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了解,太陽能的技術難關主要有以下幾點:

1. 佔地面積大

太陽能雖然總體上能量總量很大,但是過於分散,單位面積內能量密度很低,如果要實現規模化的發電,必須要鋪設很大面積的太陽能電池板,佔地面積會很大。在我國人口密集的中東部地區,很難大規模推廣,因為沒有這麼大面積的土地用來鋪設太陽能電池板。

2. 受天氣影響大

太陽能發電的先決條件是光照條件要好。晚上沒有太陽肯定是不能發電,白天也要看是否陰天,陰天下雪下雪等肯定也是不行的。所以太陽能無法實現連續發電。

3. 污染

太陽能發電的過程雖然沒有污染,但是太陽能行業的前端和後端可是要產生巨大污染的,也就是太陽能電池板的生產和報廢后的處理,可是高污染領域,所以如果採用太陽能發電,不能只考慮發電這個環節,要考慮整個系統產業鏈。

4. 系統成本高

由於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效率較低,到目前為止,光伏發電的成本仍然是其他常規發電方式(如火力和水力發電)的幾倍,這是制約其廣泛應用的最主要因素。

5. 能量轉換效率低

上面我們說了太陽能的能量密度本來就很低,而目前光伏發電的轉換效率(光能轉換為電能的比率)更低。目前晶體硅光伏電池轉換效率為13%~17%,非晶硅光伏電池只有5%~8%。由於光電轉換效率太低,從而使光伏發電功率密度低,難以形成高功率發電系統。因此,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低是阻礙光伏發電大面積推廣的瓶頸。

不過現在太陽能行業還在快速發展,能量轉換效率有望提高,在我國的西北荒漠地區,也建立了不少大規模的太陽能發電站,如果有機會去新疆的話,在經過河西走廊的時候,你會發現戈壁灘上經常有很壯觀的太陽能發電站,一排排電池板陣列,一眼望不到頭。不過西北的風沙也大,沙塵很容易落到電池板上影響發電效率,不知道這些電池板的除塵工作是怎麼進行的,如果靠人工的話將是一項十分繁重的工作。還有人說這些電站的建立初衷很多是為了騙取國家補貼,不知道是否屬實。還是希望太陽能發電能夠早日壯大起來,真正改變我們的生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