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柴爾德家族很富有,但不是《貨幣戰爭》中所扯淡的那麼富有。

所謂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傳聞中那麼富有」,應該指的是《貨幣戰爭》裏的一個猜測,估計羅斯柴爾德家族資產至少超過50萬億美元。注意:50萬億美元,不是億!也不是人民幣!更不是越南盾!

要知道,《貨幣戰爭》是2004年出版的書籍。

50萬億美元是什麼概念?

2017年,全球最強大的國家——美國GDP是195558.74億美元。也就是不到20萬億美元,那麼傳說中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財富,是美國一年GDP的2.5倍!

2017年全球GDP十強是:1. 美國,195558.74億美元;2. 中國,131735.85億美元;3. 日本,43421.6億美元;4. 德國,35954.06億美元;5. 英國,32322.81億美元;6. 印度,26074.09億美元;7. 法國,25865.68億美元;8. 義大利,19329.38億美元;9. 巴西,17592.67億美元;10. 加拿大,16823.68億美元。

也就是按照傳說,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財富相當於2017年全球十強國家GDP的總量。而從2004年到2017年,13年就算在銀行喫利息,財富也在增長。

實際上,羅斯柴爾德家族在19世紀,曾經在歐洲影響非常巨大,賓士汽車、銀行和蘇伊士運河是這個家族送給人類的禮物。葡萄酒、藝術和銀行是他們家族的三大傳統投資領域。羅斯柴爾德銀行是其家族銀行,截止到2007年12月31日,該集團管理資產數量達到1000億歐元左右。該銀行的主要業務是幫助大企業收購兼併其他的企業,對其資產結構進行重組。這些併購重組業務主要在歐洲,但在香港他們也設有亞洲辦事處。

但羅斯柴爾德家族,沒有辦法將那種跨越國界的影響力持續下去,尤其是在二戰時候,猶太人受到巨大壓迫,更是讓羅斯柴爾德家族傷筋動骨。在前蘇聯,一切都國有了,沒它家族什麼破事。羅斯柴爾德在美國,該家族影響力也是一般。

據說羅斯柴爾德家族在中國也有投資,持有青島銀行4.98%的股份,及與中信華東集團有限公司于山東省蓬萊市合資成立的羅斯柴爾德男爵中信酒業公司。

這個家族很有錢,但不是《貨幣戰爭》中說預測的那麼荒唐。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不得不又要提到我昨天回答「宋鴻兵的《貨幣戰爭》這本書可信度有多高?」中的《貨幣戰爭》這本書

是一本嘩眾取寵、似是而非、混淆視聽、聳人聽聞的劣書,其荒謬性較之一百多年前的「洋鬼子的腿不能彎曲」之類有過之無不及。特別是其中將羅斯柴爾德家族描寫成鉅富,甚至類似洛克菲勒、肯尼迪那樣的大家族,簡直到了造謠地步 !

的確,羅斯柴爾德家族雖曾在19世紀風光一時,但由於堅持只在家族內部人員中傳承,一直沒有很好融入現代金融業;1865年就退出了美國市場,兩次世界大戰中又受重創,早已淡出了歐洲銀行界的主流。

這兒要特別說明的是:由於種種複雜的宗教、政治、民族、文化、經濟等等的因素,那種將猶太民族看做帶有集體犯罪的原罪,以這個民族整體為目標的世界性的反猶主義,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其持續時間之長、殘酷程度之烈、發生地域之廣、參與人數之多,不僅是人類本身的恥辱,實際上就是一種反人類的非理性的集體犯罪,也是人類必須吸取的深重教訓。

沙俄尼古拉二世的祕密警察炮製了《猶太賢士議定書》(Protocols of the Elders of Zion),它在1922年再版的時候被改名為《由世界政府來征服世界》(World Conquest through World Government),國內互聯網上流傳的名稱為《錫安長老會議紀要》。這個偽造文件提供了猶太人陰謀接管世界的「證據」,其中描述了這樣一幅情景:全球猶太領導人集會,組成了祕密組織和機構,制定了一項計劃,意圖控制和操縱政黨、經濟、新聞界和公眾輿論,實現統治世界的目的。該「議定書」曾在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出版,反猶主義者用它來支持所謂的猶太人陰謀論。

在20 世紀二、三十年代,德國納粹政黨利用這個「議定書」為其反猶意識形態和政策贏得支持。希特勒和戈培爾以此作為猶太陰謀的最大證據,確定他們有著一個嚴密的組織,在陰謀策劃反對第三帝國,以及最終圖謀掌控世界,聲稱德意志民族面臨著「猶太人的威脅」,據以實施其慘無人道的滅絕猶太人政策。

