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日前开幕,举办亚洲最大剧院光雕秀,广邀在地艺术家「为南台湾发声」。(图/文化部)

●尹立/高雄市文化局长。

这几天因普悠玛的事件,本来不太想发表一些看法,只是这两天从某位知名网红以卫武营的落成从很负面的「乞丐说」来评论高雄,以及又看到英国的卫报这样知名的国际媒体评论卫武营为「地表最强艺文中心」,给予大量正面的肯定。台内互打,自我否定,看了难过,毕竟这跟高雄文化事务有关,不谈点甚么也是失职。

数字会说话

我不想逞口舌之快,只想用一些数字来呈现,让大家可以思考一下高雄的艺文发展现况。

十年前,高雄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国际表演艺术节,也几乎没有甚么售票的演出。2010年高雄春天艺术节正式开始,9年来共办理224档,超过450场演出,艺术团队来自全球33个国家,累计超过60万人购票参与。这还不包含民间申请文化局的至德堂、音乐馆、大东演艺厅…等等的售票演出。

大家可以试著想像,台北市本身就是政经首都,市政府预算本就高于其他县市,而且所有中央部会资源还集中在台北,三十多年前就有国家级的两厅院,高雄虽然曾经很长的一段时间是唯二的直辖市,但隔了超过31年后才有卫武营,更不用说除了台北市政府自己有表演艺术相关活动外,两厅院是用国家预算每年举办 TIFA 台湾国际艺术节,可以说所有资源都是集中在台北市,而高雄市的官方资源几乎就是靠文化局独力支撑,这座迟来的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是晚到数十年的文化平权象征。

高雄艺文购买力比台北强?

但…我最近在看这几个数字上也发现很吊诡的情况,这两年我跟很多表演艺术界的伙伴聊事情时,大家做票房评估大概都是台北票房是高雄的两倍左右,从绝对数字来看,台北自是高于台湾各县市,这点就如同上一段提到的,中央地方资源集中在台北,这样还不高那就好笑了,但我想提供一个相对数字,台北市跟高雄市人口数是差不多的,都是约二百七十多万人,但高雄土地面积是台北市的近11倍大,若把人口密度的因素考虑进来,是不是可以说高雄的购票艺文人口密度反而是台北的5倍。

每年春天艺术节从高美馆的草地音乐会开始,每场万人购票进场欣赏高市交与影像跨域的精彩演出,到国内外优秀节目的展开,确实看节目的属性,有些未必满场,但有些则是一票难求,这几年愿意购票进场欣赏的市民确实增加不少。

在原先春天艺术节的基础上,包含从2011年开始的庄头艺穗节(累计420场演出,超过38万人欣赏演出),云门舞集2每年都有超过20场的教育场让学子进入剧场了解演出,高市交与高市国每年也是超过20多场次的教育场,包含少年歌子、乐舞青春、小剧场等,扎根的工作也不曾停歇,加上国家表演艺术中心(高雄卫武营、台中歌剧院、台北两厅院)史上最高的预算,卫武营目前我看到明年的节目安排,叫好叫座可以预期,过去只有文化局在支撑,现在加入世界级场馆以及更多的国家资源在软体、演出与行销方面的支持,到底有甚么理由可以看衰?

高雄当然还不够好,我们一起努力让她更好!

 热门文章》
►不走老套路线的韩国瑜
►别傻了,网军真的能操控选情吗?
►公投案大喷发/不认同?投下反对才是抗衡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本文获作者授权,转载自脸书。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