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特山的成吉思汗像)

  蒙古國的肯特山,位於首都烏蘭巴託東側,成吉思汗時稱爲不兒罕山,位於蒙古國北部中央省和肯特省,蒙古聖山。不兒罕山是蒙古帝國的發源地。

  成吉思汗的祖先孛兒帖赤那於公元8世紀率蒙古部從呼倫貝爾的額爾古納河畔西遷蒙古高原的肯特山區,一直在那裏生活,至12世紀末成吉思汗從肯特山區崛起,一直受到大肯特山的佑護。

  孛兒只斤·鐵木真(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大蒙古國可汗,尊號“成吉思汗”(Genghis Khan),意爲“擁有海洋四方“。世界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1162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難河上游地區今蒙古國肯特省,取名鐵木真。宋開禧二年(金泰和六年,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多次發動對外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宋寶慶三年(金正大四年,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時候去世,之後被密葬。

  相傳鐵木真幼年受到敵對部落追殺時,情急之下,鐵木真獨自射進空寂而幽深的肯特山山谷。誰知,仇敵久久不退,鐵木真這一藏就是九天。寒冷、飢餓、害怕、孤獨、求生的慾望,一起折磨着這個十歲左右的孩子。1206年,鐵木真就職聖主大汗慶典,也是在肯特山下的斡難河流域舉行的。肯特山因其傳奇的經歷,亦被稱爲“金色聖山”。 以此山爲主題的長調歌曲《金色聖山》,流傳廣遠,哀傷,凝重,意味深長。

  當時成吉思汗說:“對布爾罕山,每天早晨都要祭祀,每天都要祝禱!我的子子孫孫,都要銘記不忘!”說罷,他面對太陽,把腰帶掛在脖子上,把帽子託在手裏,以另一隻手捶胸,面對太陽跪拜九次,灑馬奶祭拜並祝禱,以感恩肯特山又幫他躲過一劫!

  成吉思汗幼年被難時,多次受到肯特山蔭輔,多次躲過大劫,他終生酷愛此山,每逢重大事件,必進山朝拜蒼生天,獲得內心平靜和蒼生天的指引。

  據《元史》中記載,“1227年秋7月,不豫,己丑,崩於薩裏川啥老德之行宮”,卻沒有關於成吉思汗皇陵墓址的片言記載,成吉思汗皇陵墓地的位置至今無人知曉。

  現在只有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建有一座成吉思汗的衣冠墓,那裏供奉着吸有成吉思汗最後一口氣的白駝毛和他生前用的馬鞍。

  據《蒙古祕史》記載,成吉思汗死後,相傳也是葬於肯特山起輦谷。而且,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死後也葬於此山。

  成吉思汗的先輩時代感染環境靈氣,其父也速該死後葬於此山。成吉思汗本人亦多次受此山蔭輔,躲過大劫,他終生酷愛此山,每逢重大事件,必進山朝拜長生天,獲得內心平靜,同時獲得解決問題的最佳思路。若歷史學界推測正確,成吉思汗也應葬於此山附近。

  肯特山,伴隨着成吉思汗的出生、受難、稱汗、去世……見證了成吉思汗的生生死死、時時刻刻,也經過成吉思汗的輝煌與顛峯。

  肯特山就成了蒙古帝國的發源地。

  肯特山被蒙古人稱爲聖山,山上石頭被稱爲聖石,山上的樹被稱爲聖樹,並受到蒙古人的尊崇和祭拜。

  肯特山在蒙古人心中的地位,就如同滿洲人的長白山。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轉載請註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