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還沒有真正從事或者了解早期教育的時候,我對天賦潛能這些辭彙是很懷疑的,從小被灌輸的思想就是: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成就的結果。在我還沒有找到那百分之一的靈感,也沒有付出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的時候,我卻早已被狠狠的拍死在沙灘上了。

小時候天賦不佳,輔導咱的長輩們修行也不夠,不是被冠以豬頭的「嘉獎」就是被拉拉耳朵、按摩眼皮,最終的結果就是一提起寫作業就會渾身雞皮疙瘩。趕上無人輔導的情況下,就學會了早早的跑去學校,把上下左右桌的作業橫掃一遍,哈哈哈哈,那感覺此刻想來也是酸爽。

現在自己有了娃,真真的做了一枚老娘,才能深刻體會那種輔導孩子作業,陪孩子變老,每個細胞都被拉仇恨的感受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那穩穩坐在跟前的小天使,在老娘眼裡,突然就畫風一轉,硬生生的成了「天屎」,於是乎,什麼深呼吸啊、什麼冥想啊、什麼積極暗示啊、什麼溫柔的堅定啊,整個一悲慘世界。

早幾天一個朋友給我傳遞了一個新辭彙:八路軍

乍一聽,充滿戰鬥力又富有激情的感覺,仔細說來,原來是孩子們上小學之後,媽媽們的一種生活常態,頓時就聞到了硝煙的味道,我琢磨著,蕭天天寶寶轉眼也到了小學的年紀,我這三年抗戰剛結束,八年號角就開始吹了,頓時感覺老娘的那一頭秀髮被撕扯為雞窩模樣。

我估摸著,也不能浪費了這些年在教育行業摸爬滾打了一番,總得有所為才行啊!於是乎,內心深處和諧的願景便開始生根發芽,為了能夠順利抗戰勝利,也為了孩子們能夠很好的適應當下的教育環境,更為了能夠將這份母慈子孝的美好願景得以良好保持,為愛前行的家教之路就特么開始了。

  • 養兒那些事

我們知道人的大腦是有一定的發育規律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經驗的增加,大腦處理和判斷事物的能力立會不斷增強,但是大腦自身的才能卻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遞減。

就比如教一個五歲的孩子比教一個六歲的孩子容易,而教一個四歲的孩子比教一個五歲的孩子容易,教一個兩歲的孩子比教一個三歲的孩子容易,教一個半歲的孩子比教一個一歲的孩子容易,要問七歲的孩子和一歲的孩子哪一個學習能力更強,答案是一歲的孩子。再比如我們經常在生活中有這樣的感受,一個一兩歲的寶寶可能對一些時代產品、新奇玩具、多功能的操作用具,學起來一樣一樣的,但平常我們在教我們父母的時候,需要不斷反覆的教他們使用,他們特么還難得那叫一個頭昏腦漲。

殊不知我們最容易接受新知識的,恰巧是我們的嬰兒,而且是剛出生的嬰兒更甚。

在我們家有趣的事情,比如我們家的老奶奶經常重複的一句話就是,怎麼辦喲,我都比不上我的小孫孫了。

再有趣的事情就是,一歲的小木仔總能想到辦法將四歲的哥哥調戲一番,這裡面我想著應該不僅僅只是存在個性差異的部分吧。

可能我們的父輩家長或者為我們同輩家長對孩子生長發育規律不怎麼了解的家長,可能會認為,剛出生的嬰兒吃了睡,睡了吃,還教育,有點像異想天開吧?

俄國心理學家巴普洛夫曾說,嬰兒從降生的第三天開始教育就遲了兩天。

於這點,我確實是有職業病作祟的因素,當然也免不了同所有初為人母的媽媽們一樣,有那份期待和滿滿的幸福感支撐著,這大寶照書養,二寶當豬養也是有那麼幾分道理的。

像我們家蕭天天哥哥,我真的是十月懷胎,就是堅持了十個月的胎教,從出生的第一天就進行了黑白卡的訓練,基本每個階段根據他的成長進程,量身定製家教計劃,當然每個孩子都有他優勢的部分,同樣也有各種讓人頭疼的時刻,我覺得對於育兒保持平常心,靜候花開就好!

