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娃娃机店。(图/记者陈韦帆摄)
▲夹娃娃机风潮,象征台湾经济环境恶化,喜欢靠创造庞大「经济租」赚钱的台湾商人泛滥。(图/记者陈韦帆摄)

●萧瑟寡人/《费德智库共同创办人暨专栏作家。没事看书充饥、有闲写文聊聊时事。现专注于教育科技、社会企业、科技创业与创业辅导。

从夹娃娃机风潮开始后,全台湾在短短三四个月内布满了夹娃娃机店。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转变,有人说这是很厉害的商业模式创新,也有人(新北市政府)对其进行控管,希望其至少退出学校周围。

当大家还在吵说夹娃娃机是否会带坏学童,或是夹娃娃机是否已经成为新的葡式蛋塔效应时,其实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都不是这些。

夹娃娃机风潮最让我们担忧的,是台湾经济环境恶化,喜欢靠创造庞大「经济租」赚钱的台湾商人,已经快要把台湾消费市场玩垮了。

过去君主地主 衍变为现在资方

过去封建的社会中经济的核心就是君主和地主的世袭制度。有些人天生就是拥有一切,只要每天跟封地的农工收租,就每天轻松度日。

二战后,世界各地一窝蜂的拥抱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但那不是本篇重点)。而资本主义带来的理想就是希望透过资本市场的流动性不断地创造新的产业,让财富不断洗牌。当然,现实和理想仍有一段差距。尤其在仍然束缚于保守的家族企业文化中的国家,最后不免又绑架资本主义,回归世袭制度的核心,唯一的不同就是从君主和地主蜕变成资方。

台湾家族企业垄断商业资源 

台湾的经济命脉仍然在庞大的家族企业手中。台湾过去几十年内的股王,都是家族企业拱出来的。就连现在台湾创投界的钱,多半仍出自老资本。

当然,老资本体系并非不好,问题在于许多家族企业导向的资本,最后都是选择传子不传贤,再贤能也只能帮老板的儿子女儿打工。而在闭锁型公司法通过之前(其实通过后也没多大变化),台湾的公司法的设计基本上就是让资本家完全掌控所有企业,没钱就很难有翻身的机会。

只要掌握资本,很多东西包括台湾贵得吓死人的房地产,都可以被买断。只要垄断了台湾的商业资源,尤其是资本和房地产,基本上所有人要做生意都得先跟你缴保护费,这种概念就是经济租(Economic Rent)。

经济租本身不见得是件坏事,毕竟适量的经济租,如对专利的法律保障,可以鼓励资本家和创业家投入新兴产业。但是,若经济租过于庞大,将夹杀社会中下阶层的生活空间、坑杀散户资本,让利润落入极少数人手里。

在台湾的经济体中,一直都有一群人利用庞大的经济租不劳而获。起这头的是台湾裙带资本主义产出的家族企业,但是这风气基本上是已经渗透台湾社会各阶层,基本上用经济租赚钱在台湾已是显学。

夹娃娃机店就像泛滥百货商场

夹娃娃机店面对于的台湾的经济而言,到底像甚么?是大型电玩游乐场?是吃角子老虎?是赌场?还是夜市摊位?从经济上的角度来看,其实都不是。夹娃娃机店在经济上而言,最像的就像是台湾泛滥的百货商场。

其实早在几年前,就有人发现台湾有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不管是政府批下来还是民间的大型建案,搞到后面都会变成百货公司。

开百货公司,其实本身没有甚么不对。百货公司因为整合了各类设施、并且提供多样性,会比单家商店更容易吸引人群。同时,百货公司这产业本身也有一定的经济租,因为只有雄厚资本、良好政商关系和不动产资源的财团,才有可能开百货公司营业。但是,就如同上述,这是情有可原,有这经济租,才会吸引财团去开百货公司,让消费人潮和商家有更多机会媒合。

民众消费疲软 商业型态畸形

但是,问题来了:当人潮没了,该怎么办呢?

正常而言,百货公司和其中的商家会因为亏损而停止营业。通常,两方都会另外寻找其他的更健康的商业聚落去另起炉灶。但是,若经济真的糟到没别的地方去的时候,又该如何?

