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9年,大秦風雲變幻,烽煙四起。因押送徒役失利而躲入芒碭山避禍的劉邦,也窺探到了出山的契機。在呂雉送來切實的消息後,劉邦立即率數百鄉勇返回沛縣,在蕭何、曹參的接應下,一舉誅除沛縣令,成爲沛公。衆人在沛縣打點行裝募集糧餉,出沛地奔赴附近郡縣圖取城池,開始逐蕩天下。

  就在劉邦大業開啓之時,灌嬰還是一個迎來送往的生意人。《史記》記載,睢陽人士灌嬰,身量魁梧面有威儀,少時曾隨鄉人習練武藝,爲人豪爽頗具膽略。但這樣一條漢子,成年後卻以買賣布匹爲業,當然灌嬰賣的可不是一般的粗麻裹布,而是非常昂貴的絲綢,絲綢雖好但大丈夫志在四方,灌嬰不願在絹布上耗費終生,他一直渴望着有朝一日能躍馬奔天下。

  公元前208年,沛公劉邦率衆攻打雍丘城,雍丘與睢陽同在河南,灌嬰聞訊立即前往投奔。在接下來的攻伐中,劉邦發現灌嬰勇悍且舉止穩妥,故而晉爲“中涓”,灌嬰由此成爲劉邦的近身隨從。自此開始一直到公元前202年,灌嬰追隨劉邦南征北討立下諸多戰功,並且在垓下包圍項羽,項羽突圍逃遁時,灌嬰緊追不捨,最終與部將陣斬項羽。

  項羽死後,劉邦登基開創大漢,灌嬰晉潁陰侯。彼時劉邦已老,宮城之內嗣子之爭,劉邦與呂雉暗生嫌隙。長安城外亦是暗流湧動,楚王韓信被誅,淮南王英布繼之而起,塞外匈奴趁大漢立足未穩趁勢襲擾,這一切令劉邦心力交瘁,而一直跟隨在側,奮勇討敵的則始終包括灌嬰,灌嬰深受劉邦的倚重。

  公元前195年,劉邦病故,呂雉開始執掌大漢,灌嬰在其手下蟄伏15年,待呂后病死,灌嬰與周勃、陳平力挽狂瀾,內外合力討平呂后族人,迎漢文帝劉恆即位,大漢社稷重回劉氏子孫手中。老臣灌嬰也成爲肱骨,並繼周勃之後,成爲宰相。彼時灌嬰已白髮蒼蒼,但仍率將徵討匈奴,回師後力竭而卒。灌嬰死後,漢文帝下令厚葬。

  其墓冢就在濟寧的貫莊村,鄉人世代稱其爲“灌冢”。山東考古學者介紹,1956年春季,衆人奔赴濟寧勘測灌嬰墓,彼時墓冢仍高達6米,取樣墓冢夯土層檢測,確認墓冢來自西漢。然而在墓地勘測過程中學者卻發現了一件蹊蹺事。灌嬰墓冢上始終環繞這嫋嫋霧氣,猶如一個大煙圈。翻閱當地縣誌才發現,這一奇怪的現象竟然存在了上千年,被稱爲“灌冢晴煙”。

  這一縷菸圈到底怎麼來的,歷史學者曾經多次前往觀察,均沒有任何發現。曾有學者建議直接挖開墓冢一探究竟,但由於墓冢沒有被盜跡象,故而未能深入發掘。1980年,當地鄉人平整田地剷平了灌嬰墓冢的封土,墓冢上的菸圈才隨之消失。但這菸圈究竟是因何產生的,始終未能揭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