  • 才能遞減法則

從八年前初次進入全腦教育行業,深刻了解到什麼是才能遞減法則的時候,我不禁感嘆,原來曾經小小的我,也是天才一枚呀,內心難免激動,但激動之餘亦是深深的遺憾,我想著咱開個摩托車還需要考個證,吃個飯還要學個什麼餐桌禮儀,做那個行業不需要崗前培訓?可唯獨為人父母,就變得那麼順其自然?

我想著,做不了天才也成就不了多少天才,但相信科學,才能進步,終身學習,為愛前行總是沒錯的。

說到才能遞減法則,即離出生越近,人類的某種能力得以表現的可能性越大;離出生越遠,這種可能性則越小。

這與傳統的想法是不一樣的。一般傳統教育觀念認為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什麼都不會,隨著孩子接觸的東西逐漸增多,尤其是上學之後,隨著學的東西的增多,能力和知識才得到了不斷地提高,這就是傳統教育的想法。

才能遞減法則正好相反,剛出生孩子的能力是特彆強的,家長若能努力的遵循才能遞減法則並能在關鍵期內給予孩子好的刺激,那麼孩子就可以保持優秀的能力

  • 全腦小科普

其實每個人都是在才能遞減原則的作用下成長的。因而教育孩子的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要不失時機的給孩子以發展其能力的機會,也就是說遵循才能遞減法則,讓孩子儘早發揮其能力。

而像全腦教育建議是從一出生便可以進行,越早越好,為什麼這麼說?從教育的角度來說,3歲之前打開大腦迴路,隨著大腦突觸的碰撞與鏈接,大腦的網路不斷發育。

三歲的時候,大腦的基本迴路,也就是大腦網路的基礎,就已經成型了。因此,三歲之前對孩子進行全腦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全腦教育,顧名思義即左右腦平衡的教育,但在0-6歲這個階段,我們以訓練右腦為主。

說到右腦訓練,我們不免要談一談關於右腦的照相式記憶能力,這也是我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親子操作部分。

右腦的圖像式記憶能力?不曾了解的人會誤以為它是一種特別的超能力,更是對右腦的ESP、HSP以及波動速讀的能力等報以懷疑或者觀望的態度,這讓我想起,之前給兒子們讀的一首詩:

小詩

「洋蔥、蘿蔔和西紅柿

不相信世界上還有南瓜這東西

他們認為那是一種空想

南瓜不說話

默默地成長著」

其實,我們所謂的這些超能力是人人都可以具備的右腦能力。

右腦的照相式記憶能力是指過去的體驗形成清晰的圖像重現在眼前,而不是模糊的被記起。而這種與生俱來的能力0-6歲的孩子會很輕易的表現出來,6-12歲之後則比較困難。

所以,對孩子進行右腦教育的最佳黃金時期在0-3歲這個階段。

  • 圖畫之於文字

我們知道圖畫傳遞的信息量遠比語言豐富,表現力也會更強,我們經常有這樣的體驗,一幅言簡意賅的畫,只有尺寸大小,寥寥數筆,但如果要通過文字去傳達畫作所要表達的內容、情感、意境、主題等要很長的篇幅才能說清楚,同時還會出現有口說不清,難以用文字表達的情況。

給大家分享幾個非常簡單的體驗:

我相信大家都有過看書的體驗,通常我們看書的習慣是一部分一部分通過理解來記憶的,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很容易看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這裡面除了有記憶的前攝和倒攝干擾之外,通常是因為使用了我們左腦的思維習慣。

再比如,現在讓您閉上眼睛回憶自家冰箱或者衣櫃再到整個房間的物品擺放,是不是所有的東西都完整的在您的腦海中顯現?這個就是我們右腦記憶的方式,以圖片的形式大量的、整體的、通過直覺感知對信息加以整體然後通過語言加以輸出。

  • 右腦課堂的運用

總得來說右腦的4大能力即為:

共振共鳴能力

照相式記憶能力

高速、大量記憶能力

高速、自動處理能力

右腦將事物所包含的信息以波動信息的方式加以接受,再運用照相式記憶能力將他們轉化為圖像來記憶和傳遞。這種運用高效的、大量的、不求理解的記憶方式,也是激活右腦照相式記憶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下面給大家分享關於右腦課堂如何利用1000圖的訓練達到激活孩子右腦能力的目的。同時這些方式,家長們在家裡就可以輕鬆操作。

首先要激活右腦,就需要有進入右腦的狀態,這裡一般分為三個步驟:

