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我們

  自從官方提出房地產稅立法,它的進展就一直是全社會的關注熱點,也是多個場閤中的討論焦點。2019年博鰲亞洲論壇正在開展中,關於房地產稅,專家們直接打起了擂臺。

  有專家質疑,房地產稅開徵的理由和邏輯何在;自然也有專家迴應,房地產稅有着立法的合理性與必要性。兩方打擂,你怎麼看?

  困惑:我找不到開徵稅種的理由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金融研究所所長吳曉求在3月26日亞洲博鰲論壇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無論從經濟理論還是從法律的層面,都找不到開徵房地產稅的邏輯和理由。

  (吳曉求)

  中國房產稅或者說房地產稅利率基礎是什麼?現在還找不到。地是國家的,上面的東西是自己的,但是值錢的是地,地不是我的,怎麼能對我徵稅呢?怎麼把邏輯理清楚還是很重要的。

  “明確的說,我沒有找到開徵這個稅種的理由。如果說是出於調節房價的角度來看,那還不必通過稅種的方式來進行調節。也就是說,無論從經濟理論還是從法律的層面,找不到開徵這個稅種的邏輯和理由。”

  與吳曉求的“疑惑”相似,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財經智庫》編輯部主任楊志勇也表示,目前的確存在爭議,土地國有制下的房地產稅制設計肯定是個挑戰。

  聯辦財經研究院專家、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也認爲,房地產稅現在還在研究起草階段,是指還沒有形成共識,還有很多問題還在研究,並且意見分歧不小。

  迴應:徵收房地產稅沒有硬障礙

  3月27日,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在論壇上隔空迴應了吳曉求。賈康認爲,這麼多年一直有人說房地產稅的推行有法理上的硬障礙,但實際上比照國際上的案例,從實踐和理論上來說,徵收房地產稅沒有硬障礙。

  (賈康)

  賈康表示,房產保有環節徵稅是可行的,國際經驗有,叫法不同。現在講的房地產稅也不是廣義房地產稅,講的是房地產保有環節的稅,僅僅是一個說法問題,這個稅在美國稱爲財產稅或者不動產稅,在英國稱爲市政稅,在日本稱爲固定資產投資稅,都是各個地方的技術處理。

  中國財稅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施正文也向媒體表示,房地產稅徵收並無法理障礙。

  “許多人認爲,土地屬於國有,本身已經收取了土地出讓金,再收取房地產稅不合適。“施正文表示,雖然土地屬於國家,但購房者對於土地上的房產擁有所有權。所有權包括對財產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實質上屬於準物權。而在國際上,也有公有制國家徵收房地產稅。認爲土地屬於國有,就不能徵收房地產稅,屬於教條主義。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房地產稅是一個綜合性概念,一切與房地產經濟運行過程有直接關係的稅都屬於房地產稅。在我國包括房地產業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房地產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契稅、耕地佔用稅等。這也意味着房產稅其實是房地產稅的一個組成部分。

  中銀國際研究公司董事長曹遠徵也表示,不論房地產價格高還是低,房地產稅都應該出臺。對目前的中國人來說,最大的財產可能就是房子,需要在財富代際更替中間做一個制度安排或者相關法律來調節,以保證公平,這是房地產稅的出發點。

  房地產稅立法進展如何?

  從今年官方放出的風聲來看,房地產稅“快不了”。

  2017年2月23日,國新辦召開房地產和棚戶區改造有關情況新聞發佈會,住建部副部長陸克華表示,房地產稅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的改革任務,要加快房地產稅立法,並適時推進改革。有關部門正在按照中央要求開展房產稅立法工作。

  2017年3月4日上午,傅瑩在談及房地產稅時表示,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把制定房地產稅法列入了五年立法規劃,當然這部法律涉及面比較廣,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所以圍繞這個問題的討論是比較多的。

  隨後,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劉劍文公開場合表示,房地產稅法草案已經完成,最快有可能2017年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

  2019年3月8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顯示,集中力量落實好重大立法事項。其中包括房地產稅法等立法調研、起草,都要加緊工作,確保如期完成。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對房地產稅的提法是“穩妥推進”,而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則表述爲“穩步推進”,一字之差,意味深長。“改了一個字,總的來說還是穩字當頭,但‘穩步’就比‘穩妥’更接近於實操,要邁步子了,不僅強調要妥當,還要有步驟,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就是離啓動和立法更接近了。”在博鰲論壇媒體見面會上,賈康表示。

  賈康認爲,(對於房地產稅立法)還是要等權威信息,什麼時候列入人大立法。現在已經過去一年多了,什麼時候宣佈正式進入一審,進入一審以後,開弓沒有回頭箭,二審、三審是一定要往下走的,一定會有激烈的爭議,很可能會推到四審。

  但顯然,許善達並不在這麼看。他直言,今年全國人大在講到整個立法計劃的時候,其中並不包含房地產稅法,全國人大新聞發言人在講到2019年的立法的時候也沒提及房地產稅法。“現在在做什麼呢?在研究起草階段,意思就是很多問題還沒有形成共識,很多問題還在討論。這個意見分歧看來還是不小的,所以什麼時候能說我們在起草了,說明這個事情差不多了。”

  在許善達看來,且不說立法,就算是在試點的上海、重慶,房地產稅也是不成功的。“說試點房產稅可以抑制房價上漲,上海、重慶是因爲房產稅試點房價就不漲了嗎?有因爲上海、重慶的房產稅試點,然後房價就少了?沒有人有這個結論。”

  房地產稅徵收難點在哪?

  房地產稅引起的社會關注可以說是“前無古人”。但也因爲牽涉太廣,房地產稅的出臺也變得格外慎重。最大的爭議點就在於,房地產稅對於房價的影響究竟有多大?老百姓買房會不會負擔加重?

  施正文表示,長遠來看,房地產稅對房價影響不大,但短期內可能造成一定的衝擊。

  曹遠徵直言,如果從調節房價的角度理解房地產稅,就理解偏了,房地產稅就變成了調節價格的手段了。實際上,不論房地產價格高還是低,房地產稅都應該出臺。第二,房地產稅對房價的影響取決於開徵的方式、稅率等。

  “不要從房地產的角度去討論房地產稅,否則房地產稅就被房地產價格綁架了。難道房地產價格跌了要降房地產稅,房地產價格漲了又要徵房地產稅?”曹遠徵反問。

  “房地產稅即便是徵收,對於剛需購房者本身沒有太多關係。比如說從上海來說,人均6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本身也是不徵稅的,這個面積基本上考慮到了剛需和改善型需求,所以對於這部分人來說,影響不大。而即便是徵稅,那麼粗略估計,稅款額估計也是房價款的0.1%,計算下來其實也不是很大的成本,或者說徵稅會比較謹慎,也會考慮很多減稅免稅的概念。”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由於房地產稅是對存量房進行徵稅,因此它落地之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抑制房地產投機,並倒逼一些存量房流入市場,讓房價有所下挫。對投資客有一定的打擊、對整個樓市的健康穩定發展有益是其最大的兩個意義。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