而羅斯柴爾德家族就在那個時候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大量家族成員被殺害,資產被侵吞;在歐洲大陸和北美澳洲的全部金融機構和資產全軍覆沒,戰後靠了在英國和瑞士倖存的少量金融機構艱難圖存。

再加上由於下面這三條「家訓」,羅斯柴爾德家族如今只能靠紅酒生意傳承著總量遞減的財富。而在金融業中,目前主要在歐洲做些併購重組業務,一年的營業額不到100億美元,資本總額不超過300億美元,不到歐美大銀行的一個零頭:

1、家族財富傳男不傳女(男女94/6%),滅了兩個分支;

2、財富信息是「機密」永不公開(所以不上市);3、盡量不與陌生人做生意(至今依然是合夥企業為主)

特別要提一下,金融業是現代經濟中競爭最激烈的行業之一,其產業結構與壟斷組織相去甚遠,這也就是金融創新如此活躍的一個原因。而《貨幣戰爭》所刻意描畫的超然凌駕於國家政府乃至國際政治法律制度之上,擁有神祕權力的所謂「國際銀行家」,恐怕除了存在於作者的豐富想像中,純系子虛烏有。

結論:羅斯柴爾德家族遠非像《貨幣戰爭》中所描寫得那麼富有!


曾經輝煌過,但在二戰中因為猶太人的身份被迫害,已不復盛時氣象。

作為一個符號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創始人梅耶 ? 羅斯柴爾德1743年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一個猶太中下層家庭。

歐洲的反猶傳統由來已久,作為外來民族,他們沒政治地位、不能有土地,同時在人身上受到諸多限制。他們被限制居住在一定的區域裡面,門前掛一塊紅色盾牌來標記,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族名Rothschild就是來自於這種紅色盾牌的讀音Red Shield。

梅耶的父親開始希望他成為一位拉比。在他12歲時父母接連去世,他也就中斷學習,開始學做生意,由此接觸到了猶太人中的上層。

他在做生意的時候認識了佈德魯斯並受其賞識。後者是威廉王子私生子的家庭教師,也是王子的財政顧問,深受信任。梅耶由此結識威廉王子,也獲得了信任,並與之有了生意往來。

一番勾兌之後,梅耶成了宮廷猶太人,買賣古幣,之後是古董。在1785 年,他創辦了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騰飛在即。

君主們把特權給了猶太上層,其中,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成功地佔據了重要城市的金融業。

第一次工業革命來臨,梅耶也讓兒子到英國做起了紡織業,沒想到紡織業沒幹成,銀行在英國的分行乾的出色,於是梅耶把兒子們派到歐洲各國開銀行,法國、義大利、奧地利,加上之前的英國和大本營德國,羅斯柴爾德家族第二代,兄弟5個編織出了一個龐大的金融帝國。其中,對影響最大是他們發展出可轉讓有息政府債券的國際化市場。

另外,他們開展了保險業務,提供私人貸款,服務歐洲皇室。隨著歐洲鐵路發展,他們海涉及鐵路融資,建成了泛歐鐵路網。同時涉足礦產業。總之一句話,那時候確實是勾連天下,富甲一方。但絕對沒有到《貨幣戰爭》裏神化的那種程度。

二戰中,羅斯柴爾德家族成員被大量殺害、資產也被侵佔,家族勢力被削弱。在那之後,羅斯柴爾德銀行的主要業務是幫大企業收購兼併,還有進行資產重組,規模與之前不可同日而語。但瘦死的駱駝還是比馬大的。特別是其累世積累的商業經驗和人脈,這筆財富纔是無價的,是一個家族的發展甚至再起風浪的真正資本。


羅斯柴爾德家族確有其事,但其財富傳奇基本上屬於某些雞湯科普作者或者迷信論者的藝術加工。

與此類似的還有諸如「共濟兄弟會」之類的組織,大家有空可以去讀讀《達芬奇密碼》之類的懸疑小說,其實更過癮。。。


如今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只是一家在世界排名前20的投資銀行而已,早已是輝煌不再。

近期羅斯柴爾德家族大火,是因為希爾頓家族與其的聯姻。這讓這個家族又大火了一把。很對人熟知這個家族是因為《貨幣戰爭》這本書,這本書裏羅斯柴爾德是一個神祕且能量巨大的不可思議的家族。據說人類近代歷史上的任何一次大事,從一戰到二戰到肯尼迪被刺,背後都有這個家族的身影。

