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康乾盛世時期,清朝的政治經濟文化水平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很多西方國家都很羨慕我國的繁華,但是,揭開這層看似完美的面紗,“文字獄”中人們的哭聲、慘叫聲,甚至是夾雜在其中的血腥之氣全都撲面而來,這也成爲盛世之下一個無法抹去的黑點和瑕疵。在當時,“文字獄”的受害者數不勝數,但其中有一個倒黴蛋卻是因爲怕老婆才遭此大難,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說一說他的故事。

  1781年 ,乾隆從五臺山巡視回京,途徑河北的時候有一個叫尹紹淳的男子帶了兩封信求見,乾隆很疑惑,因爲他並不認識此人,通報的人解釋道,此人的父親是已經告老還鄉的前大理寺卿的尹嘉銓,這兩封信其實是他讓自己的兒子帶來呈給乾隆的。

  聽到這裏,乾隆心裏已經有些不痛快,尹嘉銓不親自來遞信,卻讓兒子送過來,簡直是對皇帝的大不敬。但乾隆還是決定看一看他到底要說什麼,第一封信的內容是尹嘉銓想要請乾隆爲他已經死去的爹追封一個諡號,他是這樣說的:“雖然萬歲爺您不認識我,但是對我爹應該有印象,他任河南巡撫時您還誇過他是個孝子,並且親自題了一首詩賜給我們家。現在,我爹去世已經快三十年了,您又正好路過河北,所以我纔想讓您給我爹追封一個諡號。而且,我都想好了,諡號可以就從您賜的那首詩裏選,這樣我們家世代都可以享受這份榮光,若萬歲爺應允,臣定當感激不盡。”

  要知道,諡號只有地位很高或者有巨大貢獻的人才能擁有,尹嘉銓這麼直接向乾隆說要追封自己的父親,讓乾隆更加不舒服了,不過,更讓人惱火的還在後頭。他在第二份報告裏竟然提出要將自己父親的牌位放入孔廟,報告的內容如下:“我爹在世的時候曾建議您將朱學理論的倡導者湯斌的牌位放入孔廟,但當時您沒答應,四十年來,我爹一直惦記着這件事,現在他死了,我也惦記着這件事。希望您這次能答應我的請求,把湯斌先生和我爹的牌位一同放進孔廟,這樣我九泉之下的爹和我們全家都好沾染一些文學氣息。”

  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大聖人,隨便把一個人的牌位放到孔廟那是對孔子的大不敬,就連後來的晚清名臣曾國藩,雖然生前功績無人可比,但因爲沒有文學專著,死後牌位也不能被放入孔廟,尹嘉銓的父親又何德何能能與之相提並論?可見他的請求是多麼荒謬。

  乾隆看了這兩封信後終於憤怒到了極點,立刻下旨革去了尹嘉銓九卿的頂戴,並且將案子交給刑部查辦。

  雖然乾隆是皇帝,但僅憑藉兩份報告就治尹嘉銓的大罪會顯得有些不近人情。於是,乾隆派人去抄尹嘉銓的家,想要尋找其他能夠給他定罪的證據。尹嘉銓是個讀書人,因此家中最多的就是書籍、信件和自己所作的文章。之後,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字獄”就開始了。

  尹嘉銓在文章中說“現在百姓的訴求不能傳達到朝廷”,這是暗指皇帝不關心民生,算大不敬,記過;

  他在信上說“自己不想給皇帝提建議,怕招來大禍”,這就是在說皇帝過於專橫,聽不得旁人的意見,這也是大不敬,記過;

  他還自稱“古稀老人”,並說這個詞出自杜甫的詩,雖然事實確實如此,但乾隆也寫過一首這樣的詩,只提杜甫而不提乾隆,這是不把皇帝放在眼裏,就是大不敬,記過……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刑部爲了將他定罪可謂雞蛋裏挑骨頭,很多罪責都是無中生有。

  在獄中,有人問尹嘉銓:“早年,你在面見皇上的時候曾請他賞你翎子,說如果拿不到就沒臉回家面對妻兒,是不是確有其事?”尹嘉銓回答道:“是我的妻子覺得我沒出息,我想如果能有一個翎子就可以向她證明我不是那樣的人,所以當時才厚着臉皮向萬歲爺討要。”

  審訊的人又問:“你的妻子不但強悍而且嫉妒心強,但是爲了自己的名聲,想要給你納一個五十多歲的寡婦做妾,因爲她知道你們兩個肯定不會同意,是也不是?”對此,尹嘉銓全都承認了。

  其實,審到這裏我們已經知道整件事的起因大概就是尹嘉銓的妻子刁蠻任性又虛榮心強,先是讓尹嘉銓向皇帝討要翎子,後來又攛掇他給皇帝寫信,討要追封和榮耀,結果,這次的事確實有點太過了,最終惹惱了皇帝。

  最後,尹嘉銓被判“絞立決”,不株連家族。乾隆還解釋說自己本不想處死他,但爲了警示他人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不得已才如此,不牽連家人,就已經是開恩了。

  其實所謂康乾盛世,就是血流成河的盛世文化所構成的,越是在清朝鼎盛時期,文字獄就越厲害,文字獄是清朝統治者的一己之私,文字獄僅僅是個藉口,其背後的險惡居心,卻是我們不可猜測的。而此時中國的傳統文化得到破壞,傳統觀念也被極大的扭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