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说,国家正在对50%的合资股比开展调查。中国汽车业,感觉到了吗!?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鲁迅,曾在笔下勾勒了一个生活在新旧社会过渡时期的人物孔乙己,他朴实善良却迂腐顽固,在当时的大环境下,其命运遭遇,真是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同样,「新常态」下的中国汽车业,虽然还处在好的时运,但对某些大型国有汽车企业过度依赖合资公司,自主品牌事业发展滞后,民众和政府对此,也可谓怒其不争。

而今,中国政府可能要对汽车国有企业「赖以生存」的,旗下合资公司股比,进行放开,给中国车企在迎来真正的暴风雪之前,打开其实非常脆弱的温室的大门。

发改委主任徐绍史

「政府正在调查提高50%股比限制的事项。」徐绍史,中国发展改革委员会(发改委)主任,日前在中国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自1994年,中国就对进入中国的外资公司强制执行一项规定,即在中国市场运作,必须有与中国国内公司的合资企业来运营。1995年,中国发布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保护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本土企业。一段时期,合资合作对中国汽车工业也为税收就业等做出很大贡献。

随著中国加入WTO,这项限制在大多数行业,已经逐步放开。但汽车行业,却一直坚守到现在,消磨了中国本土国有汽车企业的发展动力和竞争斗志,似乎说不过去。

因此,这是继2014年中国大幅缩减限制类条目,中国政府高层官员(来自发改委)对股比限制的最新态度!

有海外媒体认为,中国政府之所以再次调查,去除国外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合资公司的股比限制,主要是因为之前保护国有企业免于激烈的竞争,以及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受到了指责批评。

今年6月,中国最早的国有汽车企业——一汽集团下属一汽股份实质性违约,惊动了中国资本市场和汽车产业,给国有汽车企业发展敲响警钟(还是丧钟呢?)。

究其根源则是,两家自主品牌事业发展,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这,让中国管理当局反思!

虽然一汽旗下自主品牌曾为中国实力最强,亦拥有中国车企最好的研发能力和人才队伍,但在与大众汽车集团和丰田汽车合资后,近年其自主事业却沦为「鸡肋」,陷入投入越大,发展越差,亏损越多的怪圈。甚至曝出偷自家合资公司技术,让人啼笑皆非。

当中纪委开展央企巡视时,一汽最大合资公司一汽-大众,成为了贪腐「重灾区」。讽刺的是,大众汽车在同一时期,也希望获得合资公司更多份额的股份(现在因排放丑闻搁置)。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东风汽车公司身上,东风日产作为东风最大合资板块也陷落了。

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上汽集团,虽然财务报表和整体业绩非常稳健靓丽,相比两个老大哥绯闻较少,但其对于上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却是极为依赖的,而自主品牌连年亏损,销量不振,巨额的投入却换来少得可怜的产出。

地处首都北京,拥有最好政治资源的北汽集团,过去几年经营惨淡,多亏北京现代和北京宾士,交替著快速发展成为「现金牛」,其整体业绩才不至于非常难看。去年,北汽自主品牌巨亏数十亿元人民币。可见,其对合资的依赖程度之严重······凭借豪华品牌宝马贡献利润的华晨汽车,也如此。

另一方面,上述企业自主品牌发展,则一定度上需要倚靠合资外方的技术施舍,之前搞的合资自主也是不伦不类。

相比之下,笔者认为,长安汽车和广汽集团的自主品牌发展可圈可点,但不可否认,这两家企业利润,也主要分别依靠与福特和丰田、本田的合资公司。

实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算起,中国汽车业走过合资的历程,已经超过30年,但却并未取得同为亚洲国家日本和韩国汽车工业取得的成绩,其国家虽小,但是诞生了丰田、本田,以及现代起亚这样的世界级企业。有人会说时代不同,那么,看看一度令人担忧的家电和电子行业。

中国市场虽大,真正贴自己LOGO的「纯」中国品牌汽车企业,没有一家能达到100万辆,更不用说海外市场。反倒是贴著大众、通用LOGO的,动辄年销超过300万辆,占其全球销量超过三分之一。

对于放开合资股比,让外资企业控制他们自己在全球最大市场的运营,「汽车疯子」李书福是坚定的支持者,他认为,这将会鼓励竞争,也符合消费者利益。

但作为汽车制造商,尤其是国有汽车制造商代表的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则是反对者,2014年,该协会警告称,如果同意让外资汽车制造商,在与国内伙伴的合作中更加独立,中国汽车品牌可能「被扼杀在摇篮里」。

这一点笔者觉得颇为可笑,看看长安、吉利、长城、奇瑞、比亚迪和广汽传祺等中国品牌,它们磕绊前行,又岂是外资品牌能够迅速扼杀的?!

讽刺的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领导,恰好是由国有汽车上市公司高层调任。

单纯的造一件东西,非常简单。中国现在就是全球制造业中心。但是,制造什么?如何制造?却不是制造者说了算。

例如:苹果手机多在中国组装,但不过是组装罢了。其研发、设计都不在中国,主要的利润也不在中国。这是因为制造太简单,流水线的工人从复动作就是了,我们会,别人也会,比如越南人、印度人、泰国人,但研发却是少数人才能做到的。

笔者还清晰记得,四年前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就曾激动地炮轰过汽车合资:「中国汽车的市场容量最大;各级政府对汽车业的关注也最多,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是拚命地招商引资。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却连一个能够在世界上汽车方面有竞争力的汽车品牌都没有,多少年了!多少年了!」

他痛陈道:「我们汽车界很多人,小日子过得很好,合资合资再合资,就是像吸鸦片一样吸了一口戒不掉了。」

这之后,捷豹路虎来了,DS来了,克莱斯勒又进宫了,南北大众也续约了······

对已经保护了30多年的国有合资企业,是时候让其丢掉「股比」的学步车,甩开膀子走路了。否则,国有汽车公司可能就像有些本事的孔乙己,「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来源:汽车K线,撰文:陈楚)

文字为【汽车K线】(微信号:autoKline)原创,部分图片来源于网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