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確是歷史上有名的金融家族之一。這個家族發跡於18世紀,在二戰後由於發展決策失誤而沒落。

第一個發跡人(家族創始人)叫梅耶 羅斯柴爾德。這個人原本在德國以倒騰貨幣起家,相當於外匯交易,因為那個時候德國裡面有很多獨立的公國,各個公國有自己的貨幣,不同貨幣之間的兌換需求大。再這樣的背景下,梅耶的生意越做越大,儼然成為了一個銀行家。

19世紀初,他把自己的五個兒子號稱羅氏五虎,派到歐洲的五個地方去發展業務。老大鎮守法蘭克福總部,老二派到了維也納,老三派到了英國,老四派到了義大利,老五派到了巴黎。但是工作都是一樣的,通過倒騰貨幣利用不同匯率萊低買高出。這一招簡單粗暴,但是讓這個家族快速的進行了原始資本積累。

這期間也有一些坎坷和波折,比如拿破崙的滑鐵盧慘敗等。到底整體上是在積極發展。到了19世紀,這個家族的生意版圖不斷擴展,從最初的倒騰貨幣擴張為為皇室、政治家理財再到金銀交易,羅斯柴爾德家族建立了自己的銀行產業,並逐漸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

轉折發生在錯失美國新興市場的機會。在19世紀初已經在美國開設了銀行機構,因為金融危機的原因最終破產,家族背負了一屁股債務,一怒之下撤出了美國市場。

但是,時局弄人,誰料到20世紀連續兩次世界大戰,歐洲受到重創,歐洲幾句所有的行業都被摧毀。而家族的事業全部在歐洲,而美國則在這個時間裡迅速發展成為世界最強盛的國家。

二戰期間,希特勒對羅斯柴爾德家族進行了迫害,家族產業被納粹洗劫一空,納粹德國投降後,東歐國家的家業被前蘇聯充公。就這樣家族損失達半數之多。

二戰結束後,現在資本市場興起,財團都通過上市籌資等方式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但是羅斯柴爾德家族一直堅持家族式的運作方式,就更加落伍了。

如今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再也沒能恢復往日輝煌,也沒有媒體渲染的那麼神祕。


羅斯柴爾德家族真的有傳聞中那麼富有嗎:

誤讀一:拿破崙的滑鐵盧是羅斯柴爾德的凱旋門  

很多中國人知道羅斯柴爾德家族,源自《貨幣戰爭》一開頭便講到的這個故事。  

「1815年6月18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近郊展開的滑鐵盧戰役,不僅是拿破崙和威靈頓兩支大軍之間的生死決鬥,也是成千上萬投資者的巨大賭博……  

「傍晚時分,拿破崙的敗局已定,一個名叫羅斯伍茲的羅斯柴爾德快信傳遞員親眼目睹了戰況,他立刻騎快馬奔向布魯塞爾,然後轉往奧斯坦德港……  

「此時的內森像一開始一樣,仍然是漠然地看著這一切。他的眼睛以一種不經過長期訓練絕不可能讀懂的眼神輕微地閃動了一下,但這次的信號卻完全不同。他身邊的眾多交易員立即撲向各自的交易臺,開始買進市場上能見到的每一張英國公債……滑鐵盧一戰使內森一舉成為英國政府最大的債權人,從而主導了英國日後的公債發行……志得意滿的內森毫不掩飾他征服了大英帝國的驕傲:『我不在乎什麼樣的英格蘭傀儡被放在王位上來統治這個龐大的日不落帝國。誰控制著大英帝國的貨幣供應,誰就控制了大英帝國,而這個人就是我! 」  

事實如何?  

著名金融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在研究了半個多世紀的文件,總結數萬封信件的內容之後,得出的結論:滑鐵盧戰役不僅沒有讓羅斯柴爾德家族獲取巨大利益,反而造成了虧損。  

尼爾·弗格森在《羅斯柴爾德家族》一書中說:「在內森(作者註:內森是老羅斯柴爾德的第三個兒子,被派往英國開拓業務)看來,滑鐵盧獲勝的消息一點用也沒有。他並不期望決定性的結局如此快速到來;實際上,就在戰役結束的5天前,他剛為英國政府在阿姆斯特丹借了一筆100萬英鎊的貸款……現在滑鐵盧戰役的結果讓他以反法聯盟的名義進行的金融業務顯得過早了,而且會帶來非常糟糕的結果。」  

