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司馬懿曾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闢司馬懿爲文學掾。因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爲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在曹丕戰勝曹植,被曹操立爲世子後,司馬懿也得以在曹魏平步青雲。魏明帝曹叡在位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由此,作爲曹魏官職最高的武將之一,司馬懿自然擁有不少戰績。一方面,司馬懿抵抗了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北伐,另一方面,司馬懿成功消滅了三國之外的一個國家,也即遼東公孫氏勢力。

  一

  首先,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青龍三年(235年),因爲成功抵抗了蜀漢丞相諸葛亮的北伐,所以魏明帝曹叡讓司馬懿升任太尉,累增封邑。公元237年,本來臣服於魏國的遼東太守公孫淵選擇背叛曹魏,自立爲燕王,置列百官,定都襄平(今遼寧遼陽)。由此,對於公孫淵來說,一度在魏蜀吳三國之外又建立了一個國家,並且,公孫淵還選擇和東吳孫權結盟,以此共同對抗曹魏。對此,魏明帝曹叡自然是非常不滿,在曹真、曹休等曹魏大將都已經去世的背景下,曹叡只能選擇將消滅公孫淵的重任交給了司馬懿。

  二

  景初二年(238年)當年正月,司馬懿率牛金、胡遵等步騎四萬,從曹魏都城洛陽出發,行軍千里,經過六個月後,終於來到了遼東。對此,自立爲燕王的公孫淵,淵急令大將軍卑衍、楊祚等人率步騎數萬,在遼水附近阻擊司馬懿率領的大軍。對此,司馬懿沒有墨守常規,而是採用了“聲東擊西”的策略。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司馬懿一方面派人在南線多張旗幟,佯攻圍塹,從而成功吸引了公孫淵的主力。另一方面,司馬懿讓主力大軍隱蔽渡過遼水,以此偷襲敵軍的大營。在聲東擊西的計策下,公孫淵果然中計,被司馬懿擊敗。

  三

  在初次交鋒取得勝利後,司馬懿率領大軍包圍了公孫淵的都城襄平(今遼寧遼陽)。適逢連降大雨,遼水暴漲,平地數尺,對於正在攻城的曹魏將士,自然是非常害怕,所以就想要撤退。對此,司馬懿下令有敢言遷營者斬,從而穩住了軍心。不久之後,雨停,水漸退去。在此基礎上,司馬懿率領曹魏大軍繼續圍攻公孫淵的都城襄平(今遼寧遼陽)。在晝夜強攻之下,公孫淵逐漸抵抗不住。在後者選擇突圍的時候,司馬懿派遣大軍進行堵截,從而成功擊殺了自立爲燕王的公孫淵。在此基礎上,魏蜀吳三國中的公孫淵勢力,被司馬懿所滅。

  四

  最後,在司馬懿班師回朝時,魏明帝派使者到去犒勞部隊,增司馬懿食昆陽縣,前後共二縣。對於曹魏來說,數十年來一直沒有徹底解決的遼東問題,終於被司馬懿給徹底解決了。而就這場戰役來說,無疑成爲了司馬懿的巔峯之戰。在戰役初期,司馬懿成功運用了聲東擊西的策略,從而擊破了公孫淵的防守,再之後的攻城階段,司馬懿堅定不移,終於取得了勝利。在此基礎上,雖然在《三國演義》等作品中,司馬懿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醜化,但是,在正史中,司馬懿作爲諸葛亮的對手,完全是名副其實的。在消滅公孫淵這一勢力後,司馬懿成爲魏明帝曹叡的託孤大臣,並在之後發動高平陵之變,以此篡奪了曹魏的大權。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