冥想

腹式呼吸

想像訓練

(通常我們在右腦課堂會把積極的暗示帶入到整個課堂,個人覺得積極的暗示應該貫穿於孩子整個的成長過程,包括我們自己都是一樣的)

  • 1000圖操作法

如果是在家做親子訓練的話,能夠做到前面三個基本步驟,持續訓練也能達到相應的效果。右腦的圖像式記憶能力,可以通過很多的方式加以激發,今天我們重點談1000圖的訓練方法。

很多家長不明白1000圖是什麼東東?所謂1000圖是右腦課堂中由1000組辭彙按順序組成的卡片,分次以串聯加快閃的方式集中訓練,讓右腦的照相式記憶加以鞏固,培育出來的大腦迴路加粗,開啟高速大量地記憶信息的能力。

  • 使用方法

一般我們會把這1000圖,以50組圖做為一個單位,分次進行,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讓孩子按順序記下來。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的時候,家長在熟背故事的前提下,進行快速的閃視,每次重複兩到三遍,一組圖堅持三到五天。

這裡重點強調一下,1000圖的故事是固定不變的,意思就是家長需要在閃視之前,將故事熟背於心,不需要孩子去創編故事內容,否則孩子會停留在左腦的思維階段,在每天閃視卡片的同時,我們可以根據孩子自身的情況,不定期的觀察孩子是否能夠進行圖片再現,不管孩子是否能夠反饋,我們都要保持平常心,同時需要給予孩子積極的鼓勵與暗示。

根據我和孩子們的接觸以及我們家蕭天天哥哥在家的表現,一般50張卡片,每天持續閃視,三五天回憶再現是沒什麼問題的。當然,我們也不要刻意的去追求這個呈現的結果,右腦的圖像式記憶能力的訓練與保持是一個持續加鞏固的過程。

簡而言之

重視輸入,等待輸出,不求理解是右腦教育的關鍵!

接著就開始按先前的方法進行下一個50幅圖的記憶。每次疊加,50、100、150這樣依次類推,將1000幅圖全部記憶下來。完全記憶後,開始進行讓1000幅圖在8分鐘左右說出的水平。

當速度跟上後,就按照50幅圖為一個記憶單位,用15-30秒盯看在同一張平面上的50幅圖,然後閉上眼睛,讓50幅圖如在眼前的感覺,並用每張(50幅圖)40秒以內的速度說出來。這一階段基本上能夠將每幅圖所對應的數字記住了。

效果保持

這個訓練要堅持100天。至少每天回憶並說出1000幅圖一遍,也就是大約8分鐘左右的時間。當然在這段時間依舊有時間還要繼續按順序閃看,讓照相式記憶鞏固,讓培育出來的右腦迴路加粗。

一般在右腦課堂上,我們會在紙上畫50個、100個或200個的格子,每個格子裡面有一張圖,然後有另一張紙上面只有相應的50個、100個、200個空白的格子,先讓孩子先看有圖的那面,然後蓋起來,把空白格子的紙拿出來,讓孩子按照格子的順序說內容,對於仍然需要關聯記憶的孩子來說,就每天都做同樣的動作,重複看完圖再看著空白格子回憶說出來。

到最後質的改變就是讓孩子看一眼有圖的那一面馬上蓋上,孩子可以非常迅速不用思考把內容逐一說出來。因為只有不用思考才是右腦的能力,思考仍然還是左腦思維,當孩子做到這一步才是瞬間記憶能力打開了。

當這種瞬間記憶能力打開以後所有的圖片都會像播電影一樣在腦中清晰再現。一般孩子記憶圖片的數量達到200張以上的時候,這種右腦能力就很容易打開。

  • 個人建議

同時,我們可以通過一倍速、二倍速、甚至四倍速,通過高速試聽讀激活右腦。再簡單一點還可以結合視頻,讓孩子看視頻閃視也可以進行,但一定是高速的,太慢了達不到激活右腦的效果

但我個人建議媽媽親自閃視比較好,畢竟這種母子一體感的建立與連接是任何視頻儀器都替代不了的。

如果一開始50個空白格子對孩子重現感覺有困難的話,家長朋友們可以穿插進行,依次增加圖片的內容,循序漸進即可。

如果你也和我一樣,認可全腦教育的理念,以及相信科學育兒的方式,不妨試試看,我們的共同目標都是希望我們的孩子們能夠越來越優秀。

公眾號ID:親子右腦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