而羅斯柴爾德家族派間諜在戰場旁邊觀察戰況,第一時間「飛鴿傳書」之類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羅斯柴爾德家族確實在英國屬於很早獲得戰報的人羣,但是通過他們在官方的關係。  

至於為什麼出現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這些傳說,這與歐洲的反猶思潮有關,這些傳說在歐洲綿延百年後,到20世紀納粹泛濫的時期,更達到最高峯。其中來龍去脈,文後會專門來談。  

誤讀二: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著美聯儲  

這是關於「神祕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另一個著名誤讀。而實際上,羅斯柴爾德家族一個最重要的誤判,反而是沒有重視美國的崛起,把絕大部分精力和財力慣性般地投入到了歐洲。  

在1848年,羅斯柴爾德家族成員阿方斯·羅斯柴爾德,曾經提議開拓美國業務,但是沒有被家族採納。而下一次關注美國業務,是在二戰後,由羅斯柴爾德家族殘存的英法兩家合作,於1967年在美國成立了開展銀行業務的Rothschild Inc.。即便如此,二戰後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仍然把主要精力和財力放在了歐洲。戰後,他們把主要財產轉往瑞士,在瑞士註冊成立了一家名為Rothschild Continuation Holdings的控股公司。  

至今,羅斯柴爾德家族也沒有在美國建立起真正有實力的銀行,其美國機構主要提供併購諮詢服務,到1995年前後僱員140餘人,更談不上控制美聯儲。  

誤讀三:羅斯柴爾德家族財產相當於2066個王健林  

某些風靡微信圈的文章,曾經「盤點」過羅斯柴爾德家族的財產:家族資產至少超過50萬億美元(50萬億美元= 800多個比爾蓋茨= 2066個王健林)!  

事實上,根據Paris Orléans(羅斯柴爾德集團母公司)2010至2011年年報數據,羅斯柴爾德家族總資產為86.2億歐元。真實的羅斯柴爾德家族雖然在19世紀無比輝煌,但在20世紀一戰和二戰的巨變中,遭受了重大損失——英倫三島成為戰區,歐洲大陸上希特勒的殘酷迫害,以及東歐的蘇聯化使羅斯柴爾德家族當地財產血本無歸。更重要的是,20世紀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沒有再像以前「羅氏五虎」那樣去開拓,沒有把握住20世紀最重要的美國崛起的機遇。中國人關於羅斯柴爾德家族50萬億美元資產的傳聞,肇始於金融小說《貨幣戰爭》,而在2014年博鰲亞洲論壇上,家族成員琳·羅斯柴爾德夫人曾這樣表示:「《貨幣戰爭》很荒謬,但這讓羅斯柴爾德銀行在中國有了好名聲。」  

誤讀四: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著世界黃金價格  

如前文所述,類似於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世界金價,乃至控制全球金融的傳聞一直不斷。雖然羅家依然是不折不扣的豪門,但這個連世界主要國家都無法完成的任務,還是別往一個鼎盛時期在19世紀的家族身上扣了吧。那麼,其實最值得關注的是,為什麼羅斯柴爾德家族身上出現了這麼多傳聞?甚至以羅斯柴爾德家族為代表的猶太銀行家,操控世界,發動世界大戰,製造東西方兩大陣營冷戰的無釐頭傳說都能炮製出來?

  19世紀,羅斯柴爾德家族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老羅斯柴爾德把5個兒子,俗稱「羅氏五虎」,分別被派往法蘭克福、倫敦、巴黎、維也納、那不勒斯這些歐洲著名城市開設銀行,建立起龐大的金融網路,首創國際金融業務。  

誰在攻擊羅斯柴爾德家族?  

從史料上來看,世界上第一本系統攻擊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陰謀論書籍,是1886年出版的《法國的猶太人》(法語:La France Juive)。作者德爾蒙特在書中指責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法國經濟、剝削法國人民、是不勞而獲的吸血鬼。並且,把以羅斯柴爾德為代表的猶太人醜化為歐洲經濟問題的總根源,並號召把猶太人趕出歐洲。這本書在一年內的銷量即達到65000冊,成為那個時期的最暢銷書,德爾蒙特本人也因此大賺了一筆版稅。  可見,炮製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陰謀論,是與歐洲歷史上長期的排猶傳統一脈相承的。並且這種反猶情緒在發生經濟危機時會達到高峯。  

