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地处俄罗斯和伊朗之间,被视为「重要的地缘政治支轴国家」;它在俄美里海—外高加索争夺中左右逢源,一如其字母表,上世纪67年里在三种字母中换了四次。

亚塞拜然共和国面积8.66万平方公里,人口976万(2016年),城市人口占53%,统计在册的族群虽多达43个,凭借高出生率和少数族裔的外迁,亚塞拜然人已占总人口的91%,但它并非亚塞拜然人口第一大国——伊朗境内亚塞拜然裔足有1850万。民族关系上,苏联时期当地穆斯林对压制伊斯兰教、倡导俄罗斯化有相当抵触,阿独立后该因素消除,最大的冲突在阿境内的纳—卡州(面积0.44万平方公里,亚美尼亚人占多数并控制该州),亚塞拜然人与亚美尼亚人为其归属曾兵戎相见且对峙至今。

该国官方语言亚塞拜然语属突厥语系,系土耳其语的一种方言,在95%的人口中使用,曾经同样流行的俄语如今已没有官方地位,且退出义务教育课堂。语言文字之变折射著一国政治与社会的重大变化,公元7世纪阿拉伯文化传入后一千多年间,当地文字一直不离阿拉伯字母。1928年,政府以拉丁字母取而代之。1938年,苏联下令禁止使用拉丁字母,代之与俄文一致的西里尔字母。1995年,阿政府又以立宪形式改回拉丁字母,如今,电视和商业通用亚塞拜然语和英语。

当地绝大多数居民信伊斯兰教,什叶派占85%,经历突厥民族主义和苏联无神论的洗礼,亚塞拜然已是世俗国家,当地人对宗教远不及伊朗执著,甚至不及土耳其。亚塞拜然文化又是土耳其和波斯两种文化的混合体,苏联时代70年又为它增添了俄罗斯元素,而伊斯兰元素依然顽强地体现在建筑、艺术、音乐乃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亚塞拜然历史悠久,它长期南、北一体(南部指现今伊朗的亚塞拜然)。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征服该地前这里已有古老国家。公元3世纪起在伊朗萨珊王朝版图,7—10世纪阿拉伯人统治该区域并传入伊斯兰教。11—13世纪,亚塞拜然族形成,该地被突厥人和蒙古人占领。16世纪,尊崇十二伊玛目的伊朗萨非王朝统治该地,什叶派穆斯林自此主导该区域和伊朗全境,在此期间,以逊尼派保护者自居的奥斯曼与波斯萨非王朝激烈争夺,结果奥斯曼控制小亚细亚,波斯掌握亚塞拜然。19世纪初,沙俄从北高加索南下,与波斯交战10多年,于1813、1828年分割亚塞拜然,俄国吞并北亚塞拜然。随后的半个多世纪,大批非穆斯林(包括亚美尼亚人)迁居该地,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为后来的民族冲突埋下伏笔。19世纪末,巴库成为当地最大的工业中心,经过俄苏近200年的经营,巴库融合波斯、突厥和欧洲斯拉夫三种文化风格,巴库旧城现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1991年8月,亚塞拜然从解体的苏联独立,它获得重塑自我,周旋于地区与全球大国间的权利,位于俄、伊之间的战略地位,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最好的资本。

公元8世纪,当地就有最初的石油利用,1846年有最早的机械钻井,20世纪初当地原油产量占全球一半时,波斯湾油气「八字没一撇」。如今,亚塞拜然更被西方地缘专家视为「开启里海乃至中亚油气财富之瓶的塞子」,阿自身也不愿重蹈被俄罗斯或伊朗控制的老路,其油气输出只有向西一条路,在美国授意下,被称作「政治管道」的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土耳其)石油管线2006年竣工,削弱了俄罗斯对欧洲能源供应的控制。

