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出現過那麼多遊牧民族,這些遊牧民族很多曾經強盛一時,有些曾一度取代漢民族統治中原。不過,就算統治了中原,也只是統治一部分,很少有統一全國的。比如北魏,比如金國等等。就算統一了全國,但在中原呆的時間也不長久。比如元朝。

唯有清朝,不但統治了中原,而且統一了全國,而且延續了近三百年,而且還像漢、唐、明這樣的王朝一樣,一度成爲盛世。那麼,清朝是怎麼辦到這一點的呢?

(剃髮易服)

有人說,清朝之所以辦到這一點,是因爲他們入主中原以後,採用了許多高壓政策。比如“剃髮易服”“揚州三日”“文字獄”等等。因爲高壓政策,讓中原的漢民族及其他民族都不敢反抗,所以能夠長久統治。

但這個說法顯然是有問題的。實際上,要說高壓政策,元朝的高壓政策顯然更嚴厲。比如,元朝把全國的人分成四等人,實行等級管理的方式,就超過了清朝的“剃髮易服”。因爲元朝是從制度和待遇上對待國民,不僅僅是穿個衣服那麼簡單。再比如,元朝甚至對國民進行了武器管制,幾家人才能用一把菜刀。清朝從來沒有這樣做。至於“文字獄”,明朝就已經在這樣搞了,這絕對不是清朝的獨創。

有人又說,清朝之所以做到這一點,是因爲清朝在入關以後,大量漢化。他們繼承了漢民族很多優秀傳統,包括用整個儒家學說的體系來統治中國,這樣,他們的文化就和中原文化實現了極好的接軌。

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不過,卻也並不是主要的。不錯,清朝確實實施了不少漢化政策。但其漢化的程度,並不比北魏、金國深入。可爲什麼,金國並不能統一全國,北魏又是一個短命王朝呢?

所以,清朝能夠成爲中國歷史上,一個大統一的延續時間較長的王朝,肯定還有別的原因。是什麼原因呢?

(滿蒙聯姻)

一、清朝時,北方遊牧已經高度成熟。

中國古代中原民族有一個不斷髮展,不斷成熟的過程。其實,北方的遊牧民族也有一個這樣的過程。

在宋朝之前,中國的北方,雖然也出現過不少強盛一時的遊牧民族,但由於這些遊牧民族缺乏農耕的基礎,經濟對中原具有依附性。他們必須要通過和中原民族做生意,或者搶奪中原民族的糧食,才能滿足生存的需要。一旦遇到中原民族的國家是一個強盛的朝代,他們就往往會被壓制下去,分裂重組。

不過從五代後期到宋代,由於北方遊牧民族具有了燕雲十六州這樣的一些可以耕種的土地,因此,北方的遊牧民族得到了孕育,出現了遼夏金蒙這樣幾個強悍的民族。最後蒙古強中更強,一度佔領中原,統一全國。

雖然蒙古統治全國只有80多年就被明朝給取代了,但是,他們獲得了寶貴的經驗。懂得了如何經營中原的一些辦法。而滿清一方面是女真的後代,同時又與蒙古聯姻,可以說,他們所獲得的文化,獲得的經驗更多,民族的發展更成熟。這讓他們在入主中原之前,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文字獄)

二、清朝時,皇權政治已經高度發展。

清朝是取代明朝後建立起來的。明朝的時候,由於取消宰相,大搞“文字獄”等等措施,中國古代的皇權制度在明代,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高峯。

皇權的最大特點就是權力高度集中,正因爲權力高度集中,因此,國家比較穩定。造成國家不穩的各種因素,比如權臣專政、宦官干政、後宮干政、藩王造反、諸侯造反等等(農民起義和外族入侵除外),雖然有,但是並不會釀成災難性的結局。因此我們看萬曆皇帝和嘉靖皇帝都是幾十年不上朝,朱由校一心幹木匠活,朱厚照喜好玩樂之事,但是國家卻沒有大的動亂,朝廷也沒有變天。這都是因爲皇權制度強勢的原因。

清朝的時候,在明朝的基礎上,又剝奪了藩王、諸侯、宦官等的權力,皇權制度更加成熟,因此清朝更不容易被推翻。

三、清朝時,南北對抗已經基本消失。

清朝之前的朝代,都面臨着一個南北對抗的矛盾。不過,清朝的時候,這種矛盾已經不嚴重了。北方異族的入侵,已經沒有之前那麼強烈。這樣,邊關對清朝來說,就沒有之前的王朝那樣存在大問題。因此,清朝更加穩固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