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祭侄文稿」東渡日本,展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眾人皆知,此卷已在台北故宮塵封十年之久,而今世人再觀之,竟已遠隔重洋。鬱結於心,總結出四字:

去你媽的。


關於此稿:

原文: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從父」塗去)叔銀青光祿(脫「大」字)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楊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侄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口:

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方憑積善」塗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圖逆賊間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制」塗去,改「被迫」再塗去),常山作郡。余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恐」塗去),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凶威大蹙(「賊臣擁眾不救」塗去)。賊臣不(「擁」塗去)救,孤城圍逼。父(「擒」塗去)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乎哀哉!

吾承天澤,移牧(「河東近」塗去)河關。泉明(「爾之」塗去)比者,再陷常山(「提」塗去)。攜爾首櫬,及茲同還(「亦自常山」塗去)。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卜爾幽宅(「舍」塗去)。魂而有知,無嗟久客。

嗚呼哀哉尚饗!

本文記錄的是顏真卿兄弟及侄子在安史之亂中被賊寇擒拿,保護了顏真卿,最終捨身赴義的故事。在此處,我們不研究文章內容和遣詞,我們僅從書法一角切入。

把這國寶拿給一個路人,他大抵不會喜歡此帖——看起來滿是修改塗抹,第一眼的視覺效果極其混亂,不符合大家對書法最初的審美。

書法最初級的審美,在於周正完美。給大家看顏魯公的正楷,看田英章的字帖,眾人無不讚歎,連小學生都能看出這是好字,是值得學習的書法佳作。

再高一級的審美,則破壞了「完美感」。此階段,書法家把方塊字的周正破壞掉,卻用形體上的架構和筆畫的發揮使書法作品個性化。晉唐小楷大多如此,從鍾繇,到二王,到虞世南,再到後世趙孟頫。均是小楷,但彼此個性鮮明,差異感極大,令人拍案叫絕。

最高一級的審美,則超越了書法作品的表層技法的價值,開始挖掘書法作品的厚度了——即欣賞書法作品的情感與韻味。這種詞語說出來就很玄乎,我們以此帖為例來簡要說說:

顏魯公以行楷開頭——他可能也沒想過自己一篇文章會寫成三種字體。此段他在回憶兄侄最後的人生。情緒尚算平穩,內容也與其他悼文無異。情感流露適度,甚至有些節制。

「爾父竭誠,常山作郡……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凶威大蹙。」文至此處,顏真卿內心的激憤已經藏不住了,筆鋒驟粗,後之覽者,彷彿可以看見愈寫愈怒,愈寫愈悲的魯公下筆時的情狀。

再到「父陷子死,巢傾卵覆」筆鋒突變,字體越變得混敦蒼勁,是一種介於行草之間的情感漫延了。整篇文章的情感也到達了故事的高潮,顏真卿開始斥責自己,開始一遍遍喟嘆侄兒早逝。

寫到最後「吾承天澤,移牧河關」的時候,已經是純粹的草書了,而且是滿溢的情感——寫到最後,墨跡乾枯,彷彿是顏真卿哭幹了的淚水。但魯公憑著蒼遒的筆力寫完最後一筆。

慷慨,雄渾,剛勁,悲壯。顏魯公正楷名號最響,流芳百世的代表作卻是行草。文書交融,憤慨滿溢,妙手偶得。

黃庭堅言:《祭侄文稿》,其文其筆皆可動人。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國寶,在台灣塵封十年之久後,直接搬到日本去展覽了。

塵封十年,可以理解。此篇作於安史之亂,玄宗年間。千三百年的老古董,把它穩妥貯存,不曝晒於強光之下,的確是最好的保護方法。

然而藏了十年後,說借就借…這?

紙壽千年,絹本折半。日本在運輸過程中保護得再好,濕度溫度控制得再精確,此次出國對該帖造成的傷害都是不可逆的。何況,就在上半年,兵馬俑遠赴美國被毀的事情還歷歷在目。還好,我們兵馬俑還很多,而這一帖,則是舉世無雙的孤品。

千里江山圖在故宮有限時間內的展示,每天的燈光照射都會給江山的青色顏料造成一定程度的褪色傷害。毋寧折騰到外國了。

而且,天下第二行書,存世第一行書,鎮館之寶乃至鎮國之寶級別的文物,說出借就出借…?國寶不寶,留館何用?

問問東京國立博物館,他們會把《普賢菩薩象》出借到台灣嗎?

政治獻媚,國寶不寶。

按六老師的說法,有自己的文化不去弘揚是可悲的。台北故宮這麼搞,是要向全國人民謝罪的。


附錄:第二批書法作品禁止出境名單

1陸機《平復帖》卷 西晉 故宮博物院

2王珣《伯遠帖》卷 東晉 故宮博物院 3馮承素摹王羲之《蘭亭序》卷 唐故宮博物院 4歐陽詢《夢奠帖》卷 唐 遼寧省博物館 5國詮書《善見律》卷 唐 故宮博物院 6懷素《苦筍帖》卷 唐 上海博物館 7杜牧《張好好詩》卷 唐 故宮博物院 8唐人《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卷 唐 遼寧省博物館

9楊凝式《神仙起居法帖》卷 五代 故宮博物院

10林逋《自書詩》卷 北宋 故宮博物院 11蔡襄《自書詩》卷 北宋 故宮博物院 12文彥博《三帖卷》 北宋 故宮博物院 13韓琦《行楷信札卷》 北宋 貴州省博物館 14王安石《楞嚴經旨要》卷 北宋 上海博物館 15黃庭堅《諸上座》卷 北宋 故宮博物院 16米芾《苕溪詩》卷 北宋 故宮博物院 17趙佶《草書千字文》卷 北宋 遼寧省博物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