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說是不是吊打,劉邦大部分時候佔優是沒問題的。先大致理一下整個過程,就很容易得到這個結論。

漢元年,項羽再一次分封后,劉邦封漢王,封地是漢中和巴蜀,也就是今陝西一部加四川一部。漢中今天叫漢中市。

漢二年,劉邦平定三秦,在洛陽為義帝發喪,楚漢爭霸開幕。這個洛陽在今河南洛陽。

同年,劉邦佔領彭城,「日置酒高會」,被項羽衝擊,劉邦僅率數十騎逃脫。彭城在今天的江蘇徐州,另彭城是項羽那個楚國的國都。

劉邦兵敗彭城後,在滎陽穩住陣腳,開始與項羽對峙。也是在滎陽,劉邦用反間計讓項羽懷疑范增,不用其謀,范增憤而歸鄉。滎陽在今河南鄭州。

滎陽對峙期間,韓信在濰水之戰擊敗齊楚聯軍,再次進逼彭城。濰水之戰在今山東濰河,彭城前面已經說過了,彭城在今天的江蘇徐州,項羽那個楚國的國都。

項羽不得不放棄和劉邦繼續對峙,約定以鴻溝為界雙方罷兵。劉邦沒有遵守,追擊項羽,在垓下包圍項羽,項羽兵敗自殺。垓下在今安徽省靈璧縣。

把這些地點在地圖上找出來。不難發現,洛陽、滎陽、彭城大致在一條橫線上,而垓下在彭城以南約100公里的地方。從分封算起,劉邦幹掉項羽不過兩年多。

從劉邦的封地漢中到西安大約280公里,西安到洛陽大約380公里,洛陽到徐州大約500公里,劉邦這一路上是怎麼過去的?總不是項羽請劉邦佔領自己的國都吧。

劉邦處理掉牽制自己的三秦後,不到一年,就第一次佔領了項羽的國都,在那裡「日置酒高會」。

項羽突襲劉邦,劉邦僅以數十騎逃脫,一個月從徐州退到滎陽,才穩住陣腳和項羽對峙。徐州到滎陽大致400公里。

在滎陽,劉邦和項羽對峙了約一年半的時間。韓信在濰水之戰擊敗齊楚聯軍,完成了對項羽的戰略迂迴包圍,灌嬰率軍再次威脅項羽的國都彭城。

項羽腹背受敵,不得不和劉邦約定以鴻溝為界罷兵,在撤退過程中被劉邦追擊,並在垓下包圍並消滅項羽勢力。這場追擊中,項羽不是在楚的國都被擊敗的,但垓下這地方離項羽的國都彭城卻不遠。

垓下在彭城以南約100公里,而且從滎陽方向撤退的話,路線大致應該是走今天的「開封-商丘-淮北」這條路,從淮北向東北方向走纔是彭城(徐州),淮北往東南走是垓下(靈璧)。也不知道項羽這是被追的連自己國都都不敢進/進不去還是進國都卷細軟逃跑然後被圍在垓下,這三種情況哪個都是非常悽慘的。當然還有一個更悽慘的局面,就是項羽退回彭城後,是被劉邦軍趕出彭城的,項羽連依靠國都防禦對手都做不到。

這麼梳理之後就不難發現,劉邦的控制區項羽一次都沒進去過,項羽的楚國劉邦倒是想來就來。

項羽的勝仗主要在彭城突襲劉邦一直到滎陽對峙這一段。不過戰爭並不只這一段,前面是劉邦從洛陽出發,不到一年就攻下了項羽的國都;後面是劉邦從滎陽追擊項羽,在項羽國都附近包圍項羽並消滅項羽。


要論領兵打仗衝鋒陷陣這類事情,那肯定是項羽厲害,但要說統籌全局,爭奪天下,那肯定是劉邦厲害啊,要不然為何是劉邦的漢朝呢?我就說一點,劉邦數次被逼至絕境都苟了下來,最後當上了皇帝,項羽被逼到烏江邊,本來可以逃走,卻自刎了,這內心和格局,被劉邦吊打啊


很簡單,大家可能忽略了一個事實。自從劉邦被封為漢王后,他的地盤基本上沒有丟過。反而是項羽的地盤甚至都城被錘得稀巴爛。劉邦每次被打敗,也都跑到地盤邊界後就能穩住陣腳,慢慢耗盡項羽的戰爭潛力和資源,這不是吊打?


這一切都要「歸功」於被漢武帝劉徹閹割的太史公司馬遷了。換做是你逢此大難會秉筆直書不發泄情緒嗎?所以《史記》被王允為代表的漢朝知識分子斥之為「謗書」!

而且中國的史書也普遍被外國漢學家疑惑;「中國是世界上唯一貶低開國皇帝的國家」

諸位試想一下:假如司馬遷被漢武帝特赦了,說不定你今天讀到的就不是史記,而是中國版的《高盧記》(劉邦大帝亡秦滅楚爭戰記)

被戰國東方六國幾次三番合縱也視作畏途的函谷關,到了漢太祖高皇帝這就成為紙糊的一般,被軍事屆大書特書的美軍蛙跳戰術(劉邦東進席捲諸侯,裹挾聯軍千里遠徵徐州城時,請特別注意章邯還在廢丘城籠城);還有爭議很大的千里躍進大別山;霍去病幾次無後方作戰的狂飆突進的河西走廊戰役,等等都在漢劉邦面前黯然失色:因為劉邦以武安侯碭郡長的身份自江蘇千里西征滅亡了秦朝,子嬰可不是投降的項羽!而且又自漢中出發用一根牙籤扎住了大秦帝國最後的名將章邯,從陝西(劉邦不是劉備,從來沒有把居城設在過西川)一波A到西楚霸王的首都彭城(某種意義上說國都被侵佔項羽已經亡國了)

從東到西,又從西到東劉邦用兩場戰爭的輝煌勝利足以讓劉邦位列中華名將的第一方陣了,能與之媲美的也僅有李世民朱元璋成吉思汗了!

而項羽當然與劉邦棋逢對手!用曹操的話「劉備真吾儔也!」但是項羽最厲害的地方是「殲敵一億,轉進烏江!」徒惹人笑耳……


劉邦的作戰成就很有特點, 劉邦打戰不如他的或者出現敗績的一方會被劉邦迅速平推,無論是秦朝的戰國名將,還是起義軍裡面的名將,還是各路諸侯王在面對劉邦集團的時候只要軍事上出現一點敗績那麼這個集團就會徹底被消滅。 哪怕是項羽擁有絕大部分楚地,陳下之戰一敗後就徹底陷入敗勢,連迴天都乏力。 如果這件事僅僅發生在一位諸侯王身上或者哪一位名將上面可能也就是一個巧合但是這件事是發生在所有和劉邦交過手的軍事集團上面!!! 從戰國名將,到秦地諸王,再到魏王代王齊王趙王橫江王...... 這些諸王甚至在劉邦集團的戰績成就裡面居然還排不上數!!!

從劉邦發展至始至終都是這種狀態,打贏了就大獲全勝打平手了反而得到了道義資源打輸了就徹底止損。

秦始皇在佔據了絕對優勢的情況之下統一都用了10年,劉秀用了12年,曹操統一北方用了幾十年確到處忙著救火反覆橫跳,晉武帝這個佔據一切優勢打吳國結果還沒打下來國家就開始公然腐敗了......後面的政權無一例外都在統一過程中遭遇過大挫折, 唯有劉邦在遇到這麼高難度的統一戰面前始終保持優勢 ,即便崩盤也能順利化解頽勢 。劉邦的能力絕對被低估到極點了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