生计而默许这件事情。

 

这能够正当化他们后来所犯下的罪行吗?

 

 

或许,一开始的三件杀人案可以,死者都是加害者。

 

但随著年龄日增,

 

却变得只要是挡在雪穗成功路途之中的人都会被铲除。

 

雪穗要亮司对这些人施加的暴行其实就是她自己小时候经历过的。

 

可能是出于报复的心理,或是认为这些妨碍我的人凭甚么平平安安的长大。

  

直到后来两人变本加厉,对于物质、金钱不择手段的追求。

 

---

 

那么,雪穗对于筿冢一成呢?

 

如果两个背负同样黑暗命运的人之间是爱情的话,

 

那么,雪穗对于一成是以怎么样的心情去面对呢?

 

想来她对于一成这个王子,是有一定的向往的。

 

而自己的好友外貌、内涵不如自己却反而雀屏中选,

 

只有雪穗对于一成的憧憬(物质上、地位上、外貌上) 和对江利子因此产生的忌妒,

 

才会让她要求亮司去对江利子施暴,加以恐吓。

 

(我在看到一半的时候就按耐不住性子,google发现日剧版是绫濑遥和山田孝之演的。

 

小雪穗更是超可爱的福田麻由子演的~所以在还没看到一半的地方就

已经对在书中从不交谈、从不显漏内心的两人之间,真诚的纯爱毫无怀疑。

 

甚至在今枝和一成说,她喜欢的人应该是你的时候,

 

我还很想出声反驳说:不会,绫濑遥可是仁医里纯洁又坚定的saki!)

 

但是直到看完之后,再看了一些网路上的各方意见,

 

发现雪穗应该是喜欢一成的,或者说,至少心中有一块是一直属于他。

 

不然,她不会对于侦探今枝身上,本该属于一成的西装、手表,那样的敏锐。

 

那手表,她甚至只看过一次。

 

---

 

我想,这样的心情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女孩子总是会有一个憧憬的对象放在心里。

 

但她对亮司的感情也是真诚的,我宁愿这样相信。

 

除了是从小一起扶持的,在暗处一起舔舐伤口,一起互相帮助彼此生存的人以外,

 

 

她在中学时也做了亮司姓名缩写的袋子,

 

而开的服装品牌也一定是R & Y (Ryoji & Yukiho)

 

或者,会有人解读为这是她对亮司牺牲奉献的弥补,或是对于当年约定的实现。

 

 

我想,一个能在成长过程中间或地以如此不正常手段去迫害挡路人的人,

 

是不会计较当年的甚么约定,或是人家对她的甚么牺牲。

 

 

这只能够是爱情了。

 

我想,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如果只是要躲避当年的罪行,

 

那么好好躲过追诉期也就算了。

 

为什么要一而再地敛财、为非作歹。

 

与其说这一对小孩从小开始都不富裕而使然,

 

不如这么说:

 

雪穗在被亲戚收养之前就已经有计划地去拜访,学习上流社会女性应该会的

 

花道、茶道、说话的方式,学习高雅的气质。

 

那是她小小的心灵里对于这个因为贫穷而造成的痛苦地狱

 

所想出的解答:变得很有钱,和现在完全相反地有钱,高贵。

 

而为什么要以不法的方式去取得呢?

 

因为,在她们最初所犯下的的罪行里,她们学会了一件事,

 

只要不被抓到,有的时候犯法的事情是达到目标的最快途径。

 

对雪穗来说,她的美貌虽然是她小时候痛苦的根源。

 

也是很好用的武器。

 

于是,这一对犯罪搭挡就让雪穗扶摇直上,同时窃取情资,

 

让亮司加以运用,并且暗中剪除任何对她()不利的对象。

 

---

 

 

我还想讨论的一点,

 

是作者东野圭悟对于牺牲这个主题的著墨。

 

之前看嫌疑犯X的献身时也是,

 

虽然我看过的东野圭悟,也就仅限于这两作。

 

但是,一个很明确的主题是,牺牲。

 

石神为了花冈母女,牺牲了自己,和未来。

亮司则为了雪穗,把自己的一生都赔了进去。

 

石神是被动地为了不让母女被抓,进而一次性地杀人。

 

亮司则相对地,较为aggressive,在小说里,仅仅是为了满足雪穗的欲望,

 

长期地进行犯罪行为。

 

就行为上,两人分了高下,石神的目的看似比较高尚一点

 

(不过也都是将自己的愿望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但是就心态而言,两人殊无二致。

 

我想这很可能是东野圭悟的爱情观使然,

 

或者说,是他对爱情所下的一个注脚。

  

我还记得我自己曾经说的一个譬喻,讲完的当下我还满得意的。

 

因为当时的我,觉得这实在是很精确。 

关于暗恋,我是这样形容的:

 

是自己一个人孤立无援地和全世界作战。

 

当然实际上不是世界上所有其他的人都想要妨碍你和你的片面爱情。

 

但是,在不说出口,努力奉献,同时又毫无回报的时候,

 

你会这么认为的。

 

而即便有这么些他人想要真心的对你好,

 

在你坚定的心志下,你可能会将他们视为对你片面爱情的干扰。

 

甚至会憎恨,明明是好意呢。

 

 

我觉得,在亮司的情况里,虽然他不是暗恋雪穗,他却也无法说出口。

 

他甚至无法正常地和雪穗相处,不见容于社会,两人必须一直装作没有相关的他人。

 

这岂不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暗恋?

