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季節更替的時候,都會整理出一部分衣服,去捐贈。

  前幾天整理了兩大包衣服,今天正好週末,和先生一起拿下樓,裝進車後備箱,準備郵寄。

  “下午去商場逛逛。”我一邊想着,心裏美滋滋的。

  先生恰似知道我心思似的,在旁邊嘀咕着:“終於把你不要的衣服送出去啦,下午是不是又可以去買衣服了?你這麼個有愛心的人,精神層面可以更上一層,試着把你最喜歡的衣服去捐了,那才叫修行。”

  我很不耐煩地說:“我這個衣服都很新的,有的標籤都沒拆下呢!”

  “那也是你不要的衣服,你應該感恩那些山區人民,而不是覺得自己有多高尚……”

  “我……”我有些無言以對。頓時一陣慚愧湧上心頭。

  想起上師的話:“佈施的精髓是捨棄貪執。把自己不要或不看重的東西送出去,不論東西本身貴重與否,都不算清淨的佈施。”

  先生這些話,也不是憑空而出。他經常見我買衣服,買了又不穿,不穿又想買。在裝扮上我是喜歡且過於講究的,今天喜歡這件,明天又戀上那件,巴不得把整個商場好看的衣服都搬回家。從這個角度來講,我是很貪心的,貪穿衣服也是貪。其實衣服還是衣服,只是我的貪執之心特別嚴重。

  我媽經常說:“這些年你學佛以後,性格、人生觀等方面,的確是改變了很多。如果你的衣服可以少買,對穿衣不要那麼挑剔,那就更好了。”確實,我自己也是知道這個習氣,常常想改,可不知不覺又會買上幾件。世人都說,女人愛漂亮是天性。孰不知,這所謂的天性只不過是換了件馬甲的貪執,它讓我逐漸趨向無明。

  華智仁波切曾說:“有三匹馬就有三匹馬的痛苦。”往往,面對滿櫃子的衣服,臨近出門,我卻煩惱不知道該穿哪件。多一物,貪嗔癡就多一分;少一物,煩惱之源就會少一分。

  上師說:“對已擁有的,隨時能放棄,對未擁有的,不再貪求,內心滿足,這便是最好的佈施。”

  很多時候,我們時常霸佔着自己喜歡的東西,“佈施”着不喜歡的東西。我們並沒有去深入理解佈施的真正含義。每次我捐衣服時,都是把自己不喜歡、不想要、不需要的送出去,還很光榮地覺得在做好事,幫助別人,好像全世界人都要感謝我一樣。其實,很多時候,我的那些所謂的捐贈,卻像是在扔垃圾。想到這點,就覺得自己是僞學佛,貪執的毛病總是如影隨形。

  佈施應該是一種分享,把美好送出去,去除自己的執着,讓自己心越來越寬廣。而不是覺得別人受了你的恩惠,自己做了好事。

  佈施,是一種平等的對待,不是自上而下的施與受。

  先生的話,令我思緒百轉。恍然之間,想起有件特別喜歡的衛衣,還有幾件毛衣,不是新的,也不是最貴的,但一直沒捨得送出去。這次我想把它們都捐了,送給可以穿的人。於是,上樓又重新整理。這次,對於捐贈,我想做得莊嚴一點。

  感恩有這樣的機會,讓我看到自己的貪執,並有機會去思考與改正。生活之中,點點滴滴都是修行。

  文章轉自菩提洲網站——佛子心語

相關文章