筆者查閱的資料顯示,1886年《法國的猶太人》一書出版時,歐洲正處於由於美國鐵路建設退潮所引發的經濟危機的影響末期。從1882年到1886年,蕭條持續了4年之久,法國是歐洲的重災區,在1886年走到了最低谷。至於羅斯柴爾德家族莫須有的「滑鐵盧之役」,根據倫敦金斯頓大學新聞學教授布萊恩·卡思卡特在《滑鐵盧中的新聞》一書中的說法,這個傳聞最早出現在1846年夏。當時,一份署名「撒旦」(真實身份是一位叫做Georges Dairnvaell 的左翼好鬥者,從不避諱自己對猶太人的厭惡)的政治小冊子席捲歐洲,小冊子以最大篇幅渲染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巨額財富是建立在滑鐵盧之戰的殺戮上的。後世關於內森·羅斯柴爾德如何「略施小計」主導了英國日後的公債,故事雛形則來自這個小冊子。而內森·羅斯柴爾德已經在1836年去世,在小冊子出現時不可能反駁這些政治指控。  1936年,納粹接過歐洲的反猶傳統,又炮製了一部名為《羅斯柴爾德贏在滑鐵盧》的歌劇。1940年7月,在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的授意下,德國推出了第一部反猶大片,也是醜化羅斯柴爾德的巔峯之作《羅斯柴爾德:在滑鐵盧的紅利》。其中,老羅斯柴爾德說了一句駭人的臺詞:「你只有讓大量的人流血才能賺到大量的錢!」而到了納粹所推的第三部反猶電影《頑固的猶太人》(德語:Der ewige Jude),則更進一步危言聳聽,稱歐洲和美國已被一幫猶太銀行家通過毒蜘蛛般的金融網路所控制,他們是一股邪惡的「國際勢力」(International power),「恐怖統治著世界金融、世界輿論和世界政治」。  

看到這些話,有沒有感到似曾相識?  

其實羅氏家族被傳得神乎其神的原因,並不神祕。猶太人經濟上的巨大成功,及政治上的弱勢地位、文化上的顯著差異等等,導致歐洲社會出現震蕩時,人們傾向於把猶太人作為替罪羊(這一點與華僑在個別東南亞地區遇到的情況有很大的相似性),而羅斯柴爾德家族作為19世紀猶太人在經濟上所達到的最高峯,則成為被政治人物反覆進行議題操弄的替罪羊。  

只是,紛紛紜紜之中,做一個明眼人何其珍貴,又何其難也!


1860年,羅斯柴爾德家族資產約是六十億美元而同時期俄國,法國,英國,德意志,奧地利哈布斯堡,義大利的國民生產總值分別是144億美元,133億美元,160億美元,127億美元,99億美元,74億美元,該數據引用保羅肯尼迪的(大國的興衰1500-2000年經濟變革和軍事衝突),由此可見,在1860年左右,羅斯柴爾德家族幾乎可以對抗當時西方世界的大國,因為要知道,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的全體國民所創造的財富總和,換言之,在經濟水平遠遠沒有現在那麼高的19世紀60年代,可供羅斯柴爾德家族涉足領域很少,也就是說,60億美元,足夠羅斯柴爾德家族傲視整個歐洲,那個時期,歐洲各國的財政收入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不高,總不能把農民所有的小麥都收了吧,財政收入最多隻能佔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十以內是很正常的,同時期的中國更低,再加上軍費等等各項支出,不另外發國債就是萬幸的了,這60億美元的資產相較於各國,具有極大的優勢,僅從規模上,就足以稱之為第六帝國,而實際上,足以對整個歐洲施加巨大的影響力。

接下來,我們要看看他們到底有多少財產,根據貨幣戰爭所說的,1860年是60億美元,按照每年百分之六的回報率,也就是60億美元*1.06的150次方,大約是37.5萬億美元,如果從1850年開始,就是67萬億美元,這就是作者計算出所謂的羅斯柴爾德家族現在總資產的方法,其實這種方法非常有誤導性,舉個例子,200年前我祖先留給我100美元,按照百分之六的回報率,我現在有1151萬美元,可是事實上,我什麼也沒有,這種方法非常錯誤,那麼,現在羅斯柴爾德家族究竟是什麼狀況呢,羅斯柴爾德家族確實在一定時期內對整個歐洲施加了巨大的影響,歐洲又是世界的中心,所以,在大英帝國最鼎盛時期,就成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最鼎盛時期,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德國和美國開始領跑,出現了大量的財團,比如摩根,洛克菲勒,杜邦等,洛克菲勒在1870年資產就超過了10億美元,至於所謂的羅斯柴爾德家族控制摩根家族和洛克菲勒家族更是無種生有,洛克菲勒從一無所有的後來的財富帝國,完全是靠美國的國情和自身的努力,外來投資意義不大,到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忽略了美國市場,造成了美國力量的壯大,其實,美國政府和人民不可能允許英國人控制北美大陸,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就對美國的經濟進行保護,即使是想幹預,也不可能。1900年開始,摩根就開始對美國的企業進行整合,決意讓美國企業成為世界經濟領域的領袖,其中,主要就是對歐洲大陸的衝擊,如果美國的財團屬於羅斯柴爾德家族,怎麼會允許衝擊自家的大本營呢?