在台湾,因为一般民众的消费能力已经疲软到了一个程度,使得整个商业的生态变得更畸形。

打个比方,台北的百货公司有多少家?其实多到大家都不知道怎么算了。光是信义区,就有统一阪急、SOGO、明曜、贵妇、诚品,还有两家微风。大安区有两家SOGO、微风、明曜等。这些还是台北非常精华地段的百货公司而已。台北几乎每区都有百货公司,内湖大直、中山区、士林天母、松山等,都有大型的百货聚落。如果把转运站、文创园区通通算进去,台北根本遍地都是百货公司。

台北市地价贵,跟纽约曼哈顿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大家知道曼哈顿有几间大型百货吗?说真的,只有一家,那就是Macy’s。其他的百货如JC Penney、Bloomingdales、Nordstrom、Target、Kmart等,其实都很小,很多甚至比SOGO的一个馆还要小。而纽约说真的要购物,大概就是第五大道的精品街和SOHO区的设计师品牌街以外,其实购物聚落比台北少也比台北小得多。即使如此,纽约的百货业、零售业都面临萧条,店家一家一家倒。

照理来说,台北的百货商圈可以开到那么多家,想必买气一定很旺。但是仔细一看,纽约的平均消费金额和可支配收入本来就远高于台北,若论及旅客人数,台湾每年全国的外国旅客大约在一千万人次上下,但是纽约市光一个城市就差不多一千三百万人次,后者是前世界前五大旅游目的地。实在很难想像一个世界大都的零售业都挺不住的情况下,台北市会有需要每一区都盖几间大型百货的需求。

财团开百货 稳收租金不亏钱

事实上,其实台湾百货业状况不佳,连台北市蛋黄区的百货店内都时常冷冷清清,但是会继续开百货、继续营业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做百货业有很大的经济缓冲区,零售业崩盘要痛他们也是最后痛。

怎么说呢?因为百货公司说穿了,就是个房东或二房东。零售店、餐饮店里面,就算亏损连连也还是要缴店租,而店家倒了,下一家厂商进驻继续亏,百货就算抽成少了,也是能照样稳稳地收租,怎么样都是比自己去开店、自己去生产保险多了。

或许有人会问,那为什么店家们不干脆退出百货公司呢?答案就是:因为台湾人喜欢去啊!餐饮业倒闭潮来临,台湾人还是一堆跑百货美食街。而且出去外面租店面,亏钱房东也是一样赚租金,问题还是一样啊。

最根本的问题当然还是得回溯到台湾(尤其是台北)的房地产泡沫,大半利润都被店租吃掉了,经济不好生意不好做,收租金的当然最开心。之前提过百货业的经济租很高,基本上只有大财团玩得起来。而在这种大环境下,大财团到处开百货吸店家的血都比自己去做其他生意还赚。

夹娃娃机风潮不会长久存在

所以说,夹娃娃机是怎么回事?看完百货,你再来看夹娃娃机店就懂了。夹娃娃机基本上就是有人租下店面,放入夹娃娃机,然后将机台分租出去,自己当二房东收租。

而这事当然也是有经济租的,如果你没有几十万的闲钱,基本上很难去租店面、买机台去出租。而当然来租机台的,当然清一色都是只有几千块、上万块闲钱想来买个机会的小小散户。

而这事照理来说也没甚么错,不是吗?问题跟百货业一样,就是这些根本就是没那消费需求。而这些在充当二房东的夹娃娃机店主,早就心知肚明。夹娃娃机这东西存在多久了,何年何月曾经爆红到需要每个街口都要开一家?

现在从台北杀到屏东,沿路到处都是夹娃娃机,而且十家里面大概九点九家是空的。而正常的情况来讲,这些通通都应该是租不出去的空店面。

说穿了,就是一群投机的店主骗其他人来租娃娃机赚钱,这产业本来根本就不可能会以现在的规模长久存在。

热门点阅》
►常自责、有罪恶感的人:心中都有个受伤的孩子
►在心碎之后:接纳哀伤,花时间与悲伤相处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数位时代》。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88 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