 

更何况小说里的雪穗,到了大学之后又有了另外的心仪对象,

 

我无法想像亮司该怎么自处。

 

他竟然还为了她对一成的渴望,而努力地去从事任何该做的行为。

 

甚至施暴于无辜的女性。

 

而事实上,其他人对他算是不坏的,友彦给了亮司友情的温暖。 

而药剂师典子则让他予取予求,像是"蛋糕上的草莓"里的爱情食物链那样一般。

 

但是,在小说里,亮司则在多数的情形下毫无谢意的接受了,毫无表情地,甚至。

 

在书里他也向友彦说了,这个世界上不把自己的财物看管好的笨蛋,向之夺取

 

他认为天经地义。

 

这样子的说法其实也很能够说明了他和其他人的人际关系。很主动地、侵略性地

 

去利用雪穗以外的他人。

 

对友彦和典子来说,这样子的一个坏胚子只怕也是充满著魅力的,对于甚么都有办法,

 

对于谁的好意都不接受。让我想起了以前在课堂上老师在教咆啸山庄时所提到的

 

Byronic Hero。黑暗、愤怒,而充满魅力。

eichenberg-heath.jpg  

(上图是Emily Bronte笔下的咆啸山庄里的苦情恐怖男主角:Heathcliff,典型的Byronic Hero!) 

 我想,友彦和典子可能都是这样看待亮司的。 

 

 

但我还是觉得,亮司的冷漠、乃至他对他人的恶行恶意,

除了有著满足雪穗欲望的功能性必要以外,

 

其实剩下来的还是一种武装。

 

只有在他和友彦共度的最后一个除夕夜里,他巧手剪出的剪纸,作为友彦的新婚礼物。

 

在那个当下,他才稍稍释放出了他心底深处本该只为雪穗燃烧的巨大温暖。

  

 

在写这篇的同时,我是已经把原著看完了,

也找到了日剧版本,看到了第二集。除了被第一集的主角福田麻由子给掳获(?)了之外,

 

我开始发现日剧和原著的歧异。但我就不急著看完了,想要慢慢品尝。

 

只不过,我发现像这样子看完了原作再看日剧,

 

感觉很像是本来书中翻动的纸页之间,加入了插图,而这插图是会动的。

 

我想这只是目前的比重问题,在看完影集之后搞不好我又会觉得

 

原著像是电影字幕一样的注脚了。

 

不过倒是挺有趣的,之前看告白的时候也是如此,

 

对同一文本在不同媒体做出的不同诠释,我想这是一个日本创作的特征:

 

包括漫画、小说、电影,

你会发现同一个故事会在这三种主要的媒体不断交错出现。(当然还有舞台剧、广播剧等) 

比方说电车男、松子的一生,都各自有漫画、电影、小说、日剧的版本。

densha.bmp  

densha1.jpg

comic.jpg  

novel.bmp  

( 电车男的电视剧、电影、漫画、小说等版本封面)

   

可以说是在不同媒体下的艺术再造。

 

但常常是小说和漫画位居上游,然后才是电影、电视剧等耗资甚钜的版本来改编。

 

实在说吧,日本的漫画产业是全世界最蓬勃的,小说产业就还好。

 

但是这两个产业下每年出产的作品量是很可观的。

 

我记得山田孝之(电视剧版白夜行的男主角)就曾经对此说过,

 

他觉得日本的电影虽然文本来源丰富,可是多半都是以改编剧居多。

 

也就是没有单纯的原创电影了,这和美国相比是满不一样的生态。

 

不过,我想,站在改编者的立场想来,改编一个已经很出名的故事是一种安全牌。

 

在很大的程度下保证了票房,改得好坏倒是其次。

 

只要忠于原著大概就八九不离十了。

 

于是电视啦、电影就很明显的,原创剧变得稀有。

 

很多都是从漫画、小说改编的。

 

反过来的情形也不是没有,也应该是有先有电影、电视才出的漫画版、小说版。

 

但我想那样子的漫画、小说,可能也沦为台湾常见的影像小说之类的,

 

文学的价值已经被电影的画面榨干了。

 

(至于台湾的产业,我想就不太需要讨论了,已经萎缩的本土漫画产业,

 

 还有就那几个作家的文学产业---我还是不太认为这几年的网路创作的作家

 

 称得上是文学,顶多就是心得文和编一些其他人也想得到的故事---

 

 可以当作台湾电视、电影完全的上游。其实像是日本的产业模式是很正常的,

 

 会想要利用已经成功的文本进行二次利用,

 

 只要拍得细腻、忠实,其实观众是欣然接受的。不过,台湾的电影业,近两年有了不错

 

 的发展,投资者开始可以砸钱去拍一些较大成本的制作,和前十年的电影作品相比。

 

 而在故事题材上,如果能够走向美国或是日本的专业分工路线,那么其实也是会变得

 

 像是前述那样,大量攫取其他媒体的文本。但,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台湾的其他媒体,除了新闻媒体之外就真的没有甚么媒体可言了,

 

 所以电影在目前,还是保持著相当的原创性,也就是电影虽然有其所本,

 

 但是已经走红的书、漫画被改编的例子却很少。电视剧虽然是近几年台湾文化向外输出 

 的重要指标,却老改编日本的漫画,原创的剧本反而不多。但是,这两年成功的

 

 下一站幸福、败犬女王、犀利人妻等都确是自制剧本。这是很有趣的特征!) 

 

--- 

离题太远了,

  

总之,接下来我会慢慢把白夜行的日剧版看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