在维护西方石油利益的同时,该国一直与美、以交好,并为后者提供25%的能源供应。它还与北约建立伙伴关系,自2007年起,亚塞拜然开始为期12年、按照北约标准的军队改造计划。面对伊朗,它一方面对历史耿耿于怀,阿历史教科书上把伊朗当作「敌人」,称伊朗1/3的国土「本应属于亚塞拜然」,亲伊朗政党被查禁。同时尊重现实,与南邻贸易占其外贸总额的30%。

亚塞拜然对俄罗斯保持外交平衡,它在独联体内,又是「古拉姆」成员。与俄罗斯边界稳定和经济联系意义重大,俄、阿年贸易额20亿美元,有100万以上的阿籍劳工在俄务工,2014年侨汇超13亿美元,是该国第二大外汇来源。但不争的事实表明,俄罗斯在与西方争夺亚塞拜然油气开发、管道输出等方面已落下风,北约与阿军事合作全面展开,巴库拥抱欧洲不可逆转,继语言文化之后,俄罗斯在亚塞拜然政治、经济影响也在下降。

石油既让亚塞拜然腰杆硬朗,也让它钱包鼓鼓。2016年,该国实现GDP378亿美元,贫困率为6%,预期寿命70.8岁。把外高加索的另外两国亚美尼亚、乔治亚「抛在几条街之后」。数据显示,该国经济从1996年止跌回升,此后10年平均增长10%。油气占GDP的44%、创汇的近九成,稳定的收支和债务结构给西方投资者以「定心丸」。

石油并不等于智慧。美国学者指出亚塞拜然的关键是在石油之后能否积累足够的智慧。该国独立至今一直由阿利耶夫父子执政,「个人的性格无疑就是国家的性格,甚至可以说使国家的性格黯然失色。」老阿利耶夫强调独立、主权和英雄主义,他儿子重视财富与发展,推动国家朝著实现稳定的方向转型。2009年,全民公投取消总统只能连任两届的限制,2013年小阿利耶夫开始第三个5年总统任期,2016年修宪将总统任期改为7年,次年总统任命爱妻为第一副总统。

亚塞拜然」在阿拉伯语中意为「火的国家」,据称当地数千年前即有天然气口燃烧的「地火」,古波斯「拜火教」之火坛祭礼即来源于此,如今亚塞拜然国徽中央「长明火」熊熊,与国旗的红色辉映,象征著自由与独立(国旗的绿色代表伊斯兰,蓝色代表突厥部落)。

一位当地史学家留下意味深长的祝福:从形状和文化上看,我们的国家就像一只鸟,只有借助东方和西方的翅膀才能自由飞翔……


里海的石油国,比较富裕。

中东的沙特、伊朗、卡达、阿联酋,或者是亚洲的汶莱,都是靠石油发家致富的。亚洲其实还有一个国家也是卖油发财的,这就是亚塞拜然。

亚塞拜然是个内陆国,位于世界上最大湖泊(兼最大咸水湖)里海(面积38.6万平方公里)的西岸。这里的石油资源非常丰富,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就有20亿吨。也因为巴库发现了石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巴库这座石油之城,差点左右了人类历史的走向。

德国实在太缺油了。

之前主要依靠罗马尼亚的石油,但远远不够德军用的。巴库产油区是当时苏联石油供应的最大来源,仅在1940年,苏联全国所消耗的石油,有71%来自巴库产油区。再把范围扩大至高加索山脉附近,这里所生产的石油,占苏联全国产量的90%。在当时,苏联还没有开采西伯利亚的油田。

希特勒盯上了巴库产油区,目的有两个:摧毁苏联的抵抗能力;获得巴库的石油,为德军征服世界提供源动力。

咱们都知道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打得轰轰烈烈。德军为什么要进攻苏联南线的斯大林格勒?看地图就明白了,斯大林格勒的南边不远,就是巴库产油区。在德国和苏联没有翻脸的1939年,苏联还向德国出口了90万吨石油,这已解决了德军缺油的燃眉之急。