現在,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影響力遠遠沒有工業革命時期那麼大,但還是有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大的影響力,而不是財富的規模,這就好比索羅斯和王健林,財富差不多,影響力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羅斯柴爾德家族經歷了大量的打擊,很多都是致命的,但是,他依然挺了下來,他也僅僅只是挺了下來,美國的財團卻在瘋狂的擴張。

當今世界的主要大財團或者說大家族有: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杜邦家族,波士頓財團,加利福尼亞財團,日本的三菱,三井,住友財閥,還有一些其他的財團,但是這幾家財團影響力和實力極為強大,我們能說出的波音,通用動力,通用電氣,通用汽車,洛克希德馬丁,美孚石油等等,都被這樣財團以大份額控制,他們的財產比較分散,絕大部分世界五百強的公司都有投資。而羅斯柴爾德家族則顯得很遜色,但至少有300百億美元,實際可能是千億美元級別,不會過高,即使如此,也是非常非常厲害,這同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的一夜暴富不同,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管理能力以及人脈關係和影響等等都是國內難以匹敵的,國內之所以出現一夜暴富完全是特定條件的情況,以後會越來越少。

接下來再說一下有關問題的來源,不要盲目的相信貨幣戰爭這種書,他的作者不是什麼資深歷史學家,資深經濟學家,在學術界什麼都不是(事實確實也是這樣),很多都是與歷史的基本狀況根本不相符,完全是想像和胡編亂造的,加上一點歷史,誇張一下,如果真的很棒,為什麼不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是人手一本,卻是一羣連基本經濟常識都不懂,整體看玄幻小說的小孩和無知青年,正如屠格涅夫所說,只有在膽小和無知的人們中間,傻瓜才能如魚得水,怡然自得。

羅斯柴爾德家族從前影響非常巨大,但是現在它的影響力儘管還存在,但只是相當於一些國際化大公司而言,同之前的巨大影響完全不相符,他的財產非常富有,但是不是不切實際的數字,最少300億美元,最多千億美元級別。

此文段是我在百度複製粘貼的,勿噴


羅家的實力是很強悍的,經營策略主要是多元化投資,控股 幕後操作 龐大的政界關係網 挑選歐美主要國家領導人。

羅家旗下公司:全球最大鑽石供應商;全球最主要紅酒供應商;佔據全球70%鐵礦交易的力拓 淡水河谷 必和必拓!

羅家和中國的接觸要追溯到1838年,羅斯柴爾德父子銀行北京辦事處還保存著羅家和李鴻章的往來書信。羅家和朗潤銀行是全球併購業兩大王牌軍。1972年,羅家和ING在香港跟單承兌信用工具所佔份額巨大。1979年,英國國家煤炭公司和北方工程公司投標建造兩座發電廠在北京 江蘇,羅家做獨立財務顧問。羅斯柴爾德父子銀行為北方工程公司做財務顧問 商業服務,推廣商品,研究歐洲市場。1996年羅斯柴爾德父子銀行和工商銀行簽署諒解備忘錄。2004年,羅家為中國移動香港分部提供財務顧問,併購意見。2007年羅家購得青島啤酒4.98%股份。2009年法國羅家拉菲酒業集團和中信華東合資,建立羅斯柴爾德男爵中信酒業集團。2010年,吉利併購沃爾沃,羅家全力幫助。2006年,羅家突然對外宣佈放棄全球黃金定價權。羅家還是美聯儲的大股東。摩根系就是羅家在美國的代理人。


羅斯柴爾德家族在二戰中實力大減,大量族人被殺害,巨額的財富被法西斯國家沒收,但是這個家族的金融經濟關係網還在,家族的經濟思想沒有受到影響,從二戰到至今,這個家族或許不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了,但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