换言之,只要德军攻陷斯大林格勒,拿下巴库产油区就不在话下。德军有了石油,不要说苏联没油可用,就是英美,也要不停地的颤抖。

苏联已看破德军的企图。管理层告诉新上任的石油工业副主管,说希特勒要是拿下巴库,送你一颗子弹。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必须破坏油田。可之后你不能在第一时间恢复生产,再送你一颗子弹。

德国盯上巴库产油区,吓坏了苏联,以及英国和美国。英国就说高加索的石油要是被德国占领,德国可以短时间内让这里的石油产量增加数倍。不仅是苏联,英国也跟著一起玩完。

英国和法国曾考虑一个计划,就是炸掉高加索的油田。1940年1月,法国就打算和美国合作,炸掉高加索、特别是巴库地区的油井。英国也是这个态度,但他们的目的是围魏救赵,通过炸掉巴库油井,让苏联无油可用,从侧翼支持北欧国家芬兰与苏联的战争。

芬苏战争很快就结束,接下来是德苏战争,苏联成了英法的盟友。对英法来说,苏联能控制高加索油田是最好不过了,实在不行,也可以考虑炸掉这里的油田,绝不能让希特勒在这里带走一滴石油。

先不说要巴库了,就是巴库以北的克拉斯诺达尔,这里就有油井1300口。英国建议苏联把这些油井全部堵死,咱们不用,也不能让德国用。英国的建议倒没有错,假设苏联和德国都不用石油,最终吃亏的还是德国,毕竟是个资源紧缺的小国。苏联不用石油,也有其他资源可用,苏联的面积实在太大了。

苏联调来大批水泥,把水泥倒进每一口油井里,打造一个巨型水泥塞,深约20米。德军距离高加索的产油区非常遥远,等他们打到高加索时,面对的是一口口根本不出油的油井。

德国不信邪,调来很多先进的石油钻机,下达命令: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油井凿通。「很遗憾」,德国人白忙活了,这1300口油井中,一口能打出油的都没有。

苏联在德军进入之前,已炸掉了炼油厂,德国无油可用。只能采取最笨的办法,重新钻探新的油井,但苏联显然不会让德军从容挖油,给自己掘墓。4个苏军的西伯利亚师南下,阻止了德国的计划。

德军虽然渴望得到储量更为丰富的巴库产油区,只是苏军成了拦路虎,德军始终没能踏足巴库。试想,如果德军控制巴库产油区,苏联肯定撑不住。苏联倒了,德国就可以全力进攻英国……

图-亚塞拜然的巴库

可以说:巴库的得失,决定了二战的走向。


亚塞拜然地处里海西部、高加索山脉东侧,相信很多人都并没有听说过这个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的确,亚塞拜然国土不大、人口不多,在国际上从来都是默默无闻,下面,就来简单说一说这个国家。

亚塞拜然的国家概况

亚塞拜然的国土面积超过8.6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1000万,作为内陆国家,亚塞拜然却紧临著世界上最大的湖泊——里海,拥有漫长的湖岸线。

虽然很多人没有听过亚塞拜然,但是很多人应该听说过「巴库油田」。亚塞拜然是世界上最早开采石油的国家之一,而巴库油田也曾经是世界上最大最高产的油田之一,最鼎盛时代,巴库油田占据了全球一半的石油产量。

如今的亚塞拜然,石油储量超过20亿吨,天然气超过3万亿立方米,在里海地区还有大量远景储量。

「火之国度」

相信大部分人都听说过「明教」,而明教正式名称叫做「拜火教」或者「琐罗亚斯德教」,亚塞拜然是世界上油气资源相当丰富,在古代,地层中涌出的天然气与石油燃烧之后无法熄灭。

拜火教是摩尼教之源,也是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产生以前中东最有影响力的古老宗教。而拜火教在亚塞拜然也曾兴盛一时。而亚塞拜然的意思就是「火的国度」。

冲突不断而寂静无声

亚塞拜然虽然石油资源丰富,但是经济并不发达,其人均GDP不过4000多美元,近些年来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不断衰退。

地处国际交通要冲的亚塞拜然资源丰富,然而因为领土问题一直与周围国家龃龉不断,尤其与亚美尼亚更是老死不相往来。对于咱们来说,外高加索三国都相当冷门,然而对于想要去这里旅游的人来说,亚美尼亚与亚塞拜然只能选其中一个,因为如果你的护照上有了其中一方的签证,再想进另一方的可能几乎为零。


亚塞拜然,以里海和高加索山脉为界,跨越亚洲和欧洲。该国的官方名称是亚塞拜然共和国。

亚塞拜然东边是里海,北边是俄罗斯,西北是乔治亚,西边是亚美尼亚,南边是伊朗。

官方语言是亚塞拜然语。

截至2016年1月1日,亚塞拜然人口估计为982万人。

亚塞拜然的土地面积约为86600平方公里。

巴库是亚塞拜然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里海和高加索地区最大的城市。 巴库位于海平面以下28米处,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首都,也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城市。

亚塞拜然有三个地理特征:第一是里海,其海岸线形成了东部的自然边界; 第二是大高加索山脉向北; 第三是该国中心广阔的平地。

蒙巴扎乌兹山是俄罗斯与亚塞拜然交界处大高加索山脉的一座山峰。 海拔4466米,是亚塞拜然的最高峰。

亚塞拜然沿里海有800公里长的海岸线。 里海是一个咸水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水域。

亚塞拜然有9个国家公园。戈布斯坦国家公园是一座山丘和山地,位于亚塞拜然大高加索山脉的东南端。 2007年,戈布斯坦被宣布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遗址的岩画被认为具有很高的价值,因为大量证据表明收集的岩画艺术图像呈现了史前时期的狩猎,动物,植物和生活方式,以及该地区反映的史前和中世纪时期的文化连续性。

亚塞拜然拥有两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旧城或内城是亚塞拜然首都巴库的历史核心。 2000年12月,巴库老城,包括谢尔万沙什宫和少女塔,成为亚塞拜然第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地点。

位于老城区的少女塔,也称为盖兹加拉西,位于巴库,建于12世纪,是城墙的一部分。

谢尔万沙什宫殿是由谢尔万沙什建造的15世纪宫殿。 它位于巴库的老城区。 该建筑群包括宫殿的主楼,迪瓦汉,墓葬,带尖塔的沙阿清真寺,赛义德·雅海亚·巴库维的陵墓等。

亚塞拜然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是亚纳达,一种在里海沿岸山坡上燃烧的天然炽热火焰。 正如它的名字一样,这座山已经炽热了至少65年。 渗入地下的天然气体不断地燃烧著火焰,因此火焰永远不会消失。 虽然没有人确切知道亚塞拜然的名字来自哪里,但是亚纳达坐落在一个也被称为「火之地」的国家是合适的。

亚塞拜然美食与伊朗和土耳其美食有很多共同之处。 亚塞拜然的国菜是普洛夫,一种用肉汤调味的米饭肉饭。红茶是国民饮料,食用后会醉。

亚塞拜然的国家动物是卡拉巴赫马,亚塞拜然特有的山地草原赛马和骑马。

诺鲁孜是亚塞拜然最古老的国家节日,庆祝新年和春天的到来。


自然环境:  境内5 0 %的面积为山脉,4 0 %为低地。东北部为大高加索山脉,西南有小高加索山脉,东南有塔雷什山。低地和河谷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主要河流是库拉河。气候呈多样化特征,平原、低地为干燥和潮湿亚热带气候。山地为高原冻土带气候。年平均降水2 0 0 —3 0 0 毫米。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铁、明矾石和水力资源。经济概况:  工业中石油开采和炼油、石化、石化机械等重工业较发达。轻工业有棉织、丝织、毛织、地毯织造、食品等部门。所产粒状黑鱼子和鱼子酱远近闻名。农业集约化和专门化程度较高。以种植麦类、玉米、棉花、烟叶、水果、茶叶等为主。主要饲养牛和猪,畜产品以肉、奶、毛等为主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